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公共行政的权利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订和实施政策,对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公共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其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合法性认同基础上的合作。政府的角色不是划桨而是掌舵,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政府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公共治理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视公共治理模式的变革,促成了政府职能与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党内权力运行体系的演变集中体现了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程度。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比较集中的自上而下逐级管制的权力运行体系,并在历次修正的党章中加以明确化,这使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受到很大的限制。党随着自身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权力滥用的弊端日益暴露,党在努力改革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体系。只有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才能使自下而上的权力运行渠道更加畅通,才能与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渠道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效机制,才能使党内权力运行体系更加合理,使党的政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3.
传统公共行政的权利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订和实施政策,对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公共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其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合法性认同基础上的合作。政府的角色不是划桨而是掌舵,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政府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公共治理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视公共治理模式的变革,促成了政府职能与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邵宇 《岭南学刊》2011,(2):27-30
我国在转型时期,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日益加强、权力寻租和权力腐败日益严重、公民社会力量不断增强.使现有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应当强调引入市场机制.增强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参与的结合,强调多元管理主体的培养,从而构建起地方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国内对公共图书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与图书馆相关的技术层面的分析,而较少关注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体制所隐含的政治和权力的维度。以湖北省图书馆新馆为例,对公共图书馆做一个文化政治分析,通过探寻公共图书馆在其空间表征中蕴含的文化治理的意图,分析在读者的表征空间和空间实践所体现出的文化治理的效度,来阐述治理术、文化领导权和空间政治等文化治理的几个维度在公共图书馆中的表达和运行,彰显出公共图书馆空间中充斥的内外冲突和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区的发展过程既包含自上而下的基层政权建设过程,也包含自下而上的社区自治的不断成长发育过程。无论是自上而下抑或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其本质都是行政权力与社区自治的进退消长。更进一步说,社区治理与基层行政的逻辑困境无非是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转型,国家与社会二元分野情境下催生出的围绕国家权力控制和社会资源分配的种种博弈与制衡。  相似文献   

7.
刘玮 《求索》2014,(3):114-117
农村社会治理的权力体制是当前各级政府日益关注的重要方面。由于传统的以政府责任为中心的社会管理体制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权力发挥作用,因此权力体制的创新就成为社会管理中的关键点。本文在分析了传统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释放权力空间、培育权力主体和规范权力运行三个主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是两类不同的公共治理主体,两者都具有公共治理的权力。公共治理权力具有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公平正义双重维度的效益。目前,在我国公共治理权力效益的实现和提升中存在着治理权力主体能力、权力结构及权力运行模式等诸多制约性因素和发展障碍。只有探究出相应的消解路径和对策,才能破解影响公共治理权力效益的困局,实现和提升公共治理权力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代议机关对规制机构的统制,可以将议会审议与民主监督融洽地结合起来,建构一种基层化治理的路径,从而形成一种权力监督的闭环链条,摆脱自上而下的信息失真和权力变异。  相似文献   

10.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26):14-17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最核心的治国理念,就是要实现现代国家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预算法的修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要打造一个现代国家,国家治理不再仅仅是过去自上而下的管理调控,而是通过公共决策来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让人民享有对公共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这就是预算法修正的一大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城市管理转型与城市治理分析框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推动下,不仅城市外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其内在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也产生了改变。本文选择了从城市权力理论的角度分析城市管理转型。传统的精英论、多元论、城市增长理论强调政府在城市中主导作用,难以解释现代城市的权力转移现象。城市治理理论提出了整合多元主体的思路,注重在多层次治理、跨域治理、治理能力、伙伴关系等方面来分析城市的发展和权力运行。  相似文献   

12.
产生"中国问题"的世俗基础,主要是传统社会形成并作为残余遗留下来的自上而下的、逐级管制的"金字塔"式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及权力运作体制。这在本质上与权力的具体社会运行体制和具体工作机制相关,而与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2,(6):94-94
何卫红在《学海》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去行政化不是不要行政管理,而是适当制约行政权力,形成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高校的良好结构,从而保障大学使命的完成。这意味着要彻底改革大学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根据大学所依赖的各种资源,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大学董事会、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并行的执行机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互为补充的监督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大学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政策瞭望》2014,(7):22-24
所谓“权力清单”.不仅仅是对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以列表清单的形式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而是一整套行政权力运行、政府职能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实施“权力清单”是我国推动政务公开、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群众监督、从源头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对于政府职能转变和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治理资源向基层大量涌入,出现基层微权力运行失范现象,这既打破了基层政治的生态平衡,也影响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基层微权力运行失范产生于基层治理场景中权变性的策略行为,是"基层干部逐利动机"以及"对微权力制约和监督不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本质是基层治理制度的异化。实现微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需要压实权责一体化,推进信息公开,加强科技支撑,同时,强化基层干部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1,(2):40-40
王懂棋2011年1月10日在《学习时报》撰文《用民主制约权力》认为.规范政治权力运行.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另一种是用民主制约权力。单向度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理念下的制度设计改变的只是权力的流向.从上级流向下级.从中央流向地方。该理念指导下的水平监督、自下而上监督、自上而下三种监督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撼动既有权力结构和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7.
一、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政治结构的变迁在传统中国社会,乡村治理一直存在国家行政权与社会自治权两个方面力量的交互作用。中国传统乡村的治理结构呈现出高度的网络化特征,即乡村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镶嵌于"权力文化网络"之中。近代以来,随着国家权力的扩张,中国乡村治理的这种独特的网络化结构遭到破坏,乡村治理不得不依赖自上而下强制性的国家行政权。1949年以后,最初曾在村一级设立了政权组织,即村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8.
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诱惑性和腐蚀性。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权力制约比权力监督更有力、更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核心在于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分权制衡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是权力制约的核心与精髓,当前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积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分权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9.
治理小官贪腐现象有两个向度,一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二是加强监督,使腐败无以遁形。这就要做到:解决权力过于集中和权力运行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建立严格的财务帐户管理和现金管理制度,解决财务漏洞的问题;与此同时,要开拓民众监督渠道。  相似文献   

20.
罗蔚 《公民导刊》2013,(2):15-15
观点感言党的十八大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这是对如何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在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的具体回应。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和组织细胞,加强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是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