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契合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青年摆正价值心态,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新时代,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年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鼓励青年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并在家风文化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新时代青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2.
赵乐军 《学习月刊》2014,(11):10-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取传统文化思想道德营养,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质性的价值要求.体现为党和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价值目标(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3.
李晔 《世纪桥》2016,(7):49-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政治诉求,携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赋予中国传统价值理念新的内涵与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整体意义上来把握,应该看成是中华民族延绵五千多年生命的历史积累,是中华民族生命绵延不绝的理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的生命进程中根据时代要求提炼出来的理性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本身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培育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传统价值观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既具有一致性,同时前者又是对后者的超越。两者的一致性体现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而超越性则体现在:理性认识对朴素观念的超越,社会主义对剥削社会的超越,系统规范对零星分散的超越,现实具体对主观空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以江西优秀传统文化为例,梳理出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性,以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刘亚平 《湘潮》2015,(2):83-84,86
自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文化的软实力在社会发展、国际交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如何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关系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在全球化越演越烈的今天以及现代化的冲击下,如何保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需要不懈的努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引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文化的双重属性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视角。文化的民族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性,文化的时代性体现着二者的差异性,文化这一双重基本属性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沃土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提供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等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资源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生活实践中对两者关系的科学把握,还需结合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四对矛盾关系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有三个着力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是关于定义、"三个倡导"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关系的讨论,二是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以及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问题,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研究表明,以下问题还需要学界继续深挖、释疑解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提炼,根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4,(8):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涵养,人的道德水平、精神境界如何提升?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嵌入共赢的逻辑关系。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知是把握两者关系的逻辑起点;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乡土中国是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耦合的理论基础与社会基础;传统民俗技艺、乡村公共空间与新乡贤群体是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共赢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2.
张国富 《学习论坛》2009,25(12):51-53
正确认识廉政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廉政文化,对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成果之一。从历史脉络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明晰并最终正式提出。从逻辑关联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和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能机械照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应充分发掘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正学与开新。只有这样,才能凸显传统道德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其构成要素的四个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从内容、形式和实践上体现了民族特色;从发展目标上体现了民族特色;从时代要求和创新发展方面体现了民族特色;从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上体现了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性选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恪守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的严密逻辑结构。“民主、公正、平等、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方法是增强包容性和宽容性,关键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7.
房博 《实事求是》2008,(3):27-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它的提出,在于打破当前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的限制。作为与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能够大大提升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理解其内涵,对于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实质,发挥其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上存在的很多争议,原因之一在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词的语义解析不同。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不能回避对问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论上的追问和清晰界定。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弄明白价值和价值观是什么,还必须对其"社会主义"和"核心"进行历史界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培育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王学俭  张智 《理论学刊》2012,(8):4-8,1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应对价值渗透、维护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诉求,也是应对价值多元、解决文化困境、提升文化影响力的现实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要通过实施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互惠战略,文化人才强国、产业强国战略,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资源、创新、魅力、人才和产业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