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柏安 《实践》2005,(9):11-12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政绩,是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实践中德才素质的体现,是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创造 出来的、为广大群众所认可的成绩和贡献。领导干部树 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 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 和指南;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 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 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 内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 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 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根本尺度。 干部追求政绩,不仅没有错,而且应当大加提倡。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和政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它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对领导干部素质、工作能力进行考核和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的标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提出了“凭党性干工作,看政绩用干部”的口号。  相似文献   

3.
如何评价领导千部的政绩 以前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观,人们错误地把“经济增长”作为领导干部的政绩,GDP就是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关键指标,于是不管你客观条件如何;不管你个人能力如何;不管你的政绩是显绩、还是潜绩;不管是集体功劳、还是个人政绩,只要是看得见的就是领导者个人的政绩,这种评价确实存在以点盖面、以偏概全,使得领导干部只对GDP负责,千方百计的只抓经济,经济增长就是硬道理,却不顾环境是否污染,社会秩序是否稳定,就业是否充分。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定义为“五个方面的”的“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发展观,给我们评价领导的政绩提出更加合理的要求。因此,我们评价领导政绩的时候,要做到: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个人政绩”,又要看“集体政绩”,即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注重考核工作实绩。”搞好政绩考核,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合理地调整使用和奖惩干部,确保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政绩考核对领导干部的影响也存在负效应的一面,如果不去注意矫正政绩考核带来的负效应,就会使政绩考核工作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搞好政绩考核,就必须对政绩考核产生的负效应加以认真的分析研究和矫正。  相似文献   

5.
干部考核不仅看实绩,更要看操行.衡量干部好坏的标尺不仅看干部作为"单位人"的政绩,也要看干部作为"社会人"的德绩.交通违章、邻里纠纷等这些"小事"都可能被记录在案,影响干部的选拨任用.为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在滦县已有2000多名副股级以上干部都拥有了自己的"干部作风档案",档案中不仅只收录干部的正面信息,负面的信息也不会放过.  相似文献   

6.
建立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当前摆在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而严肃的政治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并特别强调,激励干部做到求真务实,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说,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什么是政绩?政绩就是为政之绩,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其任期内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是…  相似文献   

7.
《党建文汇》2011,(7):5-5
政绩考核的前世今生 中国目前已有的政绩考核制度至少可追溯至1973年——中组部首次提出了要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1979年,中组部正式提出了“考绩”的概念。在此后的十多年间,中组部先后下发了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工作实绩考核两个文件,  相似文献   

8.
当干部要看政绩,故大凡为官者,通常都很关心政绩考核。然而关心的人越多,政绩考核的标准就越显重要。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级如何考核,下级就如何努力。比如过去科举考八股,大家都在八股文上使劲;现在升学考数理化,学子们又在数理化上下力。政绩考核就如同“指挥棒”,它决定着政府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陆续展开。在地方领导班子换届中,要把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与匡正用人导向结合起来,加大对干部政绩中科学发展含金量的考核力度,强化以科学发展定升迁的用人导向。政绩考核结果是提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考核必须坚持四个注重:  相似文献   

10.
政绩是领导干部自身各项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个人素质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有着鲜明的客观性、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特征。“凭政绩用干部”,考核干部重在考核政绩,本应无可非议,在人事行政领域中也较为通行。但是,这个原则在有些地方已被贯彻得走了样,出现了偏差,甚至是严重的偏差。突出表现在干部政绩考核  相似文献   

11.
你说我说     
《学习导报》2015,(4):62
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不能把党的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李克强: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对各级党组织来说,抓好党建才是最大的政绩。——党风坏了,其他的所谓政绩都归零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立党  相似文献   

12.
一是一事成败理所当然评功过要不得。一个干部一事的政绩,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它不能代表其全部工作成绩。二是政绩潜显理所当然看虚实要不得。干部实绩的形成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考察政绩,既要看到近期的、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干部政绩考核是干部选拔任用最基础而又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政绩的要求不同,在干部中产生的导向作用也不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政绩的界定和要求,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之中,建立完善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既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也是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使用干部的迫切需要。一、当前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与科学发展观不相…  相似文献   

14.
政绩,是干部的综合素质如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中共中共《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干部的政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标准,坚决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追名逐利的歪风。”这对在新形势下考核选拔干部提出了具体的更高的要求。正确认识和评价干部的政绩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在干部考核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运用实践观点考核和评价干部的政绩,首先必须确立起实践标准。即一方…  相似文献   

15.
信息窗     
《新视野》1993,(1)
看一个干部不能讲私人关系,也不能凭领导印象,主要看他的工作过程及其结果,也就是看他的政绩如何。政绩是一个人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工作不肯干,政绩出不来;没有真本事,办事缺实招,政绩也出不来。必须把政绩作为考察干部的主要标准。现在有一种毛病,一方面大家都反对只说空话、不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肯干实  相似文献   

16.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目前在政绩观中主要存在着急功近利、追求形式、避实就虚等不正确的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与考评体系不完备;“六观”出现偏差;“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等。要纠治须以强化“六观”教育为突破,促使干部确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考评机制为核心,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凭实绩用干部为导向,引导干部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点;以扩大民主为重点,激励干部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以拓宽监督渠道为主要措施,保证干部贯彻正确的政绩观;以加快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入手,确保干部实践正确的政绩观点。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必须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从近年来干部政绩考核的实践看,如何准确把握干部的政绩,提高识人水平和用人质量,仍然是摆在干部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06,(2):26-26
河北省唐县在干部考桂评价体系中探索建立了“成本分析法”,把干部考核由考核“结果”向考核“效果”转变.由考核“形象”向考核“效益”转变.“成本分析法”的核心是“成本核算,效益分析”。在评价干部政绩时,不仅看其取得政绩的结果,还看其取得政绩的成本投入,把扣除成本的盈余作为干部的政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看政绩用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全面把握对干部“政绩”的评价和运用,需要不断深入地研讨,在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全面理解和把握政绩与德才的关系 在干部问题上,我们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提出把政绩作为评价干部优劣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并没有否定德才兼备标准。德才标准同政绩是辩证统一的。政绩是德才的集中反映。是外在表现,透过政绩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德才;而干部的德才状况则是取得政绩的内在前提条件。德才与政绩互相作用,互为因果,但又不能互相代替。不具备德才就不可能创造真正的政绩,德不是空德,才也不是空才,德也好,才也好,最终都要看干部的实际表现和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干部考核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主要有以下“五多五少”:一是对显性“政绩”考核多,对隐性“政绩”考核少。比如财税任务、计生工作等显性指标是衡量干部业绩好坏的“硬杠杠”,而干部人品的好与坏、为民办实事的多与少等往往成为干部看不见的“政绩”,难以在考核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基层干部提拔、调动的周期较短,干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干出更多看得见的“政绩”,一些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往往成了干部从政的首选。二是对班子集体考核多,对班子成员约束少。比如县一级对乡镇的考核,主要考核的对象是乡镇班子集体,而对班子成员的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