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指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从意识的起源上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这是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入脑是物质的,而且是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但不能说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因为,人脑是有识的生理基础、物质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没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但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意识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  相似文献   

2.
关于自然美,和美的本质问题一样,都是美学研究中的难题。我仅就自然美谈几点想法,和大家共同研究。一、关于自然美的客观性在自然美的讨论中,对于自然美的客观性,大体有三种基本看法。一是认为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属性,具有客观性。二是认为自然美是意识形态性的,不具备客观性。三是认为自然美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离开人的生活,自然美便不存在。以上三种看法,本质上是两种意见,一是否认自然美的客观性;二是承认自然美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主要是两种方法:一种把本质等同于特征,特征即本质,本质与特征不可分。如有的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些社会主义的特征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有的把人民民主政权这一特征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另一种是认为本质与特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质高于特征,本质是比特征更深更集中的概括。这种看法没有把本质等同于特征,但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说法不一。如有的把马克思、恩格斯说的“消灭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既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又同一切旧唯物主义有原则区别,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辩证唯物主义首先坚持物质决定意识,认为物…  相似文献   

5.
征汉文同志<场的本质是空间初探>是一本关于场的本质的学术著作.正如作者所说,哲学界的主流观点一直认为场是一种物质形态.爱因斯坦说:"我们有两种实在:实物和场."[1]178"物质的基本粒子按其本质来说,不过是电磁场的凝聚,而决非别的什么"[2]128.<中国大百科全书>写道:"在现代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电磁学的范围,成为物质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存在形式"[3]5.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物质论的诸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就部分有争议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对物质概念的不同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只有一个物质概念,即哲学的物质概念。它既反映认识论的内容,也反映本体论的内容,这是同一概念的两个方面。另一种意见认为,物质概念有两种不同性质,一点是物质和精神相互关系的认识论上的基本问题,另一类是物质和物质属性的关系问题。前者是回答认识的源泉,后者是回答物质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把庄子哲学归结为相对主义,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但对庄子怎样陷入相对主义的看法颇有分歧.这种分歧,是基于对庄子认识论根源的分析而产生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庄子排斥认识的主观性标准;一种认为庄子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这两种看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庄子  相似文献   

8.
一、认识论问题美国马克思主义者十分注意在列宁反映论的基础上研究认识论问题。他们认为,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属性,是对客观现在观念上的再生产,是对它们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参阅乌尔斯:《精神分析学的破产》,1957年俄文版)伯尔索斯在分析意识的本质时指出,意识虽然不存在于个体的人们之外,但按其本质它具有社会性质。思维活动是整个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并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他说:“我们把理性活动看作为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9.
总结近30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称谓的争论,国内学界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应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或者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则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应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定为实践唯物主义;还有一种看法就是主张两种提法并存。笔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称谓。  相似文献   

10.
罗争玉 《湖湘论坛》2003,16(5):85-85,91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有人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作过统计 ,共有 180多种 ,许多文化学者和管理学者对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定义。综合来看 ,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广义的企业文化 ,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 ;一类是狭义的企业文化 ,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笔者认为 ,企业文化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形成的与企业物质系统、行为系统、制度系统密切相关的企业意识形态。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属于意识范畴 ;从形式上看与企业物质系统相对应 ;从内容上看反映企业行为 ,是企业现实运行过…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认识和概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两条: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也有人认为,除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外,还应补充一条。消灭剥削,还有人认为,上述两种看法都不全面、完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还应包括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人民当家作主、高度精神文明、实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完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等等。我们应当根据什么来考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本文想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些看法,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假象     
本文认为,假象是事物在质变过程中的产物。相对于旧事物的本质说,它是一种现象,相对于新事物的本质说,它是一种假象。假象与现象的区别之一,在于一从正面直接表现事物本质,一从反面间接表现事物本质。假象具有虚假性和表面性,客观性和普遍性,易逝性和暂时性等特点,我们研究事物的本质必须重视对假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过程中,人们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有的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共同富裕;有的认为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上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既包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包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我认为前两种看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失之偏颇,在实践中难免出现片面性;第三种看法比较合适,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一理论,才能正确地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三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许多人认为,列宁所说的“一整块钢铁”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据此论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其实是一大误解。列宁原话是这样的:“一般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质)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感觉、经验等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在这两种场合下,意识都不过是存在的反映,至多  相似文献   

15.
陶家韵 《传承》2010,(30):156-157
诗与乐的关系,大抵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诗先于乐,乐迎合于诗;一种认为乐先于诗,诗以乐为根本;第三种看法糅合了前面两种的看法,认为诗乐同源。《诗经》作为一部最早的诗歌总集,本身既包含了诗的本质,又蕴含了乐的因素,《诗经》风、雅、颂不同的分类正契合了诗、乐的不同关系。以《诗经》中的《颂》诗为对象,浅析其所反映出的诗、乐关系,从而一窥整个《诗经》的诗、乐关系之大概。  相似文献   

16.
一宗教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宗教世界观是宗教对现实世界的根本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统治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主观意识里的反映。但是,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样,宗教意识就不能不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虚构。依其崇拜偶像的性质,它虽然有拜物教和拜神教之分,但并不改变观念背离现实这一唯心主义特点。哲学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说。唯心主义哲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哲学互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是由于错误地回答了物质和精  相似文献   

17.
不少国际友人曾建议我们把统战部改成为公共关系部,认为这样便于工作。国内许多同志也颇有同感。有的甚至认为统一战线就是公共关系,统战工作就是公共关系活动。这种看法不乏偏颇,但又说明,适当运用公共关系的一些技巧,对于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促进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的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公共关系不能代替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和公共关系虽然都是一种社会关系,但本质有所不同。统一战线反映的是各阶级、阶层、政党和集团的政治利益关系,是一种政治联盟或政治联合。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已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精辟地阐述了确立精神支柱的重要作用。一、精神支柱的深刻内涵精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唯物主义者在把意识与精神当作同一概念使用时,认为它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精神支柱作为这种物质反映的最高产物,是人们在政治、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带有强烈示范和导向作用的行为倾向,并与社会形态、民族精神和进步程度息息相关。概括地说,我们需要培育和确立的精神支柱,代表着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一、公安意识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世界的高级思维形式,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反映。意识的反映是能动的,它能够反过来对物质的发展进程起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公安意识则是具体到公安干警基于特殊的职业所具有的意识,是公安干警对物质世界所作  相似文献   

20.
《新华文摘》1987年第8期在《论点摘编》的栏目中,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论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做过“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结论。这一论点出自王守义、荆学民同志的文章:《对“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问题的思考》(载《山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文章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与“物质与意识何者第一性”,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混淆它们的本质差别,会造成“理论上的一系列混乱”。“世界本原”问题的提出和存在,是建立在科学尚未分化或分化还不发达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