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考察新型城镇化有许多不同的学科视角和理论方法。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来看,新型城镇化实质上就是公共权力的空间重组。在城乡社区的空间权力关系上,追求城乡平等发展权;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层级关系上,尊重地方的自主发展权;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上,实现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良性互动,维护公民权;在全球化霸权与民族国家主权的权力关系上,提升城市竞争优势,争取城市发展的话语权。城镇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适时转变和不断优化,以及政府公共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及其与空间的良性互动。传统城镇化的突出问题正是表现在政府职能定位的错乱和政府公共权力运行的失当,包括政府职能的“越位”与“越权”、“缺位”与“失权”、“错位”与“乱权”。新型城镇化依托顶层设计,合理分权,构建府际政策协调机制;利用市场力量,简政放权,建构政府与市场合力机制,构建官方一民间合作机制;扩大公众参与,还权于民,建构官民合作机制;提升城市竞争优势,争取话语权,构筑国际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2009年砀山“10·7”特大抢劫案犯罪嫌疑人游街示众一事来研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所存在的缺陷及问题,并比较公诉领域中的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最终提出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司法人权,以此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求实》2021,(4)
城镇化是城市空间生产关系重塑和再生产的过程,资本、权力和文化则是影响这一过程的关键要素,而城市居民对上述要素的占有和使用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城市权利结构。权利结构失衡是城镇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状态,其本质就是各种要素和资源的分配不均在城市权利关系中的展现。城镇化形塑出新的城市权利结构,而维持权利结构的相对平衡则是检验城镇化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既要树立正确的权利失衡观,更需要从资本、权力和文化等引发权利结构失衡的关键要素入手,推进城市权利的合理化分配。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一些有着乡情与历史记忆的古镇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亟需政府和社会出手给予重视和保护。古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集中地展现了古人生活的足迹。古镇既有物质形态的古建筑群,也有非物质形态的民俗风情,既有文化传承价值,又有生态观赏价值。本文通过对宁波古镇文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探讨了保护与开发的原则,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宁波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海 《湘潮》2015,(4):60-61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间非均衡博弈机制造成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关键在于寻求国家与社会间的制度平衡。因此,有必要将公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到城市发展进程中去,以达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局面,共同推动城镇发展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是党和政府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所推行的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重大举措,人口城镇化作为其核心内容,正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人口重镇与新型城镇化改革先行者,在其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抓手,着力于营造良好的经济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人口城镇化慢于土地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仍然存在与新生代农民工持续增加等问题,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社会权利与身份认同,进而促进人口城镇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在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和城镇的人本化的统一。推进城镇化不仅仅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打造适宜人们居住的人文城市。而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往往看重的是其规模和速度,看重的是经济效益,对城镇化的文化考量不够,以至造成了大量的"建设性破坏"和"文化硬伤"。为此,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为基",以文化之道引领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的文化涵养,实现城镇化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涉及经济、社会、人口以及制度变迁等多层次的结构转换过程.在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5,(11)
资本扩张需要在一定的空间中展开,但是资本追逐增值的本性却将空间的利用与生产割裂开来,陷入了资本扩张的空间悖论。为资本扩张生产空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的主要任务,但是由于资本与权力的勾连,我国的城镇化也陷入了空间悖论。新型城镇化力求规避空间资本化的倾向,在环境正义、市场正义、分配正义等方面实现空间生产的正义转向,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在经济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利益集团正为世人所诟,受到强烈的指责.人们在抨击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之时,也在剑指权力资本暗中庇护的特权表演.  相似文献   

11.
普遍人权与多元人权之争是当代人权理论中的一大论争。多元人权观通过援引当代道德、政治、文化等范畴的理论资源驳斥普遍人权的合法性依据,主张把人权观念置于具体的文化历史范围内。为了应对这种多元主义的诘难,普遍人权观则开始自觉地寻求一些有效的逻辑理路,来论证普遍人权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建设,关系新型城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发展乃至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身,如边缘化生存状态导致负能量累积和道德发展"内卷化",流动性生活方式导致道德约束较差和失德成本较低,城镇化生活环境催生轻职业道德、重消费文化等消极道德现象,网络化精神生活使其更易受到多样价值观念的影响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干扰,等等。因此,当前应以培养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切入点,以塑造道德自信与正确价值为根本,以促进社会认同与城市融入和强化虚拟世界教育与引导为手段,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综合构建制度保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全面加强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程永清  宋岩澎 《唯实》2014,(4):53-5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其基础是人口的有效有序集聚。  相似文献   

14.
成本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与城镇化的效率、质量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态势的下滑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成本越来越高。这一方面使政府支出被迫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收益的递减趋势,地方财政又越来越困难,这样反过来又严重制约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绕开高成本的城镇化,实现低成本的可持续性的城镇化是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在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贵州,只有先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城市(镇)才能做大做强,进而才能达到"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之理想状态,并最终达到统筹城乡之目的。这里还必须明确一点,即贵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以"农村城镇化"作为"政策主导"(重点支持、优先发展),这是提高其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所谓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县域范围内城镇的集中过程或者说是形成小城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正处在乡土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和城镇化的浪潮中,农村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村民自治权力运行的普遍失范导致的村官腐败已成为困扰农村发展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制约和监督村民自治权力运行机制,人们开始了对制约和监督村民自治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探索,并创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研究和探讨上述问题,要科学分析村民自治权力的应然模式、方法模式和实然模式,要用客观的态度和历史的眼光看待村民自治制度及其存在的权力腐败问题,研究村民自治权力运行中的腐败问题要充分考虑村民自治制度固有的特征,要从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立场出发设计科学的监督制度,要不断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执行力,切实保障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也由此成为我国的主要经济工作之一。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时候,和县却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必须认清“逆城镇化”的本质原因,遏制其蔓延趋势。应大力宣传城镇化之方向和政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着力提高城镇化率,早日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基本原则。乡土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与信仰表达的文化母体。城市化进程的"半城市化"现象对地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的冲击,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传承断裂的困境,乡土意识弱化陷入身份认同危机,文化自觉的缺失导致破坏性建设的文化灾难等问题。应自下而上地观察城镇化建设的"落地"情势,直面乡土传统与城镇化建设相遇的种种纠结和冲突,在继承与创新中为乡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充分发挥乡土文化推波助澜之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做法更多关注了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物质利益的法律保护,对于失地农民精神利益保护鲜有涉及。结合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分析我国失地农民精神利益损害的类型、论证我国失地农民精神利益法律保护的正当性,进而尝试提出我国失地农民精神利益法律保护的具体路径成为我国城镇化背景下亟待直面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新疆的农业人口较多,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生态环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让农民增收对目前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少数民族劳动力有序向城镇转移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