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水兴  江晓萍 《前沿》2006,(7):199-202
随着“三农问题”的日益凸现,农村干群关系问题逐渐成为研究“三农问题”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考量转型期影响农村干群关系诸因素,国家宏观体制的变化是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源;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深刻变化是影响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的关键;社会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是农村干群关系发生变化的直接动因。因此,根据农村体制、干部结构变化和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去探索改善农村干群关系,解决农村干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黄明 《今日浙江》2012,(14):62-62
6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今天怎样和群众“拉家常”》一文,提到,湖南省吉首市领导干部把与群众“拉家常”作为干群之间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一座心灵桥、一艘摆渡船,通过和群众“拉家常”,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近了,干群关系更融洽了。  相似文献   

3.
微观天下     
<正>严防“家宴”“一桌餐”成吃请避风港“家宴”“一桌餐”,是在由私人住宅改造,不对外公开营业,仅为少数特定人员提供餐饮娱乐服务,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隐蔽场所进行的违规吃请。在反腐倡廉的持续高压态势下,一些违规吃请改头换面,转换场所,选择的地点更隐蔽,“一桌餐”“家宴”成为避风港。针对此,江西省纪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节日病”,尤其是出入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一桌餐”等隐蔽场所吃请的明察暗访力度,坚决杜绝“节日腐败”。(据半月谈网)  相似文献   

4.
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要实现这些目标与任务,要靠各级干部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建共享。而要建设和谐社会,六中全会提出了关键在党,这是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更是领导者,是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因此,实现干群和谐,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干群关系的和谐状况,是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晴雨表”、“风向标”。干群关系和谐,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就步履维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融洽的干群关系,以干群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今日民族》2012,(6):59-59
为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推进工作,风庆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采取“一出、二进、三深入”的工作方法扎实开展“四群”工作。  相似文献   

6.
孙瑞灼 《人民政坛》2007,(11):39-39
2005年6月,湖北成宁崇阳县委书记周亨华带头用铁锤拆除了用来防止上访群众的“保护门”,拉开了一场“无围墙政府”的改革。无独有偶,咸阳市政府和市人大、政协机关也纷纷拆除了围墙,去掉了原有的铁栅栏和门卫值班室,建成了门前小广场。不可否认,随着政府围墙的推倒,“保护门”的拆除和市民休闲广场的落成,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领导打造开放、透明、无缝隙政府的勇气和魄力。但是有形之墙的拆除。并不意味着透明政府的实现,真正透明的政府更需要铲除官员心中那座无形的“墙”。  相似文献   

7.
王颂交 《湖湘论坛》2000,13(4):38-38
当前农村部分地区干群关系较为紧张,干群矛盾比较突出。群众称少数干部为“蛮官”,干部称部分群众为“刁民”。但笔者认为,目前农村出现的干群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干群关系的紧张,原因主要在干部,责任也主要在干部。俗话说:“只有蛮官没有蛮百姓,只有刁官没有刁民。”农村干群关系不理想,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干部深入群……  相似文献   

8.
坚持“六个明白”密切干群关系近年来,禹州市古城镇坚持“六个明白”,理顺群众情绪,改善基层干群关系,使全镇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一、建立农民负担“明白卡”。镇党委、政府对各种提取项目、数额进行仔细预算,然后以镇政府文件形式分解到村,...  相似文献   

9.
此次《办法》的出台,可以看做是一次“变脸”。在以往针对违章建筑的态度上,海口一直是一副“绝不留情”的表情,无论是“最美违建”还是“亿城家园”,一律拆除没商量。而随着“局部拆除”“暂缓拆除”的落实,违建在海口似乎终于逃过了非“死刑”不可的悲惨结局。“分类”可以看做是海口与违建多年斗争中的一次变招,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细看《办法》不难发现,在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缺陷漏洞,不及时弥补可能会影响到《办法》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永恒的主题 ,如何真正落实铁道部提出的“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确保安全生产 ,本人认为首先要从干部抓起 ,从班组抓起 ,实践证明 ,落实干部包保责任制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  一、树立好干部的形象没有好的干部形象 ,就没有好的工作作风。过去 ,有的干部下现场是葫芦掉到水井里 ,看似下去了 ,实则浮在上面 ,损害了干部形象 ,影响了干群关系 ,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以塑造干部队伍的形象为突破口 ,强素质、严要求 ,拆除“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桥”,具体做法是 :1 .包下先严上 ,包组先正官。搞…  相似文献   

11.
龚瑜 《今日广西》2010,(18):20-22
在一座处处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口号的城市里,猛然看到“农民,让城市更美好”这一句,你会不会眼前一亮?而当这句话被醒目地刷在一栋等待拆除的墙体上,周围有来来往往做着建筑工人的农民,那一瞬,你是不是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2.
陈海江 《今日浙江》2009,(12):53-53
2008年以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危旧房改造确定为全县的“头等工程”,围绕“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按照“连片拆除危旧房,重新规划建新房,腾出空间促发展”的思路,全面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梧桐口村抓住这一机遇,对村危旧房进行了改造。截至目前,拆除危旧房90幢,拆除面积11150平方米,复垦土地60多亩,危旧房改造顺利推进并见实效。  相似文献   

13.
警民关系是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的窗口,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管理的风向标,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人人皆知“船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更知晓“警民鱼水情深”的道理。而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制度的转轨,社会不同阶层应有的利益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冲突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衡量一个地方的干群关系好不好、亲不亲,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要看群众见了干部是“躲着走”还是“围着转”。在有的地方,看见干部来了,群众就躲在一边,不愿意碰面,更不愿意同坐一条板凳。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么几条:要么干部太凶,群众“惹不起躲得起”;要么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敬而远之;要么干部不为群众谋利益,群众懒得理睬;要么干部太腐败,群众“眼不见为净”……如此这般,干群关系一定很紧张、很糟糕。而在有  相似文献   

15.
因茶结缘     
我小的时候总喜欢到家对面的“东园”茶楼听书,几十平方米的空间摆放着十几张茶桌,喝茶聊天的老人们三五一簇,四六一桌,每人手中一把摸  相似文献   

16.
正巴马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境内民俗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与健康长寿有关的民俗活动就有十项之多。补粮习俗。这是孝道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补粮”,就是“补充粮食”的意思,是儿孙们祈求老人健康长寿的民俗祭祀活动。事先根据老人的生辰八字严格选定“补粮”的日子,到了那天,家里要在堂屋里摆上一张祭桌,选一匹自家纺织的黑土布作“铺路搭桥”之用。布的一头从祭桌开始,沿着堂屋一直延伸进老人卧室的  相似文献   

17.
评说“座次”魏祥盛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国人十分注重礼让和尊长敬老,比如,来客让座,长辈上座,领导坐主桌,照像在前排,等等。至于新亲、德客上门那更要讲究"座次"了。在民间,正厅桌堂,上下左右位置都有"学问",为防"座次"弄错,讲究的人家办事,均请有"资深...  相似文献   

18.
“八·一”建军节出生的方建军,今年虚岁60。就在几个星期前,她迎来一个别样而难忘的六十寿宴。 四桌“圆台面”,清一色的“娘子军”,有人献花,有人献歌,场面热热闹闹。上菜的服务员不时投来好奇的目光:主桌上的“老寿星”头发乌黑秀亮、眼眸炯炯有神,哪里看得出是个花甲老太?更稀奇的是,这位操着外地口音普通话的阿姨哪里请来这么多的上海姐妹?  相似文献   

19.
陆峰  罗长青 《当代广西》2008,(22):30-31
“村官”,共和国官录里没有品级的“官”衔,他们是支撑国家大厦的基石。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果没有充分调动好千百万名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引领一方群众,发展一方经济,谈何容易!今年7月初,作为融安县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制度的配套措施——《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正式实施。此举不但扩大了村民的参与度和监督权,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润滑剂”,更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成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民原本羞涩的腰包在悄然凸起的同时,“红色消费”和“白色消费”也随之水涨船高,日渐成为农民的另一种负担。红色消旨:令人欢喜令人忧在湖南某县农民结婚的堂屋门口处,必定张贴着一张大红纸,纸上写着个大大的“喜”字,红纸下面设一书桌,桌面上摆一红色封面的帐本,两个人坐于桌旁,一人执笔记帐,一人提包收钱。赴宴的宾客必须到此处“缴费”、“押物”,方能够走进饭香菜美的饭堂饱餐一顿。这是一种“债”——想当初自己结婚时,别人也送过礼,现在轮到人家了,来而不往非礼也!村委会陈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