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一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二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三是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四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些民族政策的实施,确保了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少数民族地区,最终实现了大转移,影响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也为党进一步制定民族政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注意到少数民族文化问题。1921年建党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从无到有,提出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民族文化政策,内容涵盖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明王朝注重对少数民族施以教化政策。在民族地区建立儒学;优先照顾少数民族子弟入国子监;鼓励少数民族子弟参加科举  相似文献   

4.
历代中原王朝主要以军事威慑和羁縻方式治边,保持同少数民族政权的松散联系,随看王朝的兴衰轮回,边疆地区常陷入治乱交替而难以实现长久安定。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民族政策,使各民族关系建立在共同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团结稳定。  相似文献   

5.
早期的国共两党无论是少数民族概念来源还是民族政策都存在差别。中国国民党的少数民族概念源自清末排满革命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概念则来自共产国际的民族与殖民地理论,从"被压迫民族"、"弱小民族"转变而来。在民族政策上,国共两党虽然都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但二者又存在显著的差别:国民党要求实现单一制的统一国家,在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同化下形成大中华民族;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则经历了从民族自决、联邦制政策向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转变的曲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即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实行自治;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意义,一是对红军长征及中国革命的影响,二是长征促进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公民文化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由于民族群众受传统政治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其政治参与具有宗教性、依附性和疏离性等特点,这对于当代民族政治参与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呈现了向现代公民文化过度的特征,表现为在政治认同上向现代政治认同转变;政治人格特征上向多重性和独立自主性转变;政治态度上主流化趋势比较明显,由参政冷漠向参政热情转变。因为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民族地区建设公民文化必须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培育公民意识践行公民活动。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少数民族面对地缘结构解体、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进程的潮流,都市少数民族文化将面临的汉化和西化,民族结构在充满张力和无序调适的变迁演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应变。文化自尊心表现强烈的城市少数民族民族心理要在这样的激变中守护民族主体文化,同时更要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与各民族和谐相处,通婚关系中的民族关系更需要相互的理解与尊重。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政策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对民族自身和地方民族关系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家政策的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也是民族国家发展进步与持续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政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干部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重视培养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建国前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政策,在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和所取成果等方面,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一般规律,也深刻地折射出历史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弘扬民间文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促进各民族团结、保护不同民族文化多样性、不断满足各少数民族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同时也存在文化发展战略定位不准、资金投入不够、理论创新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队伍素质欠缺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民族团结和民族认同等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之一。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需要传承、创新和展示。当前我国民族文化展示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存在执行主体对展示工作的认识不足,工作懈怠、目标群体态度消极、资源的整合不足、监督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实际等问题。依据政策执行理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提高公民意识、理顺上下级及部门问关系、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完善民族文化展示的监督机制等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一整套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族观。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涉及民族平等问题、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及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问题,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首先要正确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少数民族的发展和群众利益的结合问题;其次要很好处理民族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问题;再次要解决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论坛》2013,(10):53-54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在扎实开展理论武装工作过程中,就当地民族众多、民族聚居、民族语言广泛使用、民族文化浓郁的实际,突出创新载体民族特色、融合民族文化的学习宣传方式,将党的方针政策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及时宣传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让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更好掌握方针政策,更好的促进生产生活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贯彻执行这一政策,对于增强各民族的团结,调动各民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中国建立以来,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我国法律和政策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尊重.近年,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应在梳理既往政策内容的同时,结合当前贯彻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完善这一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贫困,使广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真正受益;战略途径是培育民族自身内在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重要的战略保障是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发展才是硬道理。使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上都得到发展、进步和提高,是各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的基础;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必要途径。邓小平的民族发展观对建国后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侧重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重视团结少数民族上层、采取多样的宣传方式、言行一致保证宣传效果,获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这对当前少数民族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世界民族问题的新特点是民族问题的“泛化”和民族国家整合能力孱弱.国际社会处理民族问题的主要政策原则是注重各民族公民个体权利,主要政策模式是多元文化政策和一体化政策。国际社会处理民族问题的主要启示有:尊重文化多样性诉求,关注少数民族的人权状况,加强各民族超越民族底线的国家认同建设,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民族自决权。  相似文献   

19.
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民族团结提供了最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民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理论。本文主要是对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民族发展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使党的民族发展理论更加清晰化和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指导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