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东盟,虽然逐渐形成了从境外投资审批监管、境外税收管理和国别安全保障信息服务到双边投资协议的保障体系,但仍无法解决缺乏统一、位阶高的海外投资法的现实需求,广东企业的情况则反映中国在东盟投资时仍存在不同程度政治与法律等多元化交织而成的投资风险。通过对域外投资保障法律制度的借鉴,中国可从境外投资的立法、机构设置、投资保险多元化、企业国际化和法治化跨国公司治理模式四方面来逐步完善现有海外投资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投资自由化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继贸易自由化之后一个更加深入和复杂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等基本法律文件,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中国、东盟成员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相关实践,就外资待遇标准中的国民待遇作集中分析,以期明晰中国——东盟投资自由化发展方向和未来可能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投资自由化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继贸易自由化之后一个更加深入和复杂的问题,基于<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等基本法律文件,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相关实践,分析外资待遇标准中的国民待遇作集中分析,可以明晰中国--东盟投资自由化发展方向和未来可能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警察教育训练合作是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执法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国-东盟警察教育训练合作的质量是发展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执法合作的关键。针对教育训练合作质量的影响因素,要切实有效地采取质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非洲国家作为中国密切的经贸合作伙伴,将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重要作用。中非可合作构建的自贸区在主体性质、政治诉求、经济动因等方面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具有相似性。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在目标的确定、推进的步骤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为中非自贸区及其法律体系构建提供借鉴。未来中非可在吸收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建设过程要循序渐进、法律制度要开放健全、组织机构要专门设立以及争端解决要权威高效目标的要求来构建自贸区及其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我国的贸易与投资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机遇与挑战,在发挥本国贸易与投资优势的基础上,拓宽拓展与东盟各国发展的空间,实行各自优势的互补,以达到双方共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给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无疑能使双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发生变化,究其原因有:市场广阔、物产丰富、政策优惠、机制创新、优势互补,促进贸易自由化、专业化与劳动分工。但同时面临同质产业竞争、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层次不平衡、市场经营风险等挑战。泉州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运用合作机制,应对各种挑战,并努力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东盟正处在一个急需大量外资流入以支持其再创经济辉煌的关键时期,原主要投资国家和地区从东盟国家的淡出为中国企业进入东盟投资领域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本文运用国外最新资料,深入探讨了东盟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主要来源、主要部门投向和国家投向以及典型的投资方式,旨在为中国企业通过适当的方式成功进入东盟并正确地选择投资国家和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变动中的东亚经济格局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东亚经济变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周边,积极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构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东亚战略的基本框架。"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不仅是这一框架的具体承接,同时也顺应了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产生了重大的战略效应,不仅稳定了中国周边局势,为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形成了巨大的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积极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1.
试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的事实,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达成的共识为基础,同时比较和借鉴世贸组织和北美、欧盟以及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关于争议解决机制的已有规定,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于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提出完善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WTO的法律关系以及《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WTO协议的衔接等方面入手,围绕如何在严格遵守并有效利用WTO法律体系中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规则的同时,充分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回顾自由经济区,自由经济区历史发展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6代。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也从沿海到内地,从南到北设立了众多的自由经济区。中韩两国政府现在都在积极推进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自由贸易谈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设立威海(韩国)自由经济区具有“大环境”和“小环境”有利因素。并且有两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供参考。该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会对扩大威海与韩国的经贸往来,拉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印自由贸易区是中印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建立对两国经济以及亚洲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地位提升、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的对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国际机制的推动等几方面看,两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针对印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印频繁的贸易摩擦、市场准入机会不等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等建立过程中的障碍问题,中国应努力争取印度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积极解决两国贸易摩擦、充分阐释建立自由贸易区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福利、在双边贸易谈判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15.
对东盟而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贸易、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逐年递增,中国对东盟经济增长的拉动日益加大,而成立自由贸易区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促进东盟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东盟希望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与中国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而进行分工与协作,进而避免在对外出口与吸引外资方面的直接竞争。  相似文献   

16.
《服务贸易总协定》在性质上是各国签订的国际投资协定,并非贸易协定,这是由服务本身的性质造成的。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性质和宗旨看,发达国家有意搭多边贸易体制的便车,以服务贸易之名行对外投资之实;从《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的分类看,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无疑要伴随着跨国投资;从《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规定看,这里的待遇实际上是给予服务的提供者而不仅仅是给予作为商品的服务;从《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市场准入的规定看,市场准入允许服务提供者在他国进行投资设业,这涉及东道国对外资的审批。《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不仅丰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议题,也为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Sino-Australia Free Trade Agreement came into force,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safeguard measures is also increasing along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ir bilateral trade. There are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applying bilateral and global safeguard measures in the FTAs, in addition to the WTO-compatibility requirements, under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GATT Article 24 neither entitles nor forbids applying the bilateral safeguard measures in the FTA context straightforwardly. However, requirements by the Safeguards Agreement as well as the ‘parallelism principle’ as established in dispute settlements must be complied with when a party excluding its FTA partner from its application of global safeguards, otherwise its WTO-compatibility will be challenged.  相似文献   

18.
境外投资面临的法律风险日益突出。文章在分析内地企业境外投资的国内外法律环境基础上,梳理了境外投资面临的三方面主要法律风险,针对现状,提出政府应及时出台《境外投资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的法律保护体系,并阐述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