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后期欧洲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进行的,两位革命导师帮助它们制定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的基本原则纲领,领导它们进行了反对党内极左路线和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斗争,同时指导他们建立了党内民主制。  相似文献   

2.
一、艰难地追寻 刘永洋有着一段艰难的经 历和辛酸的回忆。 他1956年考入一所高等医学院校。1958年因有“右派过激言论”而被勒令退学(1986年落实政策给他补发了文凭)。在“极左路线”的影响卞,本应做一名医生的他,却与做医生无缘,命运无情地  相似文献   

3.
一)长期以来,理论界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命题被写入了教科书,成为不可易移的真理和规律。甚至,在批判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之后,这一命题的正确性也未受到怀疑。在理论界出现了这样一个司空惯见的现象: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讨论异常...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9)
"知识青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而作为个体的知青在其生命历程中必然与下乡地产生重要的联系,已有研究主要从知青的下乡生活时期和"后知青时代"1讨论知青对下乡地的贡献。以恩施州的一个知青为个案,呈现知青对下乡地贡献的第三种类型,即知青留在当地,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知青文学作为知青运动及与之有关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知青一代思想情感、文化心理、精神特征外在化、艺术化的表现,是知青一代的心灵史。知青文学既有对农民和乡村的由衷赞美,也有对传统乡村文化和农民身上的历史积淀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体现出知青作家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石金焕 《学理论》2013,(21):197-198
"农民-知青"间的互助关系很少被学者和作家关注,梁晓声的《知青》则弥补了这一空白,通过对《知青》中共同时代,共同生活,共同苦难下的"农民与知青"关系的探讨,阐释了农民与知青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人性美"的跨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一、走进教堂庙宇的待业青年 1979年下半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破坏了的党的宗教政策开始重新落实。上海几个基督教、天主教礼拜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玉佛寺等相继开放。两年多来,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是:一批15~30岁的青年参加了各种宗教活动。据统计:基督教清心堂每星期天举行的礼拜仪式,青年约占20~25%。沐恩堂地处市中  相似文献   

8.
包雷 《学理论》2009,(5):105-107
首先谈一下关于“知青文学”的定义。笔者不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无力对此下精准的定义,只能根据经验性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知青文学”是特指反映“文革”时期置身于“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代知识青年的生活命运的文学作品(也延伸至“文革”结束以后的“后知青时代”及其子女的生活命运),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形式。其中有曾是知青身份的专业作家的知青文学作品,还有大量非专业作家的知青文学作品,这类“民间”知青文学作品主要以“知青网络文学”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外广大理论工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突破不合实际的旧思想的束缚,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有所开拓,为改革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我国改革获得的重大成就中,有理论工作者的一份功劳。虽然,在前进中也发生过一些问题,但这决非理论工作的主流。实践证明,理论战线的绝大多数同志是积极努力贯彻执行三中全会路线的,热衷于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坚持极左路线,反对改革、开放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从整体上看,我们的理论队伍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情况是改革的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理论落后  相似文献   

10.
知识青年大返城风潮动因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象60年代末期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一样,到了70年代未期,他们大多带着10年风霜、百样磨难,以锐不可挡的气势又返回原籍。知青大返城绝不仅仅是一些偶然的知青突发事件所能铸就的,它掺揉着诸多复杂的政治动因、经济动因和文化动因,加之知青回城呼声日高和决策层知青政策的改变,最后汇成了势不可挡的返城风潮洪流。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60多岁的沈阳老知青王向红,一生历经风雨,但她知难而上,苦学上进,从来不向命运低头。为迎接今年9月18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她与"辽宁知青驿站"的伙伴们,在群主汪杰的带领下,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了反映知青生活的6集微电影《知青,难忘的岁月》。这部微电影通过上山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发现:知青社会记忆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内部的代际沟通实现:符号(如伤疤)作为记忆的触发点,对社会记忆的传承有重要作用;而后代与父母一起参加知青聚会及城乡间往来则为记忆的延续提供了具体情境。知青关于上山下乡的集体记忆存在层化现象,知青后代对上山下乡运动的记忆也存在层化现象,并且影响其对历史的建构和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知青史》作者谈《中国知青史》刘小萌定宜庄编者按:定宜庄著:《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和刘小萌著《中国知青史》大潮(1968—1980)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1998年1月出版。该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首都青年问题、青年运动史、近代...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正掀起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面对这个现实,我们怎么办?加快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实力,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这就是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拨乱反正,清算了林彪、“四人帮”推行的极左路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正在逐步落实。但是,有些同志受“左”的思想影响,仍然存在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思想。“老大靠了边,老九上了天”的错误论调,在一  相似文献   

15.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婚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的婚姻是一个涉及面颇广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以及将城市青年送往农村接受“再教育”的特定形式,使这个问题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婚姻问题,而成为上山下乡运动中纠结着诸多矛盾的一个焦点。剖析这个问题,有助于加深对上山下乡运动性质的理解。本文试从知青婚姻的政策、已婚知青的人数、知青婚姻的类型、已婚知青的难题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知青出身的作家成了中国80年代文坛的主力新军,知青文学以城市价值观摹写乡村,对乡村的叙述过于偏重情感的宣泄,呈现出两种矛盾的叙述风格,自我主义和牺牲心理的强势话语遮蔽了真实的乡村世界,消减了知青文学的现实意义和警世价值。  相似文献   

17.
知青上山下乡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青上山下乡和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特殊群体,知青与村官之间有着十分相似的情形。通过对二者的考察,弄清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别是从知青上山下乡过程中寻找得失,对新时期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开展、制度设置的规范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新的时效观念的形成长期以来,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把工人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劳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广东青年也没有明确的时效观念。就是说,不能把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与社会主义前途、企业前途、个人前途紧密结合,而是习惯于“少、慢、差、费”的工作。最近,我们“青年经济意识研究专题组”的成员在对部分城镇与农村调查时发现,随着改革开放中广  相似文献   

19.
胡德平 《党政论坛》2010,(22):46-47
1979年是全国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的洪峰年,人流滚滚,怨气难平,西双版纳农场知青下跪请愿,群体卧轨,七万人罢工事件,震惊了中南海。当时,华国锋和胡耀邦对下乡知青是十分同情的,但在解决问题时,刚开始还停留在怎样改进工作,加强领导,制止干部违法乱纪的思路上。  相似文献   

20.
雨虹 《各界》2008,(7):15-17
1982年10月,一位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此信惊动了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胡耀邦对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