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占地300多平米的家中,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猴桥镇猴桥社区余家寨47岁的余福云,很高兴地将自己种植的草果拿给记者看,红彤彤的草果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余福云告诉记者,村里的草果都被收购去加工成烹饪用的香料调味品。  相似文献   

2.
中越边境地区中国一侧,存在着大量中越跨国民族婚姻.这类婚姻直接导致了越南入境女性及其子女两类特殊群体的产生.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由于中国法律制度以及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排斥,越南入境女性及其子女在国家归属、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表现出复杂的认同焦虑.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认同困境,直接导致了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成员模糊身份和模糊意识的生成甚至蔓延,这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缅边境地区少数民族通婚圈存在着一个核心结构,即在本县范围和相邻缅甸村寨之间的民族内婚,中缅跨国婚姻一直存在于这一结构中。随着通婚地域扩大和族际通婚的增加,中缅跨国婚姻也呈现出了相同的变迁趋势。而通婚圈变迁的原因亦能解释中缅跨国婚姻的变化。在变迁中,民族习以为常的跨国通婚超越了民族内婚的涵义,其被凸显的过程是国家法规政策对其管理加强的过程,也是边民国家认同意识日益增强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5.
付永丽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0):134-140
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是我国拓展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的主要窗口,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相关的研究回顾入手,系统考察沿边开放战略背景下中缅边境地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历程,客观总结"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边境地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特征,初步提出中缅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中缅边境地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目标,力求为中缅边境地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向更高水平发展和更高质量迈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汪洋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4):138-142
孔雀舞是中国和缅甸的傣族边民所共享的民族传统文化事象。起源于傣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傣族孔雀舞在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取得的重大发展和该文化事象与村民的日常生活更加紧密有关。傣族孔雀舞在中、缅两国境内的传承方式和发展现状存在的差异与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有重要的关系。孔雀舞在中国境内的发展为缅甸边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同时,缅甸境内更加传统的架子孔雀舞为中国架子孔雀舞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境交流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对于边境地区的和平跨居、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20日,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启动仪式在耿马县孟定镇举行,临沧孟定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日处理甘蔗1万吨糖厂、孟定艾叶大道开工及临沧市耿马(孟定)边境合作区首届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洽谈会也同期举行。  相似文献   

8.
樊永勤 《中国发展》2011,(Z1):50-5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人民币逐渐受到周边国家的青睐,已逐渐成为周边国家持币及边贸结算的货币首选,人民币跨境流通已呈现出区域化的雏形及不断扩展的态势。人民币的跨境流通给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对中国的金融安全带来一些风险隐患。该文结合人民币跨境流通,重点论述了人民币跨境流通给边境地区反洗钱带来的挑战、边境地区洗钱的主要途径及应对反洗钱的相关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过千万的无国籍人口,其中在中缅边界云南省境内怒江州福贡县分布的无国籍人口群体,由于没有合法身份和国家给予的相关保护,导致生存艰难,成为当地基层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这一群体较早可追溯至建国初期因入缅避难而丧失户籍、国籍的人口。他们先是栖居于缅甸,后于1980年代回流,目前成为云南省基层社会治理和沿边侨务治理面对的重大问题。加快加强对此类无国籍人口的甄别、入籍归化政策,推动这一群体的安定团结,是新时期中国沿边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周元玲  李立纲 《传承》2011,(29):55-5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艰难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以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和论证跨境民族在国家背景下民族精神的两种表现形式: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同时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民族精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后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弘扬和培育跨境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农村"留守子女",因数量大、分布广、问题多而备受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以河北省张北县公会镇为样本,在全面调查基础上,较全面地分析了农村"留守子女"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橡胶种植业被勐腊县国防村哈尼族所接受并最终发展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国防村村民能够顺利跨境进入老挝坝枯村种植橡胶,与中老两国共同发展边境地区的愿望,老挝政府推行替代种植政策以及两国边民同属哈尼族阿卡人而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等因素有关。随着村民土地产权意识的不断加强,户与户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土地边界逐渐清晰,边境线也开始在两村村民的心里被建构起来。两村阿卡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观念也相应的发生了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城市现代思想观念的冲击,子女教育观作为农民工思想观念的重要分支系统,在城市现代观念的影响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我们从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价值取向、评价侧重、子女教育的有效方式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促进农民工形成科学的子女教育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缅划界问题属于英国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领土纠纷.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边界条约,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中缅划界问题的争论.对于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中缅边界纠纷发展的全过程来看,问题解决墓丶谟诹焦谥忻灞倍挝炊ń缥侍馍洗锍闪送仔?新中国政府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自晚清政府以来对这片地区的领土要求,但这一让步是在历史和现实基础上做出的合理决断,它并不涉及中国政府对"麦克马洪线"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是新时代民族问题研究的重点,学界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内涵、特征、理论来源、实践路径等理论研究。部分聚焦实践研究的学者,大多探讨国内各民族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文章的研究对象是中越边境地区的归难侨,运用参与观察法与访谈法搜集云南河口县归难侨安置社区的资料,以归难侨回归中国后的生活为考察重点,探讨经历跨国移民的归难侨是如何成为中国公民,且与其他群体相互交融,一步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王朝佐 《公安研究》2024,(2):101-107
电信网络诈骗即电诈,近几年来已从一般的带有“电信网络”特征的普通诈骗犯罪演化为事关千家万户深刻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癣疥之痒,令人深恶痛绝。此类犯罪的跨境作案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公安机关防范打击难度。作为这一犯罪的深具地缘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临沧公安机关面临多方压力和多层羁绊。在跨境对方尚未具备有效管理和对等施策的前提下,我方的基本战略战术是:加大情报信息研判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建立由党委政府统筹组织规划的整体性作战方略;加强专门力量和侦控技术的定向施力;织密党政军警民这张防控大网,相向而行,聚力焦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呈全链条、全网络式的打全国、全国打。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打下对方的嚣张气焰,切实兑现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中“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至高交待。另外,“10.27”事件的发生再次警醒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蒙秋月 《传承》2011,(29):62-63,88
边民跨境务工成为边民互动的主要形式。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中越两国边民在不同时代到彼国进行务工活动,体现了边民在原生情感的作用下优化自身利益的工具性与原生情感水乳交融的特质,两者相互作用使边民在务工中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跨国务工群体的族群边界在国家作用力下如何得以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