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勇威  张颖 《前线》2020,(1):63-65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肩负着京津冀区域进入发展新阶段特别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区域一体化,对于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整体竞争力,构建全方位的发展规划,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但京津冀作为三个独立的行政区,协同发展仍面临着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格局分散、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强等困境,行政体制分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障碍。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结合三地的产业特点,形成区域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结构。通过对首都功能进行疏解,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突破市场壁垒、行政壁垒和体制壁垒,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从竞争走向合作,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李国平 《前线》2014,(8):103-105
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时期,京津冀地区未来应该从明确功能定位、加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进程、稳妥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提高首都对周边的辐射效应和建立京津冀区域协调机制等六大方面全面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迈向均衡、包容、可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张国华 《前线》2020,(5):55-57
实现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和深入发展,推动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至为关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交通一体化先行,产业一体化为突破口,城市群一体化作为空间载体,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停留在就“交通”论“交通”,就“产业”论“产业”,就“城镇空间”论“城镇空间”的传统区域发展模式,应将交通、区域产业布局和城镇空间纳入统筹考量。高标准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前提,推动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应注重发挥政府与市场合力。  相似文献   

5.
沈聪 《前线》2014,(8):55-55
<正>本刊讯近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就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问题展开了讨论。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认为,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时期,京津冀地区未来应该从明确功能定位、加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进程、稳妥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提高首都对周边的辐射  相似文献   

6.
祝尔娟  ;杜梅萍 《前线》2008,(9):37-39
目前,京津冀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北京奥运使首都经济发展走上快速车道: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使天津发展如虎添翼;国家对河北曹妃甸港的建设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曹妃甸港的启动也为河北的发展构筑了巨大引擎。为在更高层面上认识和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我们以如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题,采访了多年从事京津冀发展理论和战略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下面将专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临空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逐步上升,成为全球产业链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临空经济发展呈加快态势,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通过阐述国内外临空经济发展现状、特点及相关经验,并结合京津冀自贸区申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新机场建设,对河北省临空经济发展及临空经济区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促进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林月  张力  陈龙 《新视野》2015,(3):96-100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区域间的人才合作开发和优化配置是推动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尽管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较高,但仍面临求职地域过于集中、专业相关度较低和工作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北京"虹吸效应"明显、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需求错位、京津冀劳动力市场的行政分割和信息流通障碍,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应创新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思路:一是根据京津冀的定位和产业布局整合资源,为提高津冀两地的人才承载能力打下基础;二是加强京津冀区域间的"产学研"合作,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完善政策环境和信息服务机制,建立京津冀统一开放的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9.
余钟夫 《前线》2014,(6):90-93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头戏,是深化改革的一篇大文章,具有表征和定篇民族复兴大业的深长意味。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关于三地合作发展的各种构想和讨论一直不断。2004年北京第七次修编城市规划时,以首都圈构想为发端的三地一体化发展就曾引起多方的热议,掀起一个小高潮。今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晋陕京津冀各自的产业、资源以及区位的比较优势,探索晋陕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意在打造西安-太原-大同-京津冀沿线准S形经济带,形成以大城市为核心,向周边城市幅射的新的“发展极”,从而带动整个北方经济的发展。实现晋陕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应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宣宇  王月红 《前线》2023,(2):66-68
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综合引领—特色开拓—潜力提升”梯次发展格局,数字梯度明显、互补性强,三地在技术创新、场景开发及规模应用上具有明显协同优势。基于数字经济梯度发展特点和各自比较优势,强化互补性创新,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数字文旅、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赋能“双碳”治理五大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构建数字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京津冀在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华 《前线》2023,(11):66-69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平台优势,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加速构建现代化航空城,在重点项目、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紧抓大兴国际机场这个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赋予的极好机遇,围绕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打造重点协作平台,发挥提升首都功能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劲 《前线》2023,(6):62-66
北京市国资委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市管企业践行首都国企使命担当,在产业结构优化、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善、“两翼”和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成效,助力区域协同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未来,市国资委将切实增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把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市管企业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京津冀10座城市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日益密切,一个总人口约8000万,地区经济总量约30000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9.7%的京津冀都市圈正在逐渐形成。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形成之后,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分工和协作的目标愈益明朗。在京津冀产业构成调整和变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京津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加以客观评价,对京津冀服务业发展以及内部结构变化态势,展开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京津冀经济圈背景下石家庄市服务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16.
赵鹏军 《前线》2021,(1):63-66
城市群交通一体化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先行领域,是实现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支撑。当前京津冀城市群交通一体化仍存在交通网络不完善、运输结构不合理、通道能力不充足、区域统筹不协调等问题。必须实施交通与空间一体化规划,建设多元立体的城际交通网,完善都市圈交通运输体系,创新交通一体化机制,合力推进京津冀城市群交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山东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既具有突出的优势条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必须突破港口、产业集群、陆岛工程、综合交通设施和发展模式与物理栽体等关键点,必须在重大政策措施方面提供有效供给,包括建立高层次协调机制、加强环保力度、建设人才工程、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刘玉 《前线》2022,(10):65-67
通勤圈、功能圈和产业圈三圈中的功能圈建设是推动通勤圈同城化进程、加快产业圈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首都都市圈建设中,功能圈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统筹空间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培育重要功能节点与网络,促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建设京津雄地区功能圈,通过优化地区分工、促进要素流动、增强产业协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更大空间范围的一体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12):34-41
京津冀一体化,在2014年春天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庞大计划,横看成岭侧成峰。着眼于为核心超级城市减负者有之,侧重拉动城镇化者有之,聚焦区域协同发展者有之,期待打造全球经济重要节点城市群者有之。而在此过程中,有“副中心”的热闹喧嚷,也有“畿辅新区”的严谨探讨,其背后,  相似文献   

20.
毕娟  王鹏 《前线》2022,(6):62-64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京津冀在数字经济生态、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存储处理、数据内容开发、数据加工挖掘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初步形成以北京为核心,天津、河北双轮助推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通过强化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共建共享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合力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