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有三个亮点:一是着重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秉承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并重的立法理念,是本世纪我国人权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体现宪法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相似文献   

2.
王世瑚 《人权》2007,6(6):29-30
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对立法和执法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在立法中,要充分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通过立法,合理配置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社  相似文献   

3.
若法院享有退回补充侦查权将会导致破坏"法官中立、控辩平等"的诉讼结构、有违疑罪从无原则的要求、有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刑事诉讼目的观等弊害,因而不能恢复法院退回补充侦查权。应当针对我国法院在立法、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等三个层面处理疑罪的三种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4.
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明确写入新刑事诉讼法的基本任务之中,但要在刑事法治领域真正做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则必须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罚的执行三个环节融入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常识、常情、常理,在刑事立法时将常识、常情、常理抽象到各刑事法条款中,在刑事司法时将常识、常情、常理还原到具体的案件中,在刑罚的执行环节将常识、常情、常理融入到各种行刑中,从而在刑事法治领域彻底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5.
张彬 《人民公安》2007,(18):13-14
在"刑诉法"修改的呼声中,保障人权、强化侦查权的两个声音最高昂,甚至有人把这两个声音比作矛与盾。事实并非如此,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是有机统一的。而统一点就是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社会侦查犯罪的一种常用技术措施,监听体现了公权力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基本权利之间尖锐的冲突。各国的监听立法及实践证明,监听手段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所产生的张力可以通过对监听立法予以缓和消解。因此,借鉴外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对监听进行立法,以平衡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价值冲突是必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社会侦查犯罪的一种常用技术措施,监听体现了公权力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基本权利之间尖锐的冲突。各国的监听立法及实践证明,监听手段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所产生的张力可以通过对监听明确立法予以缓和消解。因此,借鉴外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对监听进行立法,使之有效运转,以平衡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价值冲突是必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侦查权是与人权有着极大关联性的权力。以人权保障为价值取向,控制侦查权大体诉诸立法控制、分权制约、权利对抗和程序控制。本文梳理了西方法治国家在立法控制、分权制约和权利对抗方面控制侦查权的一些有益经验,并在比较的视野下从这三个方面对中国的相关制度安排进行了考量,指出其成就及存在的不足,最后就如何强化对侦查权的控制以保障人权提出了大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立法的终极目标,如何做好恩施州教科文卫领域的立法也是恩施州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逐步真正地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侯瑞雪 《理论月刊》2014,(5):106-109
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人权保障"作为立法的基本原则,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理念。新刑诉法从程序等几个层面加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力度,然而新刑诉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却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新刑诉法仍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二者并重并将其作为刑诉法的直接目的,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会走入误区;被害人权利保障成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软肋;秘密侦查合法化带来人权保障的隐忧。因此,要走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误区,必须明晰刑事诉讼不同层次的目的,完善被害人的相关权利并规制公权力的运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加强和完善生命权立法保护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矿难事故不断发生“,非典”、禽流感等致人死亡的疾病层出不穷,有关死刑犯的冤案也不时出现。这一切都与公民生命权保护的立法不足和不完善相关,我国应当加强和完善保护公民生命权方面的立法。一、立法保护公民的生命权是人大应当履行的宪法义务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由此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宪法义务。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世界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的规定来看,生命权是处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基本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应当尊重和保障生命权,履行尊重和保护生命权的宪法义务。人大…  相似文献   

12.
正当性及其在侦查取证程序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取证程序所查明的事实和获得的证据是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实体正义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侦查取证程序又承担着保障人权、实现程序正义的重要任务。作为程序正义重要标准之一的正当性在侦查取证程序中应该体现为程序立法正当、程序运行正当与程序监督与制裁正当等三个方面,以确保侦查取证程序正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作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示.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推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今后的地方立法工作中,应注重落实宪法精神,进一步突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题,将宪法规定的各项公民基本权利具体化到地方性法规中去,促进我国人权法律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立法宗旨、立法原则及处罚程序的设定等法律条文中,处处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精神,是对以往公安行政立法的发展和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通过和实施,对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处罚活动中严格执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侦查权的基本职能是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控制犯罪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权,所谓“权力的理性在于确保权利”。如果侦查权行使中抛弃或忽视人权保障,片面强调控制犯罪,侦查权的行使就会迷失方向,就会成为一柄失去控制的双刃剑,随时可能伤及无辜。侦查权运行的基础价值即合理限度的底线是人权保障。在我国,加强侦查权的保障人权职能是刑事诉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刑事诉讼立法的具体体现,是侦查实践的迫切需要,是人权保障宪法化、国际化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正"把握好地方立法工作中"立项""起草""审议"三个环节,才能真正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民众的"新期待",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立法实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这是新形势下对坚持和完善人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步云 《人权》2006,(5):7-9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实现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目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是人权保障的社会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实现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是充分实现和保障人权的前提条件。和平与  相似文献   

18.
委托第三方立法起草不同于第三方参与立法起草和委托第三方立法评估,与专家立法咨询论证和公众参与立法也存在明显差异。对委托第三方立法起草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其所蕴含的制度功能,并为未来制度建构提供理论基础。"委托第三方立法起草"不是通常所说的"委托立法",这一制度引入的目的在于实现立法领域的公私合作治理,从行为本身属性来看,"委托第三方立法起草"是一种政府购买服务行为,行为的外在形式则往往表现为行政协议。  相似文献   

19.
直接言词原则是近现代各国通用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原则,但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却没有确立,司法实践中普遍采用间接书面审理方式。直接言词原则对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诉讼目的的实现具有重大价值,应在我国立法上尽快确立。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改进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市的环境立法,是全面实施"生态优先"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制度前提。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在深入分析其当前的环境立法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建议指出,加强和改进长江经济带内的地方环境立法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发挥地方人大的立法职能,提高其环境立法效力;二是深化"立改废"改革,提高环境立法分布的均衡性;三是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评价标准的环境立法评估机制;四是积极探索跨省域的协同环境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