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的不凡     
孙郁 《前线》2009,(6):53-53
年轻时第一次来北京,就见到舒乙先生.听过他讲的课。后来和舒乙先生熟了.常讨论老舍与北京的话题.发现并非一两句话才能说清楚。  相似文献   

2.
禾佳  王梅  高斌 《前线》2009,(3):56-58
老舍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家、戏剧家和文学家,更是北京人的骄傲与自豪。老舍先生的艺术创作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作品大都取材于他所熟悉和深爱着的北京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他那淳厚、传神的语言词汇也都源于劳动人民,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深受人民的喜爱。他的小说被译成多国文字,《茶馆》等剧目已成为中国话剧经典,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老舍迷,是读老舍先生的作品长大的,对他无比地崇敬。今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在此之前,我专门拜访了他的儿子——舒乙老师。  相似文献   

4.
今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4周年诞辰。老舍先生虽然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然影响深远,他的人格魅力依然留存在人们心间,温暖人心……北京人艺话剧表演艺术家郑榕回忆说,老舍先生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了解人,热爱人。老舍在写话剧《女店员》时,到店里体验生活。一进店就和店员们、大妈们打成一片。1950年写《龙须沟》,他来到当时又脏又臭的龙须沟,向当地居民嘘寒问暖。  相似文献   

5.
肖秀芝 《党课》2012,(4):83-85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而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  相似文献   

6.
王锦慧 《党建》2012,(8):58-60
再过几天,就到了老舍先生舍身反抗"四人帮"迫害的忌日——8.24。为追念这位文化大师,我来到他的儿子舒乙家。对于世人而言,大师是一个神话。但对于儿子来说,大师无论多么令人高山仰止,他永远只是父亲。老舍先生死后,舒乙陪伴父亲度过了一个漆黑的雨夜。他摸了父亲的脸,拉了父亲的手,把泪洒在父亲满是伤痕的身上,他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做爱回报给父亲……舒乙回忆道:我真正懂得父亲,是在他去世之后的日子。我看了他的全部著作,采访了他的很多朋友。我发现大家之所以敬仰他,不光是因为他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更因为他炽热的平民情怀。  相似文献   

7.
王凯 《党史纵横》2008,(12):59-60
人民艺术家老舍出生于北京正红旗一个月饷三两银子的旗兵之家,他毕生从事文学创作,尤擅表现老北京下层百姓的贫苦生活及悲惨命运,他用那支生花妙笔为后人留下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老舍小说语言极其精练、考究,正如老舍自己所言“什么字都须想好久”,既保持了他自己所特有的诙谐风格,又不滥用幽默,还保持了字正腔圆的北京风味,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可以有腔有涧地朗诵,这种文字读起来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老舍先生这些精雕细琢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8.
老舍先生写文章并不慢,可是,也不快,架不住一生勤奋,成了多产作家。不停笔,慢慢写,雷打不动,终年劳作,精雕细刻,铁杵成针,滴水穿石,这是老舍先生的写作特点。年轻的时候,他一天能写两千字。当时一部长篇小说大约十五万字。暑期里可以天天写,一天两千字,七十...  相似文献   

9.
据资料证实,仅在上世纪50年代,老舍几乎参加了文艺界所有的政治斗争。无论是否自觉自愿,在有关的批判会上.作为与会者的老舍,必须“痛斥”批判对象,表达自己与“党和人民一致”的坚定立场;有时,还要以一位文艺界的代表和领导者的身份,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措辞激烈的批判文章。  相似文献   

10.
老舍写自传     
陈朝志 《求贤》2008,(11):26-26
1939年8月下旬,老舍自香港到广州。在羊城小住期间,香港《天天日报》向他约稿,老舍便在中山大学招待所写了一篇自传应差:  相似文献   

11.
正1962年秋冬之际,作家楼适夷到老舍家里做客。当他穿越丹柿小院,走进书斋时,见老舍正在一摞书稿上圈画,便问道:"先生最近写些什么呢?"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老舍幽默的回答把楼适夷给弄糊涂了。由于老舍是满族,而且是很有名望的作家,有关方面就交给老舍一项任务: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润色。11月26日,老舍把修改、润  相似文献   

12.
老舍在美国说过,《金瓶梅》是中国最棒的一本书。这大概是他愿意抽出大量时间,帮助翻译《金瓶梅》的理由吧!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早就知道父亲在英国时曾翻译过《金瓶梅》,但一直没见到过。不要说舒乙没见过,就是老舍也没见过,书出版时,他早已回国了。实际上,《金瓶梅》因为写得很特别,西方一直很注意,海外版本很多。不久前,舒乙到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突然  相似文献   

13.
据资料证实,仅在上世纪50年代,老舍几乎参加了文艺界所有的政治斗争。无论是否自觉自愿,在有关的批判会上,作为与会者的老舍,必须“痛斥”批判对象,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情趣     
老舍毕生创作了大量的各类文学作品。其多彩的情趣,丰富的心灵,无疑是他文学大厦中不可或缺的构件之一。打拳:独特的健身老舍早年即会舞剑,而且还将其心得编成《舞剑图》。后来,他转而爱上了打拳。1933年4月,老舍在济南任教于齐鲁大学。  相似文献   

15.
人人知道,老舍先生爱北京。怎么个爱法呢?爱它什么呢? 他说他自己说不上来,仿佛爱母亲一样,是一种由音乐和图画所引起的爱,可不容易说得清楚。北京在他的血里,他的性格和脾气有  相似文献   

16.
趣味老舍     
老舍是个苦出身,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幽默才能,也许只有贫苦的人才真正懂得"苦中作乐"的窍门吧。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  相似文献   

17.
老舍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学大师,是深受人们爱戴的人民艺术家。因为曾在原国立山东大学任教的缘故,他在青岛生活了三年,对青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尽管是个现代作家,但老舍的女性观、婚恋观都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可以说这些观念的形成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是为普通人准备的观念。老舍一再强调贫穷没有爱情,爱情只产生在富贵之家,穷人们必须为生计奔波,贤妻良母是普通生活、普通家庭所必需的,这是生存的抉择。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辰105周年。“两会”期间,在北京大观园宾馆的一楼大厅里,我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当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忆往昔岁月,谈及其父老舍,舒乙话语虽然平静,但仍透着一种时代的感慨和沧桑。可以看出,在他的心中仍有一道抹不平的伤痕。其实不仅仅对他,对于整个历史,老舍之死都是一种伤痛,痛着每个曾经历或了解那段历史的人。“20世纪的中国是有着丰富历史的时代。我们历经20世纪初思想启蒙以及二次思想解放。一是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一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思想解放。这两个历史…  相似文献   

20.
《党史纵览》2002,(3):31
20世纪60年代初期,老舍先生是北京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有一年的人大代表会上,在会议中间体息时,毛主席微笑着对老舍说:“一起坐一坐,说说你们满族人。” 毛主席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在本事,尤其是康熙皇帝。 毛主席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立下来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牢牢地守住新疆。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