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刑作为惩治犯罪、保护社会的最严厉刑罚方法,确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但因其不可逆转性,我们不得不对此持慎之又慎的态度.笔者认为,必须对照即将加入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修改、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尤其是可能被判处死刑的)申请对其人身进行刑讯伤情检查、鉴定权和在法庭上展示刑讯伤情权、全面而有效的辩护权(尤其是阅卷权)、会见亲属请求权和体面受刑权等必要的权利,以权利制约权力,增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针对国家控诉权力的对抗性,避免权利与权力对决中的不对称性.加强对可能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力度,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美国《法律周刊》1988年2月15日刊登了一篇有关死刑制度的专题文章。该文指出,自1977年犹他州处死吉姆以来,93名犯人被先后处死。死刑执行的方式有电椅、毒气间、注射和枪决。1987年有25人被处死刑,成为自1962年以来数目最多的一年。 为此,对于死刑问题的争论又一次达到高潮。反对者指责美国社会“似乎处于情绪最低潮”的时期;支持者则认为,被处死刑的绝对数目相对总人口来说仍是微不足道。现任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威廉·瑞魁  相似文献   

3.
<正> 1984年,美国一家法院在肯顿诉格里逊案中(一个可处死刑的案件),拒绝持废除死刑观点的人参加陪审团,提出了"死刑资格陪审"的问题。认为只有不强烈反对死刑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可处死刑案的陪审。法院采取这一行动的根据,是一九六八年威勒斯布恩诉伊里诺斯州案中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该裁决认为:在一个可处死刑的案件中,如果陪审员不愿意考虑州法律规定的所有刑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历史上的死刑复核关于死刑,最早有成文记载的在商朝,“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即宁可有失常规,也不能妄杀无罪之人。三国时期魏明帝规定,应处死刑而“有乞恩者,使与奏。”北魏设立了全面的死刑奏报制,将判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08,(7):51-51
问:听说在执行死刑前,只要死刑犯举报他人犯罪就可以停止执行死刑。我朋友朱某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他举报别人犯罪,司法机关也查证属实了,但他最近仍被执行了死刑。请问:这样处理是否违法?  相似文献   

6.
刘钰 《法制与社会》2010,(31):17-18
作为一种古老的刑罚手段,死刑适用问题一直是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近些年来,死刑适用问题已成为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工作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废处死刑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趋势性选择,但基于现实国情,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废除死刑,这决定了我们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方面,杜绝冤错案件的发生。本文从限制死刑适用的必要性、当前我国在限制死刑适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适用标准的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不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死刑不引渡"原则主要是指根据请求方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被判处死刑,除非请求方作出被请求方认为足够的保证不判处死刑,或者在判处死刑的情况下不执行死刑",否则,被请求方"应当拒绝引渡"。在赖昌星一案中,由于加拿大不信任中国的死刑状况及外交照会,导致赖昌星不能成功引渡回国。从这个案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和中国的法治在某些方面并不被国际社会认同。本文试图以赖昌星案引渡不成功为例,浅谈我国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必要性,并对结合我国法律体系的实际情况,探讨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原则的具体方法和具体标准,即由最高法或者立法机关进行权威性解释或立法,以间接的、有限的态度由逐步向完全接受过渡,加快刑法体系相关内容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8.
周苇  张斌校 《证据科学》2011,19(6):702-730
近年来死刑误判案件的披露引起了人们对如何减少此类错误的重新关注。因此,建议提高死刑案件中陪审团成员对被告人罪行确定性的研究者们一致呼吁适用高于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本文在第二部分列举了一些当前论证死刑案件中可以适用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理论.并说明这些理论是否能证明死刑案件的定罪阶段和量刑阶均应适用更高证明标准。但因为死刑案件仍相对较少.所以误判死刑案件对正当性造成的整体损害小于每年误判数以千计的非死刑案件造成的损害:2002年仅有159人被判处死刑,但2000年有近925000名成年人在州法院被判处重罪,其中45000人在审判中被定罪(其余为自己认罪)。如果在死刑案件中要求真正的绝对确定性.那么可能会因为没有陪审团成员能真正声称自己有“绝对的确定性”而导致无人会被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9.
龚哲 《法制与社会》2012,(29):58-59
药家鑫会不会被判处死刑,这属于法律规定范畴,死刑该不该废除,这属于尚有争议的法律理念范畴.本文以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为切入点,对我国死刑废除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11,(24):9-9
欧洲作为废处死刑的标杆,率先实现了公正 欧洲引领了废除死刑的风气之先,且是目前废除死刑的主要实施地。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因为欧洲先做到了社会公正。试想,如果你事事不被亏欠,那么偶尔被亏欠一次,自然更容易有摆摆手让它过去的肚量。反之,  相似文献   

11.
李云龙,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一级律师,被誉为“我国研究死刑的先行者”。他先后为16名一审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辩护,结果12人死里逃生,被老百姓誉为“把死人说活的人”。  相似文献   

12.
钊作俊 《法学杂志》2001,22(1):57-58
自1976年恢复死刑以来,美国1999年的死刑执行创下了二十余年来的历史新高,达98人之多,较之1998年的68人增加了44%。同时,被判处死刑而又无罪释放的有8人———这一数字也在增加,从而使无罪开释的死刑犯人数自1973年以来已升至84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伊丽诺伊斯州的阿瑟尼·波特(AnthonyPorter),他的“同案犯”由于供认罪行已被执行死刑,而按照预定的日期,他在几个小时以后也将要被执行死刑,但却被无罪释放。从死刑执行的州别来看,德克萨斯州执行死刑的人数仍然最多,为35人;其次是弗吉尼亚州14人,两州的死刑执行共49人,占1999年…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对死刑的限制及几点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不能废除死刑,但在死刑立法上应立足我国实际,也应尽量与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趋同,应该看到限制死刑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尤其是1998年10月5日,我国签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一、现行法律有关死刑的规定(一)死刑的适用范围《公约》第6条第1款规定:“人人皆有天赋之生存权,此种权利应受法律保障。任何人之生命不得无理剥夺。”第2款规定:“凡未废除死刑之国家,非犯情节最大之罪,且依照犯罪时有效,并与本盟约规定及防止与惩治残害人群罪公约不抵触之法律,不得科处死刑。”第6…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是中国司法向腐败重拳出击的一年,是中国司法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中国司法加大执法力度的一年。这年3月8日,胡长清被处决;5月,“陕西第一贪”周长青和“甘肃第一贪”徐光明被判处死刑;9月14日,成克杰被执行死刑,成为建国以来被处决的职位  相似文献   

15.
从王斌余案分析死刑适用及故意杀人罪的量刑,真的是故意杀人了就要被判处死刑吗?本人从王斌余的量刑情节分析其是否真的应该被判处死刑,以及王斌余犯罪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0月1日,经过修改的新刑法正式生效。在有关侵犯财产型犯罪的条款中,将盗窃罪适用死刑限定为两种情节,即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并提高了起刑点的数额,这使得许多人感到不解,认为新刑法基本废除了盗窃罪死刑,对盗窃犯罪的处刑放宽了,笔者却认为,这正是新刑法的进步的表现,表明了新刑法在盗窃罪处刑上的进一步科学化。首先,需要指明的是,讲新刑法废除盗窃罪死刑的提法并不准确,实际上我国以往刑法中并没有关于盗窃罪处死刑的规定,反倒是新刑法明文规定了盗窃罪的两类情节可处死刑。就狭…  相似文献   

17.
日本已故作家开高健先生曾说:调查案子的过程中,不禁让我想到,在这个国家,只要被荆棘勾到一次就完蛋了。因为一个人一旦被视为"凶手"即万事休矣,挣扎着,呼喊着,沉冤得雪变得比登天还难。日本一位叫袴田岩的前拳击手因不堪刑讯承认自己犯罪被判死刑入狱48年,成为全球坐牢最久的死刑犯。  相似文献   

18.
一、司法界的态度及现状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已经明确宣布:按照宪法,死刑是对某些犯罪分子的有效惩处。公众也大都赞成适用死刑,认为对某些重罪处死刑是适当的。1970年的联邦《犯罪法》对某些重罪规定了适用死刑的条款。宪法第5修正案部分规定:“除非大陪审团对犯罪事实提出控告,否则,任何人不应得到死刑罪或其它重罪的惩罚;未经法定程  相似文献   

19.
韩国现行刑法中共有89个条文以法定刑的形式规定死刑.自从1997年12月对23名死刑犯执行死刑之后,尽管几乎每年仍然有人被判处死刑,但直到今天,韩国将近10年间没有实际执行过一例死刑.韩国国内就死刑存废问题有着激烈的争论,其中官方的宪法裁判所、大法院、法务部以及学界与国民中的部分人仍主张保留死刑制度,但废止死刑的动议在韩国也正在积极酝酿之中.在废除死刑制度之前应该考虑将能够把犯罪人与社会永久隔离起来的绝对终身刑作为替代刑罚,以绝对终身刑代替死刑制度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李鸿 《政府法制》2012,(33):39-39
在13世纪的英格兰,死刑适用于除报复伤害和轻微盗窃之外的所有重罪,其中许多犯罪具有宗教性质。在中世纪的欧洲,被判处死刑的人一般会被剥皮、钉在尖桩上、喂昆虫或野兽、沉水、石击、勒死、钉十字架、肢解、水煮、焚烧、饿死和当做炮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