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06,(4):57-57
吴佩孚,祖籍山东蓬莱,文化程度秀才,活跃于清末民初,官至直鲁豫巡阅使。一般人只晓得他是反动军阀,很少知道他的高风亮节。单从吴佩孚批示过的公文来看,有三件值得一提——一是某先生曾在别处为官,名声不怎么样,得知吴佩孚主政直鲁豫,便托关系欲到河南谋个官职。报告呈上,吴佩孚批曰“:豫民何辜?”意为河南老百姓有什么过错,要承受因他当官而带来的祸害。二是某“下岗”军佐,获悉吴佩孚帐下有一旅长空缺,经政要介绍拟了自荐书,里面大谈理想抱负,然后言归正传,索要官职,最后不忘写上“愿为前驱,功成解甲后退居故里,植树造林福泽桑梓”云云。…  相似文献   

2.
《党史纵览》2001,(2):53-54
冯玉祥将军为人正派、刚直不阿,从不愿意送礼博得他人的欢心。尽管如此,冯将军却有两次“送礼”的趣闻。 一次是在吴佩孚五十大寿时,冯玉祥派手下人抬去了一个大酒坛,并书封皮一张。吴佩孚打开酒坛一看,竟是一坛清水,再看邢纸的文字,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吴佩孚恼怒不已,生日时的兴致一扫而光。 另一次是1928年,当时冯玉祥在南京政府任军政部  相似文献   

3.
吴佩孚:过去只知道他是直系军阀头子,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但吴佩孚也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日本人策动华北自治,请  相似文献   

4.
廖述江 《党史文苑》2006,(12):36-39
屠杀工人全国唾骂 北洋军阀首领吴佩孚,山东蓬莱人,本是一介书生,22岁考上秀才,但次年即因得罪家乡的官吏、豪绅被革除功名还被通缉,通过科举考试飞黄腾达的梦想破灭了,只好逃到北京,生活无着不得不靠占卦算命来糊口.1898年在天津投军,从此披上戎装.在以后的岁月里,吴佩孚凭借其秀才的功底,受到曹锟的赏识,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成为直系军阀的一员大将.1918年6月,被授予"孚威将军"衔.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佩孚于衡阳通电全国,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主张取消中日密约.同年12月,冯国璋病死,吴佩孚成为地位仅次于曹锟的直系军阀首领.1920年9月,吴佩孚任直鲁豫巡阅副使;1921年8月升任两湖巡阅使,控制了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还遥控北京的曹锟政府,成了实力最强的军阀.  相似文献   

5.
吴佩孚:过去只知道他是直系军阀头子,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但吴佩孚也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日本人策动华北自治,请他做“华北王”,他断然拒绝;汪精卫拉他合作,他对着说客边骂边拿出《正气歌》让带给汪精卫。吴佩孚手下几十万兵,自己却无积蓄,不置田产,以清康闻名。  相似文献   

6.
林育南,1898年12月出生于湖北黄冈,革命烈士,在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二七"大罢工开始之前的1923年1月5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处在郑州举行了第三次会议,决定2月1日在郑州的普乐戏园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并邀请全国各地的工会和各界代表参加。为了防止军警在中途破坏,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处还决定把这次会议的准备情况告知京汉铁路局和军阀吴佩孚。当时,铁路当局和吴佩孚都表示了同意。  相似文献   

7.
别具一格的礼物 冯玉祥将军为人正派,刚直不阿,从不愿以送礼博得他人的欢心。尽管如此,冯将军却有两次“送礼”的趣闻。 一次是在吴佩孚五十大寿时,冯玉祥派手下人抬去了一  相似文献   

8.
杨子 《党史纵横》2007,(1):46-46
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因与日方有默契,故暗中协助日方作战。当时在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差遣的上尉吴佩孚,奉命为日本人作搜集俄军情报的工作。某日,吴佩孚受命携带情报及重要资料到新民屯开会,从锦州登车前往。本来沿途非俄军占领,比较安全。岂料就在快抵达新民屯时,大队俄军突然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一九二二年七月洛阳行兼论吴佩孚“保护劳工”通电之考辨徐有礼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吴佩孚为“收买人心,通电发表四大政治主张,其中一项便是‘保护劳工’”①。这一史实向为学术界所熟知。然而长期以来,这个通电发表的具体时间却说法不一,有关内容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史学界在研究李大钊与吴佩孚的交往时,注意到了共产国际、苏俄政府“联合吴佩孚”的方针及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有人提出,李大钊是1921至1922年间“争取吴佩孚工作的主要执行人”。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根据。对李大钊与共产国际“联吴方针”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是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的重要课题,应该引起党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期,段祺瑞因在清末做过北洋武备学堂的监督(校长)而被许多职业军人奉为师长,直系主将吴佩孚也是其一。然而,对昔日的老师,吴佩孚却从未有酬恩之念,反倒每作忤逆之举,直至段祺瑞过世后,才捐弃前嫌,亲自致祭并执绋,了却一生恩怨。政见不同的军阀首领之间,关系实值今人玩味。  相似文献   

12.
余玮 《红岩春秋》2014,(9):56-60
正俗话说:"北有赵州桥,南有汀泗桥。"汀泗桥位于鄂南咸宁,始建于南宋,桥东群山叠嶂,桥西湖泊密布,地形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后因北伐汀泗桥一战而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点。名垂青史的北伐经典战役为什么发生在这个"湖北南大门"?当年带领叶挺独立团攀山过岭、悄无声息地迂回到敌后阵地的当地农民到底是谁?吴佩孚是否到达过汀泗桥亲自督阵?北  相似文献   

13.
正1926年夏,北伐军誓师北上,北伐的炮声震撼着中国的大地。盘踞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倚仗着帝国主义的势力,勾结四川军阀,欲与国民革命军决一雌雄。这时,从苏联回国的朱德接受了党中央交给他的一项任务: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到四川军阀杨森那里开展统战工作,劝阻杨森出兵东下支援吴佩孚,配合国民革命军进军武汉,  相似文献   

14.
鲁南 《党史纵横》2007,(12):49-52
石友三和高树勋都是上世纪前半叶中国著名的军事人物,两人都曾是爱国将军冯玉祥的爱将,并长期在一起共事。但两人的性格与志向却有天壤之别,并因此最终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早期共事石友三祖籍长春,生于1891年,因其为人奸诈、阴险且杀人不眨眼,人送外号"石阎王"。又因其为人反复无常,先投吴佩孚,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13,(3):33-33
<正>刘伯承元帅是现代著名军事家,他戎马一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历和指挥过无数战役,被誉为"战神",毛泽东称他是"当代孙武",邓小平称他"屡建战功,以足智多谋的‘独目将军’闻名于世"。刘伯承早年曾在四川大败军阀吴佩孚,后来作为红军首任总参谋长,在万里长征中  相似文献   

16.
1923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四川讨赋联军总司分熊克武部,将北洋军阀曹锟、吴佩孚支持的四川军阀刘湘、杨森围困于重庆。坐镇武汉的吴佩孚在日本驻汉领事的支持下,利用日商日清公司的客轮“宜阳丸”和“云阳丸”往重庆偷运军火,支持刘湘、杨森,企图扭转败局,并派他的军械处长张云玑押运。当时,泰然克武分驻防涪陵的贺龙部中校参谋霍怕魁出差武汉。正好搭乘“它阳九”回涪陵,发现船上装有不少论支、弹药9月5日晚,轮船开到离涪陵港Q十几里的黄鹤嘴停泊时,霍怕它借故下船,连夜赶回族都向贺龙作了汇报,贺龙听后,立即拍案而起:“小日…  相似文献   

17.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沿线16个工会分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京汉铁路工人的这一正当要求,使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感到了严重的威胁和不安。面对日益高涨的中国工人运动,面对工人阶级和封建军阀之间矛盾的不断深化,吴佩孚撕下了“保护劳工”的假面具,下令禁止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并对郑州市实行全城戒严。工人勇敢地冲破军警的包围,开会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反动军警强行占领总工会,并且限制代表们  相似文献   

18.
铲除北洋军阀势力,统一甘肃全境,为国民军参加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基地. 1926年"三·一八"惨案前后,中国的内战划出了一条鲜明阵线,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的军队同时向东南和西北两个"赤化"营垒进攻.在直奉军阀联合压迫下,冯玉祥宣布下野,出国考察.驻守京、津、热河一线的国民军逐步败退绥远、包头等地.与此同时,驻守甘肃、陕西的国民军也受到了北洋军阀的疯狂进攻.  相似文献   

19.
大军阀吴佩孚曾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尔后又阻挠北伐。然而,就是这个对人民犯过罪的人物,晚年却留下了一段颇为特殊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大军阀吴佩孚曾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尔后又阻挠北伐,穷兵黩武,祸国殃民。然而,就是这个对人民犯过罪的人物,经历十分复杂,富有传奇色彩。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大学生走上街头游行,要求政府拒签出让青岛的《巴黎和约》。军警逮捕了30多个学生,激起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