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企业与文化如影随形。在企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企业文化也在不断演进、不断创新。从"利润说"这种逐利文化到"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是一个带有质变性的转折点;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又是一个新看点;再进一步演进到"生态说",即从根本上推进企业的生态化进程,体现"绿色决定生死"的现代理念。这是人类从自杀式生存到永续发展的一大拐点,完全称得上是一个突破,它实现了从"黑色文明"到"绿色文明"的创新飞跃。这正契合了习近平同志在国际论坛上所指出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重庆市合川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合川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先进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把"送文化"和"种文化"活动作为全区城乡居民享受文化权益、促进城乡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最有效的抓手,大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将"文化种"播入"文化土壤",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树立文明新风,促进社会稳定,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世界动漫呈三足鼎立之势——美国、日本、韩国。从美国的"加菲猫"到日本的"蜡笔小新",再到韩国的"流氓兔",一个比一个出格另类的卡通形象每每成为孩子们的主流消费。由于文化发源于各自的民族,所以美日韩三国在动漫文化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很多人以为当代文化发展到极具开放性的今天,各自的民族性和文化传承都被淡化了,其实并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4.
骆威 《政策瞭望》2012,(12):55-56
2011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把"文化民生切实改善"作为到2020年浙江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明确使用了"文化民生"这一表述。文化民生的核心主旨就是以人为本,让文化回归人的发展命题和民生本位,这是在文化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立足浙江实际,在建设"两富"浙江、推进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文化民生的实现路径应该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段红红 《长白学刊》2014,(6):123-123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文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文化对其他产业发生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文化成为经济的重要生长点,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这些变化与邓小平文化思想存在高度的契合。1.文化产业模式契合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发展范式。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这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在文化发展上具有导向作用。这也涉及到文化价值的标准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文化垄断局面,各家为文化的价值取向提出了不同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7.
孙跃进 《前进》2015,(1):39-40
<正>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文化产业列为全省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伴随着全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山西文化出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山西省文化"走出去"的基本情况一是文化出口增长势头强劲,领域不断拓宽。近年来,山西文化出口增长迅速,从2009年的400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028.1万美元,年均增长50.06%。在国家支持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山西省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发展前后的乡土文化变化对比的分析表明,正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敲开了乡村封闭的大门.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作为弱势文化的乡土文化的自觉,使其开始了从结构到解构的过程,最终达到"和而不同"的城乡文化一体.  相似文献   

9.
刘绍卫 《传承》2012,(21):20-23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西从提出建设"文化广西"构想到确立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目标,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文化事业机构不断完善,艺术门类逐步齐全,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各项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一条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甚至走上生产线,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问题,并将文化上升到"软实力"的高度,足见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与谋求科学发展相伴而行,2008年,浙江文化正行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春天:从"两会"期间李长春同志勉励浙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到6月27日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再到<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的制订出台,浙江文化发展繁荣的足音铿锵有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澜沧县在实施"拉祜文化名县"战略中,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拉祜文化中心"目标,着力打造和弘扬"拉祜文化"品牌,注重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开发相结合,坚持弘扬民族文化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产业化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六",即:"六保障"、"六举措"、"六促进"。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正孕育着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和契机,也给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吹响了进军号。早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温家宝总理也在2010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今年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对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了全面部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天津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4.
权俊 《传承》2014,(11):148-149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但到了近代,中华文化受到外来文明和文化的冲击,又由于在一些领域自身不注重传承,而呈现出流失、断层等现象。文化产品作为文化发展、传承的媒介,对文化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用好文化产品,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胡胜 《前进论坛》2010,(6):63-64
<正>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关于"传统"、关于"文化"的话题日渐增多。改革开放三十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在来去匆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可谓日益深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内驱力是"文化",对最终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丰富与发展。在价值共识上,实现了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与提升;在理想诉求上,开启了从"四个现代化"到"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和新追求;在实干精神上,完成了从鼓励"摸着石头过河"到激励"撸起袖子加油干"实践口号的推进。  相似文献   

17.
1997年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理念,转眼之间20年过去了,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弱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小康的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文化自信"。这是国家强大的体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不仅是人们认识和行动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性转折。现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光有"文化自觉"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既要有"文化自觉",更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更高要求,拥有"文化自信"才能讲好中国文化"从哪里来"、才能讲好中国文化"去向何方"。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只有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不同文化的对比和互动中获得增强中国文化转型的动力和文化创新的能力,最终实现我们共同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紧密的联系。作为自变量,文化自觉牵动着社会发展的主体,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一种"朝前"的精神力量、一个"向内"的否定环节。21世纪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存在种种现实问题及文化困境,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的自觉,坚持以人为本,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文化层面,坚持从实践的人和人的实践出发,确立自身的方位,明确发展的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列为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方向、任务、路径、目标,充分体现了市委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红岩联线发展管理中心将把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红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路,深入打造红岩升级版,做优红岩文化品牌,守好主阵地,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凝聚  相似文献   

20.
陈思 《重庆行政》2013,14(4):91-93
村级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到农村最基层的重要载体。同时,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程度也往往代表一个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以及农村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程度。近年来,重庆市从保障农村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出发,大力加强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已经列入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