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问责"一词,近年屡见,大概是从"问罪"一词衍生而来。"问罪"太锐,"问责"舒缓,对那些并非直接肇事而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听来比"大兴问罪之师"一类语言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一 古时候,文章都不长。《老子》五千言,写了一生。孔子教了一辈子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记下来的笔记——后来叫作《论语》——也不过一万数千字。  相似文献   

3.
曾有过“上纲上线”的时代。其极致是“无限上纲”—— 你说某党支部书记工作作风太生硬?那你就是说党支部的工作作风太生硬。你说党支部工作作风太生硬,就是说党委、市委、省委,乃至中央。你说党委工作作风太生硬,就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就是反动派。你是反动派,就要对你实行专政。  相似文献   

4.
一人长了一张嘴,就其自然功能而言,是为了吃饭;就其社会功能而言,是为了说话。说话是一种交际,有交际才有社会。二说话须是真话,交际才能正常进行。若有一方说了假话,传递了错误信息,就会误导对方,带来失误与不幸。传说孔二先生的弟子公冶长懂得鸟语,但鸟儿因对公冶长的失信不  相似文献   

5.
一我拥护控烟。理由很简单:我见到了太多的死亡——为了吸烟。  相似文献   

6.
盘点,《辞海》的解释是指前任清点公家财物移交后任。现在的用途似乎更有扩大,且不管它。公家财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故而借用此词,粗略“盘点”一下执政党的风纪方面我们有过些什么“财物”。  相似文献   

7.
一"听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这是俗语,但俗语不俗,其中道理,当得杂书百卷。我说的杂书,是指那些市场上铺天盖地教你成名、教你发财、教你当官,忽悠得你晕头转向的所谓畅销书。我不看这类杂书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他讲  相似文献   

8.
陈四益 《同舟共进》2010,(12):67-68
忽然想到:研究与宣传应当分开。宣传,顾名思义是宣而传之,就是把已经定论或被认为定论了的学说、理论、思想、教条、守则等等宣讲、传播,让人信仰并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一《聊斋志异·夜叉国》中有惊人之问:“问何以为‘官’?”(我本想写“惊天之问”,后来想想,“天”居高,司空见惯,或不屑听此一问;人处卑,利害相关,闻之方惊。)书中答辞也妙:“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几千年来,中国为“官”者的自我感觉或老百姓对“官”的观感,大抵如此。  相似文献   

10.
口号易于夺国,难于治国。 以口号夺国的事例很多。“吊民伐罪”、“替天行道”、“均贫富”、“劫富济贫”、“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反清灭洋”、“平均地权”、“节制资本”、“造反有理”,无穷无尽,都是夺国的口号。口号只要合时代之需求,舒百姓之愤懑,就可以一呼百应,或啸聚山林,或揭竿而起,因缘凑泊,说不定就来个改朝换代。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中国孩子到埃及旅游,在卢克索神庙的石刻上写下"某某某到此一游"。此事引起轩然大波,觉得太丢中国人的脸了,太没素质了。指责,当然义正词严,但值得思考的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若说"太没素质",又是怎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人们总说改革推动历史的进程,但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却大多没有好下场。这很令人伤感,却也是历史的吊诡之处。改革者没有好下场,其改革自然也没有好结果,所以,中国历史上每有改革,最后总是仍复旧观,回到先前的路上去。改革如此,造反也一样,除去换一家做皇帝,其他没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衣食住行等属于物质层面,它的“繁荣”或日“昌盛”,有赖于人类物质创造能力;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属于精神层面,它的“繁荣”或日“昌盛”,有赖于人类精神创造能力。物质创造力与精神创造力交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14.
一这是个文化满天飞的时代。这是个误读文化与文化误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一常听说"这是历史形成的"或"历史证明的",似乎既成历史,便铁板钉钉,无可移易。但是,历史并非都是靠得住的,写成文字的史书并非都是不能颠覆的。  相似文献   

16.
一柳鸣九回忆钱钟书,说在大楼门口遇到,钱先生总是面带微笑,点一点头,侧身让对方先走,不管先来后到,不管熟识与否,也不管是否后生晚辈。这是一种优雅。这种优雅在有教养的前辈中十分普遍。同学生交往,他们总是谦和容让,循循善诱,即便冒失者有些语言冲撞,也不曾见他们疾言厉色,更不要说动手动脚把学生扭送校方了。  相似文献   

17.
引子黄永厚先生的第一次个人画展,举办于1979年,地点是上海——那时他在安徽工作。一个安徽来的画家,名不见经传,想进上海美术馆?没门儿。那时书画市场尚未开放,不像今天,只要花得起钱,别说上海美术馆,就是进中国美术馆也.未必很难。  相似文献   

18.
做事情并不是人越多就办得越好,所以有"人多盖塌了房"的民谚。但是,晚近的传统却是任何事都要"全民",非如此不足以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一 "狼来了"是孩提时大人讲的故事,今天的孩子可能还在听。大意是说小孩子不可说假话,说假话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在紧要关头得不到他人的救助。那时听了,觉得很对。  相似文献   

20.
一Bullshit,英语里的一句粗话。有人译为"牛屎",有人译为"放屁",有人译为"捣浆糊",有人则译为"扯淡"。"牛屎"、"放屁",得其形而未传其神;"捣浆糊"虽得其神,却有地域的局限;还是"扯淡"既传神且为国人普遍理解,虽然若要硬译,并不契合。所以,看到普林斯顿大学哈里·法兰克福教授的《On Bullshit》被译为《论扯淡》时,不由莞尔,并且一口气把它读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