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30年改革解放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文章认为农民土地权益缺乏保障的实质是农民发展权的缺失,因此,完善土地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行使土地自主权。  相似文献   

2.
已有对集体土地发展权的研究主要基于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强调土地产权的排他性,以及清晰界定土地发展权的重要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村庄中土地发展权往往受到社会习俗、村民集体意识的影响,容易出现权利内容界定模糊、实现形式多样等现象,形成了很多不完全符合法律法规,又长期存在的非正式开发.本文首先系统比较了集体土地发...  相似文献   

3.
土地发展权是经济法意义上之权,具有公权和私权的二重属性,其所保护的法益为社会公共利益,它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在构建生态发展区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时应坚持经济法的理念和原则,调制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要有法可依,调制行为要符合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调制的绩效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在推进生态发展区土地发展权转移时必须定位实施主体,明确职责,建立高效、透明的开发区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立招商引资门槛,以保障生态发展区的发展机会与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土地流转制度创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首先要在土地要素流动上有所突破.由于缺乏健全的土地市场以及现行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僵化,导致土地流转不畅、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本文提出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土地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引入农用地发展权市场交易模式,探索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平衡指标的方式,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增强西部地区土地流动性和利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农民维持生计最基本的保障。近年来,伴随农地非农化,农民的权益不断受到侵蚀。在农地转用过程中会产生巨额土地增值收益,由于没有从产权制度上引入土地发展权,致使失地农民无权享有土地增值收益。不公平的土地收益分配,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应尽快考虑将农地发展权引入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制度中,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农民土地权益是“三农”问题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土地发展权价格理论,以闽侯县上街镇土地为例,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测算,认为基于土地发展权价格的征地补偿标准的执行,必须严格控制土地征用范围;通过搞活农地流转,实现土地发展权的延续;创新失地农民安置模式,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大学(威海)副校长、县域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凯南在《光明日报》发表《以深化制度改革推动乡村与小城镇协同发展》指出,必须构建乡村和小城镇联动发展的机制,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衔接起来,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要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乡村振兴和小城镇建设的土地发展权。在农用地方面,进一步完善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托管机制,创新流转和托管方式,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降低农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制度是关系到生产发展、人民生存、国家兴衰的至关重要的根本制度,它牵动着农村各阶层乃至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衡量一个土地制度是否符合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要看它是否对绝大多数农民有利,然后看它的具体形式是否符合农民的文化、传统与习惯,最后还要看它是否符合国情。一、现行土地制度基本分析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土地集体所有家庭使用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土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负责确定土地使用方案,调整成员的承包面积;确定使用每亩土地应向集体交纳的公益金、公积金和管理费等;成员以承包形式使用集体所…  相似文献   

9.
柏欣 《揭阳论丛》2006,(3):38-42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不利于在当前形势下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要完善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关键是要严格控制土地征收范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土地登记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登记规则》实施以来,我国土地登记制度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违规登记、不规范登记的问题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影响了土地登记的公信力、土地登记的效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给土地权利人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1.
以往实行的国有经营性土地协议出让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是土地交易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中,土地出让往往采取非市场的方式,买高卖低都由政府说了算,交易双方在利益上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地位;二是特权左右为土地定价问题。由于缺乏制度的制约.协议出让土地的权力很大程度掌握在一少部分人手中,批条圈地、低价卖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土地开发商直接与土地拥有者签定土地出让合同,多头供地的格局使得土地交易暗箱操作、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为此,本刊记者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看出土地协议出让制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田峰 《世纪桥》2008,(1):73-73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由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依照法定程序,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开发整理,并重新提供给土地使用者的一项制度。土地收购储备中涉及的各个阶段的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和立法者不应因其双重身份而得到不同于其他民事主体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存在很多严重缺陷,这些缺陷包括公共利益标准模糊、国家权威过重、补偿标准非市场化、补偿范围过窄等等,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体现“权利本位”的基本理念,设置民事前置程序、知情权制度、买回权制度、强制征收请求权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重新建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土地法》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为解决湘赣边界高度集中的土地占有状况制定的一部具有法律效应的成文土地法.从民生的视角去解读,《井冈山土地法》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立场,它着眼于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关注群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以法律形式满足了群众对土地的要求,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开始关注解决具体民生问题,也对当代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农村民生问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邱敦红 《学习导报》2012,(12):20-2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资源。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制度,是构成生产关系和一切经济关系的基本要素,对农业社会文明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土地问题始终与江山社稷和人民福祉息息相关,是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更替和农民革命的关键问题。所以“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尽管在中国断断续续地喊了几千年,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道“千年难题”的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求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当前土地确权工作中暴露出的新旧矛盾与积累的纠纷,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属混乱、权能存在缺陷。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是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内中之意,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增长的保证,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手段,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集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已日益引起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我国土地制度是由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构成的。按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土地属于全民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这在改革中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所要进行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根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在坚持原土地所有制度的前提下,对土地使用制度的变革。其核心内容就是:把土地管理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结合起来,落实土地基本国策,变土地使用上的无偿、无期、无流通为有偿、有期、有流通,充分发挥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永昌 《奋斗》2001,(8):16-16,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这是我国继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所有制改革的第二步有益探索,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祁雪瑞 《学习论坛》2010,26(3):78-80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农地所有制度与农地经营制度。所有制度沿革的线路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私有-合作-纯集体公有-产出全国公有-权属公有产出私有”,经营制度沿革的线路可以描述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家庭承包-家庭承包经营-双层经营”。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因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土地所有制变革而有失偏颇;第二阶段面对实际,转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并由债权性承包权转变为物权性承包权,也相应延长了承包期限。今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方向或为所有权逐步国有化,经营权逐步强化,流转进一步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农民发展权及其实现——兼论新农村建设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发展权是指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和“贫困阶层”的平权式的自由发展主张。农民享有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平等权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首要前提;农民真正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关键路径;政府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制度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可行能力”的提升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最终标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