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世界经济已经发展到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的今天.我们的商品或者服务将面临着更多的世界驰名品牌的激烈竞争。如果注册商标还仅仅停留在知名商标或者著名商标的状态,法律对这类注册商标的保护是有限的:如果某一注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根据我国的《商标法》、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大会《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该驰名商标将获得全方位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商标法律保护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律伦 《法治研究》2008,(12):56-59
著名商标并不等同于驰名商标,现行法律并没有赋予其法律地位,但是实践中又确有保护著名商标之必要。时值《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之际,应当明确著名商标的法律地位。鉴于著名商标毕竞不是驰名商标,在法律保护的尺度上不能与驰名商标完全等同,只能在其认定的区域内赋予其与驰名商标等同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驰名商标为一国或地区范围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因具有较高声誉和商业价值,驰名商标易被他人复制、模仿、翻译等不当使用,掠夺其商誉,从而误导公众,侵害商标权人和消费者利益,扰乱竞争秩序。因此,各国立法十分重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本文对一些主要国家法律或国际公约保护驰名商标的规定进行了介绍,以期对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理解与实施有所助益。一、驰名商标的认定驰名商标,又称"著名商标"、"重大声望之商标"。英文中  相似文献   

4.
任燕 《河北法学》2011,29(11):51-57
现行立法没有对驰名商标的淡化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制,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的法律规制也是滞后的。商标淡化的范围界定为驰名商标使得我国商标淡化立法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保持了一致;驰名商标反淡化实行绝对保护主义。驰名商标淡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建立在商标权扩展基础上的侵害商标权的行为。有关驰名商标保护的国际条约是反淡化保护的有力武器;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也可成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依据;强化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意识;制定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驰名商标反淡化法》、进一步修正我国《商标法》、颁布《驰名商标保护条例》、修正《反不正当竞争法》,从立法上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冯晓青 《法学家》2012,(4):115-127,179
未注册驰名商标属于驰名商标范畴,但在受法律保护方面与已注册驰名商标存在较大差异。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具有正当性,符合商标权作为私权保护的立法意旨,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有利于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未注册驰名商标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澄清,如未注册驰名商标能否因使用而获得商标权利。从立法层面看,未注册驰名商标受到了国际公约和很多国家商标立法的保护。我国法律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第三次修改《商标法》的过程中,应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做出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南振兴 《知识产权》1995,5(4):14-15
中国建立驰名商标特殊法律保护制度的时机与条件已成熟。这是因为,(一)中国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已基本确立;(二)作为假冒侵权活动焦点的驰名商标亟需立法保护;(三)保护驰名商标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下称《巴黎公约》)确立的一项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四)中国在有关立法和商标管理实务中对驰名商标给予特殊法律保护的尝试已经取得了初步经验。而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构架中国的驰名商标特殊法律保  相似文献   

7.
《名牌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由南振兴教授等编著,对名牌产品如何进行法律保护进行了详尽研讨。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面系统地研讨了名牌产品的几乎所有知识产权,其研究领域甚至比一般知识产权教科书还要宽泛,包括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商业秘密、产地标志、原产地名称、商号、商誉、版权、网络域名等等。二是讨论了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众所周知商标的保护,而且还专题讨论了未注册知名商标、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名酒商标的法律保护。除探讨了名牌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途径、策略,还深入研讨了国外名牌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判…  相似文献   

8.
商标淡化理论与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西明  易萍 《法学论坛》2005,20(3):45-50
作为一种立场选择,立法者将驰名商标淡化纳入商标侵权行为之列,而将其他商标(包括著名商标)淡化排斥在外,其理念基础是驰名商标内含有较为丰富的价值。判定驰名商标淡化既不需要考虑淡化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也不需要考察驰名商标是否存在被淡化的可能性,而只需考察驰名商标是否被“另类使用”。我国商标淡化立法需要在商标淡化的性质评判、法律后果以及特殊情形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已成为我国的经济的重要支柱。著名商标不仅有效促进我国实现地方品牌战略,而且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但是现有法律规范在对著名商标涵义、与驰名商标的区分及保护方面均不足,这对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不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都确立了对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探讨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的合理性,对于规范商标管理,形成统一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具有现实意义。但本文认为,政府认定著名商标不如让市场认定;就商标专用权保护而言,认定著名商标没有必要;著名商标制度容易助长地方保护主义;著名商标并不是认定驰名商标的必要条件;依靠认定和保护著名商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建议加大对商标侵权的处罚力度,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并取消对著名商标的认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立法对驰名商标在因特网上的法律规制还是一个法律上的空白.新兴技术给相对稳定的传统法律制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影响着驰名商标在因特网上的地位及其保护;我国驰名商标在因特网上与网络域名发生冲突时驰名商标胜诉一案启示颇多,有利于对立法的完善;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现状、国际趋势,都要求对因特网上驰名商标进行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2.
驰名商标的认定既是一个事实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国家机关认定驰名商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案问题,而不是将荣誉称号授予驰名商标所有人。通过故意制造"侵权"者来"争创"驰名商标的作法,完全扭曲了国家加强驰名商标保护的立法本意。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应当以争创事实上的"驰名"商标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尹西明 《河北法学》2006,24(3):38-42
商标淡化侵权的构成要件是商标淡化侵权理论的核心内容,学界应当敢于直面在此问题上存在的诸多观念性冲突.各国在确定商标淡化侵权的构成要件时,可以根据其立法背景在驰名商标与著名商标、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的"另类使用"中做出相应的立法选择,但却不应将淡化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特定商标被淡化的可能性或者可能造成误认作为商标淡化侵权的构成要件 .我国商标淡化侵权立法完善的主要任务是对<商标法>第52条和<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 6条和第13条进行修改,同时还应增设商标淡化侵权的例外性条款.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各省市时著名商标的保护现状看,著名商标的权利保护范围介于普通注册商标与驰名商标之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现行商标法在认定“混淆之虞”问题上的规定不甚合理,不足以为著名商标提供充分的保护。尽管著名商标权利保护范围的扩大化具有合理性,但各省市目前在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上的一些作法仍存有问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王志红 《法制与社会》2010,(16):110-111
驰名商标是指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虽然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但仍不够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协调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同时完善有关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规定,以切实保护驰名商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异化"现象:与立法本意背道而驰驰名商标在经济活动中具有显著影响力,它的认定受到有关行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02年至2006年10月,全国各地法院共认定了187件驰名商标,依法保护了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但当前社会上一些企业出于一己之私,利用法制的不健全滥用权利,将本来法律赋予的扩大保护的手段。变成其追求荣誉称号、获取商业利益的策略和工具。他们盲目攀比和追捧,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认定,不适当的加以宣传利用,致使出现了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法治原则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热"。这种现象背离了驰名商标制度在于为其提供特殊法律保护的初衷,驰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著名商标制度内部、地方著名商标制度与驰名商标制度之间均存在着协调不足的问题,这种协调不足导致了很多弊端,其主要原因在于基本认识上的分歧。地方著名商标制度内部的不协调体现在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及保护待遇等多方面的较大差异上。地方著名商标制度与驰名商标制度的不协调体现在认定标准的较大不同、认定程序的巨大反差和保护待遇的倒挂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宣传教育、规范性文件的完善等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入世需要,我国现行商标立法从多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与以前的商标立法相比有很大的进步性。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商标立法相比,我国在驰名商标保护方面仍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就如何完善我国驰名商标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9.
常敏 《河北法学》2012,(8):69-70,71,72,73,74
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过程中,反思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建立、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与问题,就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应该继续坚持以"混淆论"为基石还是修改为以"反淡化论"为基石、在立法上有无必要规定"驰名商标的个案认定原则"、应否禁止驰名商标的广告宣传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驰名商标的正确认定是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前提和基础。鉴于其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国际条约对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入手,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认定机关和方式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现行法律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