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近10年间,既是开展长江大讨论,提出并确立长江开发战略的时期,也是邓小平集中论述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关系,缩小东西差距,形成系统完整的共同富裕构想的时期。因此,长江开发战略同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紧密相联,直接相关,在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中占重要位置。长江开发战略既是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东西差异与东西共富构想 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是长江开发战略提出与确立的基础和前提,阐明这个基础和前提,有助于加深长江开发战略的理解和认识。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是由我国自然历史原因和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东进沿海地区造成的。为了消除这种差别,新中国成立后,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分异融合便在国家的干预下开展。由于急于求成,加之国防安全和政治因素考虑,我国长期采取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强调东西地区间的平衡发展,在资金、设备、人才分配上,重内地轻沿海,人为地推动生产力布局大规模西移,尤其“三五”以后,把建设重点转移到内陆“三线”地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东西部共富构想是长江开发战略提出与确立的基础和前提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是由我国自然历史原因和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东进沿海地区造成的。为了消除这种差别,新中国成立后,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分异融合便在  相似文献   

4.
5.
最近.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政府联合举办的“长江开发开放研讨会”在岳阳市召开,来自北京有关部委和沿江七省一市的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的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快长江开放开发这一主题,着重就长江开放开发的意义、战略及区域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长江开放开发的战略问题对于长江开放开发战略,大家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T型战略大格局和点线面推进方针,进一步归纳成8个字,即“战略倾斜、综合开发”。所谓战略倾斜,就是长江的开放开发战略,作为全国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其所处…  相似文献   

6.
开放战略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以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两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开放战略进入关键节点。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认清其在开放进程中的优势及不足,创新区域开放合作新模式,促进区域内外贸规模的扩大及结构优化,实现对内与对外开放并重,货物与服务贸易并重,以及"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全面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以大开放促大开发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荐华 《思想战线》2001,27(1):14-18
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实施"东合西展、南下北上、扩大开放、促进开发"的战略构想,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贸合作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以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扩大,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和进出口的扩大,这是实现西部大开发各项战略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许多国家在工业化的历程中,大江大河的开放开发总是处于优先区域,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在江河沿岸建成了以产业群落密集为特征的经济走廊,并且往往是这些国家实力雄厚的经济重心所在。我国顺应世界大江大河开放开发的大趋势,在实施沿海开放战略的同时,相继确立了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战略。一、长江流域必须“综合规划、联合开发”长江经济带早在1985年,沪宁汉渝四个特大城市经过互相访问和酝酿讨论,并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首先发起组织了“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在目前改革开放新形势推动下,象东风汽车集…  相似文献   

9.
10.
近代长江的开放与开发安庆师院徐伟民长江的开放是伴随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而分阶段进行的。从上海辟为商埠到重庆立口通商,历时半个多世纪。这期间,主要有三种政治势力卷人:资本主义列强、太平天国和清政府,玩起了并非没有结果的"三角游戏"。...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10,(3):40-41
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给荆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扎实做好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着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10,(7):F0003-F0003
2010年6月20日,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李佑才率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长江宜昌一荆州段沿江城镇经济发展,图为调研组在荆州市召开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摘自台湾《中国大陆》第325期作者程超泽] 台湾《中国大陆》杂志发表程超泽关于长江发展战略专题研究文章。 (一)在长江开发利用中,应贯彻综合开发利用的战略思想 首先,要在管理体制上提供保证。从体制上保证长江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成立有权威性的长江水源开发管理委员会,统一部署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政策和法律上提供保证,制定有利于长江综台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法律。 其次,在规划和工程措施上提供保证,根据流域经济发展与可能,统筹全局,搞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总体规划,在工程措施上,兴建具有多功能的综合性水利枢纽。 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来规划、开发、管理好长江丰富的资源,促进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长江开发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思想。 (二)长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结构 长江沿江地区的空间结构主要由以下六个方面组成: 1、建立以水运为主体的综合运输体系。为了建成作为未来的交通运控网络主体的水运干线,要分段改善长江干流航道,把以渡口市到长江出口3996公里的主航道建设成全年可通航的现代化运输通道;有计划有步骤地疏通主要支流,开辟沟通相邻水系的运河,以形成四通八达的长江水运网络。要加强沿江地区的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的建设。为此,重点解决两个方向的综合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共识已成、合作步伐加快,湖北应当乘势而上,积极谋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10年战略构想和湖北推进策略,努力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先行区",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引领区",把武汉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引爆区",并做好积极推动四省协作共建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5.
(一)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东移,海内外有识之士一致认定,“21世纪经济看好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看好中国,中国看好长江沿岸”。首先,长江经济带囊括了长江通航干线所经的七省一市沿江地区,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1.8亿,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四分之一。国土规划已把长江沿岸划为三个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三峡经济区。这三大经济区连贯长江全流域和全中国的最发达和次发达地带,具有水陆交通便利,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经济腹地与潜在市场广阔,商品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以及地区性经济梯度差异较小等等优势,因而是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中轴线。振兴长江沿岸才能振兴长江大流域,缩小东中西地区差距,进而振兴全国。其次,把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联结东西部的战略扁担区,成为实现东西部共富构想均衡转变的空间结合点和先行区,其价值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在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沿海以其优越的区位和优惠的政策唱了主角,其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和成就令人瞩目。这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进入叨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我国开放开发逐步由沿海向沿江、由东部向中西部推移和扩展。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后,以重视长江流域开放开发和中西部发展为标志的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这一切,为长江流域地区特别是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东移,海内外有识之土一致认定,“二十一世纪经济看好亚太地区,亚太地…  相似文献   

17.
一、长江沿岸的开发开放进程,在我国现代化总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长江同黄河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横贯东西,整个流域融汇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集中了中国经济最富集的精华。无论是在历史上或在现代,长江沿岸许多方面的优越条件,同我国其它江河流域相比较,更具有独特的、不可比拟与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
正当全省人民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精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时候,来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50余人,聚会长江之滨的黄州古城,共同研讨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问题。6月9日、10日两天的学术研讨,时间虽很短促,内容却很丰富。20多篇论文,数量虽不算多,但见解精深,思路阔广,论据充分,质量堪称上乘,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和振兴湖北经济贡献了良计良策。  相似文献   

20.
在全世界经济国际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及和平与发展两大潮流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心地带已由沿海向长江流域推进,其主要标志是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三峡工程上马和沿江城市、港口的对外开放以及“三峡开放区”的建立。如果说80年代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是经济特区的话,那么90年代乃至到下世纪深度开放的“窗口”和“前沿”则是以“境内关外”为鲜明特征的“保税区”卿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而我国目前已批准建立的上海外高桥、天津港、大连、深圳的沙头角和福田、广州、海口、厦门象屿、宁波、福州、青岛、汕头、张家港等13个保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