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是谁调解谁督促。调解员在调解协议达成后,要及时通过电话、短信甚至上门通知等方式,督促相关当事人履行人民调解协议内容。二是明确履行时间和方式。人民调解协议的内容要有履行时间和履行方式,如果是分期履行的要进一步细化履行时间。三是及时回访反馈。听取当事人对协议履行情况的反馈,防范协议履行的不够彻底,或者履行方式不妥争隋况发...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2008,(12):47-47
去年以来.陕西省镇巴县杨家河乡坚持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入手.调整思路.创新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了人民调解“回音壁”。强化了人民调解回访工作.促进了调解协议的有效履行和矛盾纠纷的彻底化解。“回音壁”是指由乡调委会在乡政府的政务公开栏内开辟“回音壁”栏目.把排查和受理调解的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不涉及个人隐私的矛盾纠纷,包括产生事由、调处依据、调处结果、回访情况、调解人员等内容.定期向当地群众公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2002,(12):53-53
为了公正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参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对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第一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第二条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  相似文献   

4.
在“大排查、大调解”活动中,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以提高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率、受理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协议履行率和群众满意率为抓手,着力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制度在中国基层社会纠纷解决中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优越性.人民调解法的正式施行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比较全面详细的法律依据和有力的法律保障.广西农村地区近年来人民调解制度取得较快发展,在调解组织与人员、经费与资源、调解原则与调解程序、调解协议的履行及与司法诉讼的衔接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王刚  张涌  向荣 《人民调解》2012,(3):16-17
人民调解协议书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书面证明,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客观反映,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工作取得的成果,也是保证当事人履行所达成协议的基础和当事人到法院进行司法确认的凭据。开展和加强调解协议书质量评析,是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提高调解工作水平和调解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因此,一份规范完整的调解协议对于能否实现人民调解定分止争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在法院工作,在法院对人民调解进行业务指导工作中,经常与调解员接触,定期对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进行调解卷宗调研,在此过程中,我发现人民调解协议中常会出现几类问题,现列举如下,以期共促提高。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2012,(3):14-15
如何理解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 《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应理解为,当事人之间依法订立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对双方当事人行为的约束及限定,也就是说,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范,执行协议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法》颁布一年来,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发展,各项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本期人民调解栏目选登两篇文章,介绍《人民调解法》贯彻落实中,各地在加强调解工作经费保障、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供大家借鉴交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实施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2011年8月,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民法院与榆次区司法局率先开通了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直通车,实现了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工作的无缝对接。由女子法庭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第一调解室合作,通过五种对接模式进行互动交叉调解,将人民调解的灵活性和法庭调解的合法性、人民调解的亲和力、法庭调解的权威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将人民调解协议确定为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文书.此规定从效力上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规定》实施后,乡村两级调委会主持调解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书质量情况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深人到我区兰溪、龙光桥等几个乡镇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以来,陕西省镇巴县杨家河乡坚持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入手,调整思路,创新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了人民调解回音壁,强化了人民调解回访工作,促进了调解协议的有效履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协议虽具有法律约束力,但难免遭遇“老赖”,不能顺利履行。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没有强制性资源,其“督促”履行有时显得苍白无力。人民调解协议可通过法院确认使其具备强制执行力,但申请协议司法确认需当事人双方共同提出申请,如有一方不同意,则无法进行调解协议司法确认。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2024,(2):51-54
<正>第五十条【调解协议履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并记录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释义】本条是关于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协议履行的规定。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达成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协议,并不意味着纠纷的彻底解决。只有当事人完全履行了调解协议中约定的义务,才能最终实现案结事了。因此,达成调解协议后,  相似文献   

15.
王艺涵 《法制与社会》2010,(36):134-134
人民调解协议一直是制约人们调解制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曾将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定义为具有合同的效力。2010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从立法上确立了人民调解制度的法律地位,对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和难以解决的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做了历史性创造性的规定,成为了《人民调解法》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能够快捷、方便、低成本的解决纠纷.长期以来一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伴随着我国《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以及《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人民“大调解”格局已基本建立。为了使人民调解制度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克服调解协议缺乏法律保护的弊病.我国建立了人民法院司法确认制度。但笔者认为.通过公证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更加有利于人民调解制度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日,淮南市田家庵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视察了全区人民调解工作。视察组提出4条建议:加强对后进单位的扶持力度,努力扩大先进面,使人民调解工作全面上台阶;通过区司法局牵头或相邻单位主动交流等方式,增强各相关单位学习和沟通力度,互相借鉴经验,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制度,制定操作性强的考核机制,做好回访工作,巩固调解成果;  相似文献   

18.
韩峰 《中国司法》2006,(4):72-73
随着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完善及普及,人民调解工作的繁杂与成效日益显现,人民调解工作的策略与技巧也要不断总结,这对提高人民调解组织综合调处民间纠纷的能力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调解实践,对调解的策略和技巧略有认识,概括起来就是:练好“四个基本功”、注意“四个策略”、把握“五个时机”、运用“六个方法”。练好“四个基本功”“四个基本功”即中医学上的“望、闻、问、切”。“望”就是通过观察当事人的形态表情,以此了解当事人的心态和情绪,初步确立调解的路径。要保证“望”的准,必须具有敏锐的判断能力和一定的社会经验。“闻…  相似文献   

19.
吴玲 《中国司法》2009,(5):80-82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民间纠纷的法律制度。我国宪法、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婚姻法等多部法律对人民调解都有明确规定。国务院专门制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部颁布了大量的有关人民调解的规章制度,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等单位联合发文规范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工作可以说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的对象是人,调解工作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工作。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特色和优势来化解矛盾纠纷,对调解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当事人.应采用不同的调解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