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2.
一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造访。他从十几年前的乡镇人大代表干起,一直提升到“省人大代表”,是地道的老百姓的代言人。因为上过电视见过报,不仅十里八乡的老乡叫得出他的名字,就是百里外的老百姓遇到什么不平事也会大费周折找到他。  相似文献   

3.
胡劲松 《现代领导》2010,(10):42-42
“肾虚”的说法在老百姓心目中很是熟悉,但是大家对于中医所谓的肾并不是十分了解。经常有人问:“腰酸、腰痛.是肾虚吗?”、“性功能不好,是不是肾虚?”、“经常掉头发是不是肾虚?”、“以前得过肾病会不会肾虚?”等。那么到底什么是肾虚?应该怎样养肾?  相似文献   

4.
人到花甲之年,在想什么?该做什么?或许,船到码头车到站.人该解甲.马该卸鞍,是到松一口气的时候了……或许,夕阳无限好.无奈近黄昏.该赏花,该养鸟,该钓鱼,该抱孙儿孙女;至于公家的事.该让“跨世纪的接班人”去想去干了……对此,山西省襄汾县民政局长、已到人生黄昏的史永锁,回答了一个字:不!那么,史局长在想什么,在干什么?金秋十月,笔者西太太行,南下襄汾.走访了这位“老民政”……这里有一支“梦之队”这是一块偌大的“民政领地”,芳草铺地,树木参天,月季含羞,玫瑰带笑,数十种花争奇斗妍。史永锁.个儿不高,…  相似文献   

5.
姬建民 《政策》2010,(2):59-59
什么是“念想”?“念想”就是老百姓公认你是好人、做了好事,使老百姓日子好过、生活幸福,长时间为老百姓称颂并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近期发表《平度征地拆迁乱象》专题报道,其中《平度信访教育中心揭秘》一文弓起了我的注意。 一个“教育中心”却不挂牌,里面到底掩藏着什么猫儿腻?当地老百姓一语道破:这里就是黑监狱。因为很多上访者就被关押在这里。这下我们总算明白了,所谓的“平度市信访教育中心”,实则是“平度市信访关押中心”。这里并不是教育人。而是折磨人的地方;到这里的人并不是来“学习”的,而是被摧残的。  相似文献   

7.
“过去办个事,到这儿批,去那儿审;现在有了便民服务中心,可以一门子受理,一条龙办好,既省心又节省开支,我们老百姓欢迎!”日前,衢州市柯城区花园街道缸窑村村民黎连生的妻子因心脏动手术住院,花去医药费6万多元。通过便民服务中心代办,他很快拿到了报销的费用。老黎笑着对笔者说:“有什么难事、烦心事,我们都来找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8.
明明前3天能从容做完的事,一定要拖到最后3小时才拼命赶工;明明事先安排好的计划。往往因为懒得执行而“流产”;拖拉就是没有责任心吗?其背后究竟是什么?关于“拖延症”,你是否也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9.
于浩 《中国人大》2011,(13):42-44
从“染色”馒头、“爆炸”西瓜、“绝育”黄瓜、“回炉”面包等层出不穷的“新鲜食品”,再到瘦肉精、牛肉膏、地沟油、苏丹红这些“传统小吃”,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使得老百姓高呼: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对此,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认为,“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雅宁 《今日广西》2008,(20):76-77
矿泉水、纯净水、电解水、矿化水、蒸馏水、磁化水……消费者实在是搞不清楚该喝什么水了,有的干脆就只喝白开水了。哪些水是有实实在在的保健功能?瑄是纯纯粹粹的商业炒作?老百姓该选什么水饮用?家用饮水机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喝功能水真的有保健效果吗?为此,本刊将从本期起推出“健康饮水系列报道”。如果您有相关的问题或建议,请通过QQ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与我们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有谁从未用过公家电话联系私事?有谁从未在上班时间玩过游戏、偷过菜?有谁从未将单位或是公司的办公用品带回家?虽然说,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有人拿得那叫一个凶,但仔细想想,好像我们也总是在占公司的便宜。(注意,这里我说的是“公司”,不是“公家”。因为这年头要占公家便宜,还要看你是否有这个本事。)  相似文献   

12.
在房价这件事上,国家似乎有点左右为难,房价变成“热得快”,老百姓不愿意,可如果房价朝下跌,GDP又怎么办?银行愿意吗?GDP再跌,就业岂不更惨?GDP每跌1个点,就会有800万人失去工作,受伤的还是老百姓。于是2010年:中国的房价是涨是跌?现在看来,确实是一个难以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  相似文献   

13.
当“嫦娥三号”腾空飞跃、“玉兔”着陆月球表面的新闻不断在电视新闻里滚动时,除了亿万中国人为祖国的航天航空事业迈入新纪元而欢欣雀跃之外,也有人发出了一些不理解的声音:这和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4.
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说是外星人分别降落到我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市民反映不一。北京是首善之区。市民的政治意识强.看到有“人”从天而降。便想到会不会是“美帝”派来的间谍?于是居民区里带红箍的老太太立即打了110.这个外星人便被带到派出所进行审查;上海是商业之都.面对这个怪异的天外来客.便有企业家认为“奇货可居”。打算投资修建一个外星人博物馆.赚他一把:再说这外星人来到饮食之都广州,正是霓虹初上、万众举杯之际.这个三分像人、七分像兽、既有骨头又有肉的家伙一到,举城为之欢呼:有毛的除了鸡毛掸子、有腿的除了桌椅板凳。我们什么没吃过呀?这又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清蒸好呢还是红烧好呢?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什么“公认度”?给老百姓做事就是最大的“公认度”!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认真自省,一年下来究竟办了多少事,才不会愧对自己的俸禄,不会愧对人民的期望。人类的奇怪之处在于,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相似文献   

16.
老百姓为什么对徐虎广泛认同复旦大学教授余源培有位哲人说过: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可悲的。徐虎是我们这个新时代产生的英雄。作为一名普通的水电维修工,他一心为民的事迹,没有精心的“包装”,却震撼着每一个平常人的心。这是什么原因?使老百姓对徐虎产生了如此广泛的认...  相似文献   

17.
宪法管饭吗     
或许因为历史上一直没有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中国人特别在乎吃饭。以前见面打招呼不是问“你好”,而是“吃了吗”,现在许多事情也是在餐桌上摆平的。不过吃饭能和宪法扯上什么关系?宪法可是根本大法,管天管地管国家,还管得着小老百姓吃饭吗?两者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不仅有关系,关系还不小。一个国家的宪法落实得好不好,不但关系到饭吃得好不好,甚至还能决定有没有饭吃。  相似文献   

18.
范佳富 《中国民政》2023,(12):17-19
<正>“老人家您好,经常来这里活动吗?楼下的社区医院能做康复吗?”“银发食堂有哪些菜?吃一顿自己要掏多少钱?”“在主城区运营综合养老服务旗舰店,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协助解决?”近期,江苏省民政厅主题教育调研组先后奔赴无锡市、苏州市等地开展调研。每到一处,调研组就主动走进老人们中间,拉家常、问需求、解难题。  相似文献   

19.
观察记者:在对运河以及周边进行规划设计时,你们是根据什么来拟定计划的? 谭永朝:京杭运河杭州段的改造与设计有一个大的原则,就是“还河于民”,让老百姓满意为第一,我们的一切设计方案都是围绕着这个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关东  向枫 《政策》2001,(11)
如今,“WTO”是甚至不懂英文的多数中国人也已经耳熟能详的缩写名词。也许,我们的生活短期内不会因为“入世”而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但是,当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人们将深刻地体会到“入世”的世纪震撼力。 中国的老百姓将在中外竞争中真正享受作为顾客“上帝”的权利 可以说“入世”是对中国老百姓——“上帝”的福音。在短缺经济时代,老百姓习惯了商家的横眉冷对,而今在市场经济中老百姓逐步适应了“当家作主”的角色,并且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