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并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它的出台充分彰显了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也是我国多年来禁毒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该法在禁毒工作涉及的工作机制、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在肯定既往禁毒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做了颇多紧扣时代脉搏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创新,对于从更深层次解决毒品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1年11月25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浙江省禁毒条例》,对我省禁毒体制、毒品管制、法律责任等问题做了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将为我省开展禁毒工作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并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它的出台充分彰显了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也是我国多年来禁毒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该法在禁毒工作涉及的工作机制、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在肯定既往禁毒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做了颇多紧扣时代脉搏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创新,对于从更深层次解决毒品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毒品犯罪日益严重 ,不仅影响到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也给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禁毒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为此 ,甘肃省委、省政府加大了禁毒力度 ,严厉打击各类涉毒犯罪活动 ,有效地遏制了毒品犯罪活动在甘肃省内的蔓延。近年来随着禁毒力度的不断加强 ,毒品犯罪活动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使甘肃省的禁毒工作又面临新的考验。本课题组通过对兰州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天水市等地 1999年至 2 0 0 2年上半年毒品犯罪活动的调查 ,针对当前甘肃省毒品犯罪的现状 ,提出了甘肃省禁毒工作的总体方略 ,并分析了具体的落实措施。   (一 )甘肃…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国禁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在禁毒执法方面与其他国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合作,破获了不少跨国大案,但是禁毒工作依然形势严峻。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禁毒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坚决遏制毒品发展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的禁毒形势与国际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五”期间,我国的禁毒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国际毒潮泛滥,我国的毒品犯罪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提出禁毒今后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强禁毒国际合作,是解决世界毒品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禁毒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毒品合法化是世界禁毒领域的一个争论热点,由于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尚不成熟,我国不宜推行全面的毒品合法化。但以此为切入点,理性反思我国传统的毒品治理政策,发现在禁毒战略方针、刑事政策、工作理念、组织体系等诸多方面存在亟待完善之处。我国应在维持严禁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毒品合法化主张和实践中的科学理念,从树立三级预防的禁毒战略方针、贯彻宽严相济的禁毒刑事政策、落实以人为本的禁毒工作理念、构建多元治理的禁毒组织体系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毒品治理政策,全面提升毒品问题的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禁毒工作纳入法治和科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形势下,要充分认识首都禁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忧患意识;要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特殊地位出发,增强首都禁毒工作的紧迫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禁毒部门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推进首都禁毒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自从1979年刑法制定以来,我国的禁毒立法连续跨越了四大步,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当完备的惩治毒品犯罪的刑法体系,并论述了禁毒立法的中国特色。文章指出,新刑法为我国的禁毒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当务之急是认真学习、贯彻新刑法,使广大执法人员和人民群众掌握这些法律武器,把我国的禁毒斗争完全纳入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再过屈指可数的日子,人类就要跨进21世纪,迎来一个新的千年期。毒品问题和毒品犯罪是21世纪人类面对的严峻挑战之一。当我们向着新世纪举步迈进的时候,有必要很好地总结和反省过去禁毒工作的经验、教训,冷静地思考在未来的新纪元里如何更好地对付毒品这一人类面对的严峻挑战问题。文章对21世纪我国禁毒斗争的若干基本问题特别是禁毒认识问题、禁毒斗争的战略地位问题、禁毒斗争的性质和奋斗目标问题、禁毒工作的方针和政策问题、禁毒斗争的战略重点和战略突破口问题、禁毒国际合作问题等从战略高度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毒品问题,与艾滋病、国际恐怖组织并称为全球三大公害,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禁毒工作,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亿万家庭幸福安康的大事。2008年6月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禁毒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  相似文献   

12.
毒品犯罪在我国持续蔓延发展,除取决于其所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及国外毒情变化发展的影响外,还与我们对毒品犯罪的认识和抑控机制的强弱有密切关系。面对当前的毒品犯罪态势,我们不仅要"亡羊补牢",更应该"未雨绸缪",超前积极应对,提升禁毒工作地位,确立禁毒工作的目标,履行禁毒工作责任,把毒品犯罪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禁毒工作的领导、对毒品犯罪的立法与执法、政府对毒品犯罪的态度、警察体制、禁毒反毒的策略、具体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中外对比探讨,从而揭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禁毒工作的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禁毒工作存在五大“反差”——毒品犯罪问题的国际化、严重化、暴力化与全社会对禁毒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形成明显的“反差”;境外巨大的毒品生产基地与境内被动地查处一般的吸毒、贩毒人员形成明显的“反差”;毒品犯罪获得的巨额利润与打击毒品犯罪分子不够有力,特别是对财产方面的处罚过轻形成明显的“反差”;吸毒人员的不断增加与禁毒手段和设施落后形成明显的“反差”;贩毒活动向职业化、集团化、武装化、大宗化发展与缉毒警力严重不足形成明显的反差。  相似文献   

15.
保山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边境,毗邻世界传统毒源地"金三角"。特殊的地理区位因素,使保山成为中国禁毒斗争的主要阵地和前沿战场。在长期的禁毒实践中,保山公安执法部门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又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保山禁毒工作要进一步动员和依靠群众,加强农村禁毒建设,强化缉毒力量,优化装备,加强协作,在禁毒工作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战绩。  相似文献   

16.
我国毒品问题日趋严重 ,表现在 :查破的毒案和缴获的毒品数量猛增 ,抓获的涉毒违法犯罪人员猛增 ;吸毒人数大量增加 ;境外流入我国的毒品数量巨大。从目前到 2 0 10年 ,毒品犯罪将呈蔓延膨胀之势 ,“冰”毒及“摇头丸”可能成为吸食者首选用药 ,毒品犯罪手段更趋智能化和武装化 ,吸毒人数将继续攀升。遏制毒品犯罪的策略有 :应将禁毒作为一项重要国策 ;加强国家对禁毒工作的领导 ;加大对禁毒的资金投入 ;组建辑毒专门队伍 ;狠抓禁吸戒毒 ,落实强戒后的帮助措施 ;禁毒应与脱贫相结合 ,改善经济环境 ;加大禁毒宣传 ,搞好预防教育 ;加强禁毒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前进论坛》2012,(7):62-62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和《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报刊出版单位深入开展禁毒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禁毒工作的浓厚氛围,根据《2012年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开展2012年“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于今年6月1日至6月30日开展2012年“全民禁毒宣传月”。  相似文献   

18.
当前禁毒形势十分严峻,而禁毒宣传工作由于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原因,严重滞后于当前毒情形势。研究当前禁毒宣传的现状,分析禁毒宣传存在的问题及滞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使禁毒宣传适应当前禁毒工作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我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的大背景下,情报预警、情报导防、情报导侦和情报主导决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禁毒情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均获得深入发展并方兴未艾.禁毒情报分析是禁毒情报工作的核心环节,是禁毒情报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对禁毒情报原始信息的来源、内容等进行评估、整理和分析,并向情报用户提供有关情报产品的过程.当前,禁毒情报分析专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禁毒情报分析机构逐步健全,禁毒情报分析工作机制初步形成,禁毒情报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不断创新,禁毒情报分析平台日益发挥效益,对禁毒情报分析工作的评价和反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滥用合成毒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是遏制毒品向青少年蔓延的关键。学校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各类社团组织是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我校作为政法专业院校,在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上具有专业性强的优势,应为开展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