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蹄兽的膝盖骨上方习惯性脱臼屡见不鲜。对本病多采用手术切断膝内侧直韧带或用削蹄等方法治疗,我们改用无水酒精注射于患肢松弛的膝直韧带旁,操作简单,效果迅速确实,收到良好效果。 脱臼的整复 对于一般习惯性膝盖骨上方脱臼的整复,可驱赶快步行走,或让它跳越小沟,也可让患畜做急速后退运动,膝盖骨多可自然复位。如果膝盖骨固定较牢固,自然复位困难时,可用一园绳缚在患肢系部,将绳长端拉向颈基部,并绕过对侧颈基部拉紧绳端,将患肢向前上方牵引,使膝关节直伸,然后将膝盖  相似文献   

2.
跳跃胀气复位法治牛脱膊症是我师王志义所传授,至今近30年,每遇脱膊(肩胛骨脱位),经用此法,都告痊愈。其治疗方法分两个步骤,首先用跳跃复位法使患畜肩胛骨复位,再行胀气固定法固定其正常位置和活动功能。 (一)跳跃复位法 首先将健肢掌骨和桡骨用一条短绳扎紧,不让健肢着地,一人前面牵,一人后面赶,强迫三肢跳跃运动,先慢后快,迫使患肢着地,一步一跳,促使肩胛骨恢复原位。每次跳跃10~20次  相似文献   

3.
水牛习惯性膝盖骨脱位的手术疗法,近年来报道颇多,大都认为本法简单易行,疗效满意,但部分病例有复发现象,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切口偏前或偏后;二是筋膜和韧带混淆不清,造成错切;三是有的用局麻药过量,术部隆起,使术野似乎变深,结果把皮下筋膜误认膝内直韧带。我们采取术中定位法,避免了上述错误,能准确地确定膝内直韧带的切断部位,从1967年起,用本手术治疗293例,未见复发。 (一)手术方法和步骤 1.保定:将患畜侧卧保定,患肢在下,并由助手用绳拉直。其余三肢捆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一)症状 1.上方脱臼:站立时患肢姿势不正,膝关节和蹄尖向外,飞节向内,蹄尖着地,大转子上移迁荐椎骨脊,形成臀部突起的上方脱臼。 2.髋臼横韧带断伤性后方脱臼:和上方脱臼类似,外观不易鉴别。致病原因多为受猛惊突然坐式侧倒,一后肢顺身压在身下;或公马去势时,右后肢向前拉的过紧,股骨头逼近髋臼切迹,冲断其横韧带脱出臼后方,而造成残废。有的在整复上方脱臼时,股骨头下移难以入臼,亦为后方脱臼。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6月 12日 ,奎屯市一砖窑李某的 6岁母驴误陷入窑顶火孔内被烧伤 ,病驴左右肢跗关节上 10cm至蹄部无伤 ,皮肤肿长 ,按压有痛感 ,无开裂伤 ,牵引时病驴运步拘谨 ,患肢收缩、伸展强直 ,其站立和支撑重力正常。  治疗 配制紫油药膜 ,用甲紫 3g、75 0mL/L酒精 10 0mL、生胡麻油 5 0mL、磺胺粉适量 ,研磨均匀 ,用消毒纱布浸药液涂布已消毒的患肢上 ,2d换药 1次 ,连用 3次。对病驴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 5mg、维生素C 1g ,同时在仰瓦穴、牵肾穴注射安痛定针剂各 10mL ,每日 1次 ,连用 3次。  结果 用药后不久病驴…  相似文献   

6.
(一)症状 多数是跌倒或使役后突然发病,少数是原因不明的跛行。站立时患肢虚步伸向前外方,患肢似乎变长,牛体前方的重心偏于健侧。两侧肩胛部比较,患肢侧明显下陷,紧贴胸壁,不能随肢体运动而前后摆动。运步时患肢向外侧划弧前进,呈现混合跛行。全身情况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笔者先后收治新生驹滚蹄6例,采用夹板固定法全部予以矫正,效果可靠,追踪调查未见复发。症状 滚蹄幼驹驻立时患肢提举,不愿着地;运步呈明显跨行,患肢以蹄前壁着地或拖于地面。往往四肢中仅一肢滚蹄,另三肢正常;或者两前(后)肢呈滚蹄,其中一肢明显。方法 制备3×25cm的竹板4枚,绷带包好备用。将患肢系凹及球节上方用敷料填平,均匀缠以绷带数层,务使上下平整。强行使患肢下部伸展或正常状态,即以来板固定患部,前后左右各1  相似文献   

8.
产后闭孔神经损伤是由于胎儿过大、胎势及胎位不正、助产不当和难产时间过长所致。它是引起产后截瘫的原因之一。症状 分娩后,体温、呼吸、脉搏及食欲、反刍等全身情况均无明显异常。皮肤痛觉反射正常,但母牛卧地不起,两后肢外展强直,欲起而不能(两侧闭孔神经麻痹)或后肢站立困难,站起向患侧倒(一侧闭孔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9.
上海动物园1头1岁龄的小熊猫排黄色稀粪,并含有大量粘液和少量胶冻样物质。机体消瘦,被毛蓬乱无光泽。精神萎顿,嗜睡。极少活动,行走时拱背,两后肢僵硬,膝关节强直,步态拘谨。食欲减退,喜饮水,体温正常。确诊为该小熊猫患等孢球虫病,用广州白云山兽药厂生产的球虫宁(批号:89031)治疗,获满意效果。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5100个/mm~3。白细胞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为59%,淋巴细胞为  相似文献   

10.
牛蹄病(腐蹄病、蹄冠炎、蹄部创伤感染)在我场每年发病率达15~20%,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在患肢系部皮下注射,取得显著效果,治愈率100% 症状 患肢系部有热红肿痛的炎症反应,表现跛行。严重者患部化脓,并有体温升高、奶量下降、食欲减少等症状。 治疗方法 固定患肢,对轻症清除污物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溶液冲洗,再用5%碘酒将患部及系部充分消毒,涂布鱼石脂,然后将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单位用5毫升注射液稀释,注入患肢系部皮下1~2次;对重  相似文献   

11.
(一)术前准备 将病牛断草水一顿。选择平坦场地,铺上一层软草。除保定病畜用的绳子外,还须准备一根细麻绳,直径约1厘米,长4~5米。并根据病畜体型的大小选择一根直径5~6厘米、长约1.5米的木棍。木棍要直,一端带杈头。 (二)手术 病畜横卧保定,患肢向上。如病程较长,岗上肌和三角肌萎缩、云头不翻时,可先用蓼节草(土药)、活血草、紫金龙根煎水带热(勿烫伤皮肤)加苦酒在患肢上部热敷半小时左右再进行手术。一般在一个月内的病例无须热敷。助手将患肢直伸固定,术者进一步检查患肢与无病肢肩胛骨的差距,看挫上多  相似文献   

12.
保定:倒立保定。将患畜两后肢拴牢, 然后吊起,分开两后肢,分开的宽度要适宜,以免过宽因患畜骚动而造成关节扭伤。 冲洗脱出子宫:用1‰高锰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冲洗,水温须高于体温,以45℃  相似文献   

13.
跛行是肢蹄病的综合症状,不论任何一肢或某一肢的任何部位发病,都可引起肢体和机能障碍,呈现跛行。治疗肢蹄病,必须确诊患肢,找到发病部位。因此,跛行判定是治疗肢蹄病的关键。 家畜运动以一肢为支柱,另一肢提伸前进,同时起止,其前后两蹄印间的距离即为一步。这一步被对侧蹄印分为前后两个半步。健康家畜正常运步,前后两半步的长度相等,患肢运动,由于提伸或支柱发生障碍,使前后两半步一个变得较短,另一个变得较长。两半步长短不同,呈现跛行。即提伸受到障碍,借支柱来补偿;支柱受到障碍,借提伸补偿,以调整运步。  相似文献   

14.
我在武汉军区军马防治检验所工作期间,曾采用强迫患肢运动的方法,整复马骡膝盖骨脱位5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而且简便易行。 操作方法 绳子一条,长约3.5米左右。先绕患肢系凹部固定,再将另一端绕颈基部固定,以不影响运动为度。绳子两端系好后,强行运动,让患畜快跑10~15分钟,脱位即可自动恢复。  相似文献   

15.
我部一匹13岁枣骝军马,1982年9月20日右后肢发生跛行,经治疗无效。半月后患肢跖部下方生出一肿瘤,生长较快。三年后,瘤体长得比蓝球还大,瘤体下垂掩盖患肢蹄部,运行时患肢不能充分离开地面,常呈拖拉状前进;瘤体下部常常与地面摩擦出血。1985年5月行手术切除,切面呈淡黄色,富有血管,流血较多,切除的脂肪块盛于盆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渗出。手术后瘤体生长迅速,未满月又长至原状,经  相似文献   

16.
马骡蹄叶炎是蹄匣里面血液循环障碍,蹄内压增大,真皮小叶发炎所引起剧烈疼痛的蹄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机械性外伤、继发于结症后期、中毒性疾病和风湿病,以及饲养管理不当,其中最常见的是继发性蹄叶炎,约占发病总数的60~80%。(一)蹄叶炎的症状 以蹄部剧烈疼痛为特征的跛行,可分二种。一种是一肢蹄痛性跛行,病畜站立时患肢提起,不负重;运步时患肢不敢负重,蹄尖着地;患肢蹄部增温,触压敏感;掌、跖动脉搏动亢进。另一种是两肢或四肢同时呈现蹄痛性跛行,病畜有明显全身症状,不能久立,前肢向后,后肢向前;强行运步时全身出汗,常卧地不起;触诊蹄部增温,用物轻轻打击,疼痛明显;掌、跖部血管搏动亢进。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二层小夹板固定治愈牛右后肢蹠骨远端靠蹠关节处闭合性全骨折一例。 (一)手术整复 患牛横卧保定,患肢在上,其余三肢捆束在一起。助手二人,一人双手持骨折上端,另一人握住骨折下端蹄部。术者双手置于骨折处。令两助手向相  相似文献   

18.
用鲜柳条针夹气穴治马里夹气痛马的里夹气痛是因负重奔走太急,道路不平而滑闪跌扑,或逢沟过涧跳跃蹬空以致闪伤肩膊,使气血瘀滞于肩胛与胸部相结之处。临床表现为患马站立时病肢肩胛部低于健侧,患肢广踏,稍向前伸出,蹄尖着地;运步时患肢向外划弧,抬举困难,着地时...  相似文献   

19.
(一)保定 采用单绳倒马法,患肢在上,横卧保定,同时将两前肢系在一起. (二)器材 两条与倒马绳同粗的麻绳,一根木杠(直径10厘米,长2米左右)。 (三)施术 由兽医一人,助手八人进行。马倒后,由助手一人固定头部,其他人辅助术者将一绳双头,同时通过尾下侧穿过两后肢内侧,并将两游离端拉向患畜背侧。分别由四人固定(每端两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园饲养的1只9岁雄性亚洲象,1988年1月8日患肩周炎,导致运动障碍,经用维生素B_(12)和维生素B_1混合抢风穴注射收到显著疗效。临床症状 体温36.1℃,脉博50次/分,呼吸6次/分,运动时右前肢拖拉前进,站立时免负体重,患肢肩甲部下沉稍外展,触诊肩臂肘关节区皮温较高,肌群紧张硬固,患肢较健肢长1cm,针刺反应敏感。精神稍沉郁,食欲和大小便不认异常。治疗方法 用维生素B_(12)5mg,维生素B_1200mg混合于抢风穴注射,每日1次,内服消炎痛1500mg,每日2次,经4天治愈。两年来未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