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贫血因子感染症是由鸡贫血因子(CAA)引起的一种幼龄雏鸡的亚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贫血、骨髓再生机能障碍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CAA自1979年日本学者Yuasa首次报道以来,西德、瑞典、英国、丹麦、波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继报道发现了CAA。由于CAA可以经卵垂直传播,那么由大量感染鸡群获取生产疫苗材料的现状,预示着本病的危险性更加不可忽视。我国迄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贫血 (Chickeninfectiousanem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hickeninfectiousanemiavirus ,CIAV)引起的 ,以贫血、胸腺萎缩、骨髓黄化、造血机能障碍和免疫机能损害为特征的传染病。 1979年Yuasa等[1] 在日本首次分离到CIAV (Gifu 1株 )。最初定名为鸡贫血因子 (CAA)。目前已发现该病毒广泛分布于主要家禽生产国家 ,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南美洲一些国家[2 ] 。我国于1992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3] ,随后相继从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等地的鸡群中分离到野毒株。根据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 ,CIAV在我国鸡群中…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鹅新城疫(ND)的发病机理,用3株鹅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5日龄雏鸡,以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组化(IHC)法检测攻毒鸡体内NDV抗原的分布及定位,研究了鹅新城疫病毒(NDV)对鸡的组织嗜性.结果显示,在试验鸡多种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NDV抗原,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种上皮细胞的胞浆内.结果表明,鹅NDV强毒株对鸡是一种泛嗜性病毒.  相似文献   

4.
鸡脑脊髓炎(AE)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龄鸡的病毒病。1932年美国首先报道了本病,并分离出病毒,该病毒属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约20~30nm。本病在临床上以运动共济失调和头颈部肌肉震颤为特征,因此又称为雏鸡流行性震颤病。该病毒的鸡胚适应株为Van Roekel,有高度嗜神经性,能使不同年龄鸡感染发病,但在临床上以1个月内雏鸡发病较多,50~60日龄鸡发病较少。成鸡感染后产卵量突然下降,感染5~10天后用新产卵孵化的雏鸡发病率可达40%~60%,一旦发病很难康复,因此死亡率高。本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一旦爆发则难于控制,因此对种鸡加强管  相似文献   

5.
高钙饲料引起鸡痛风近年来鸡痛风时有发生,但由高钙饲料引起的鸡痛风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发病情况周某购进雏鸡500羽,饲养至30日龄后,将原配方中磷酸氢钙的含量由1%提高到3%,饲喂30天后陆续发病死亡,死亡率为10%。养鸡户孙某饲养500羽雏鸡,在1...  相似文献   

6.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王秀荣王笑梅李建伟杨琳1)陆月华陈卫国(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50001)鸡传染性贫血(CIA)早期称为贫血因子病,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引起的。CIA于1979年由日本学者Yuasa等首...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它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潜伏期短(18~36小时),传播迅速、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罗音,3个星期以内的雏鸡死亡率较高,常激发其它上呼吸道的疾病。 1984年我们对乌鲁木齐市某养禽场,进行病鸡群临床观察、病理剖检,人工发病,病毒分离,电镜检查等方面的研究,确诊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此后,相继在昌吉地区、库尔勒地区、乌鲁木齐地区的一些鸡场中,进行血清学免疫电泳试验和卵黄免疫电泳试验,进一步证实该病在新疆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鸡贫血病病毒辛九庆袁吉1)陈奖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50001)鸡贫血病病毒(Chickenanemiavirus,CAV)是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原体。CAV感染可引起雏鸡严重贫血和胸腺萎缩,甚至造成死亡;亚临床感染则引起食欲下降,并导致...  相似文献   

9.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 0 0 2年 3月 ,石家庄市某种鸡场由外地购进海兰白父母代雏鸡 60 0 0多只 ,至 46日龄时 ,雏鸡开始发病死亡 ,每日死亡 10~ 2 0只。病鸡表现精神沉郁 ,鸡冠、喙、肉髯及面部皮肤贫血、发黄 ;翅膀、胸和腿部皮下有出血点 ,发病 1d后 ,皮肤溃烂、坏死 ,个别病鸡可耐过。病理变化 病鸡表现贫血症状 ,血液稀薄如水 ,色暗 ,凝血时间延长 ;胸腺萎缩 ;大腿骨的骨髓呈粉红色、淡黄色或完全脂肪色 ,正常的为深红色。部分病鸡胸肌、腿肌有出血斑 ;腔上囊萎缩 ,个别病鸡的腔上囊外壁呈半透明状 ,可见到内部的皱襞 ;肝、脾和肾…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特征的鸡病。可导致发病鸡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疫苗免疫失败以至死亡,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掌握国外种鸡CIA的带毒情况,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品种的种鸡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20~4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与致死率都高达50%以上。鸡舍高温、寒冷、拥挤、通风不良或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均可诱发本病。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些鸡场采取气雾免疫方法对幼雏进行免疫,这种方法有很多优点,但是,据国外报道,在气雾免疫中如果混入鸡败血性支原体,可以造成幼雏的大批死亡。我们经过实验证明,鸡败血性支原体污染鸡群的雏鸡,在进行鸡新城疫Ⅱ系疫苗气雾免疫时,可引起30%以上的死亡。雏鸡在气雾免疫后3~5大出现呼吸困难,扬脖喘息,导致死亡。剖检可见到急性炎症病理变化,呼吸道充血水肿,气囊膜增厚水肿,有大量淡黄色浆液性渗出液;并从表现呼吸道症状的雏鸡分离到鸡败血性支原体,血检可检出抗体。这可能是活疫苗气雾进入呼吸道,损伤粘膜表面组织而使隐性感染的鸡败血性支原体侵入组织而致病。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幼雏呼吸道的支原体是不易引起发病的,而当活疫苗气雾后由于诱发作用才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全身性、急性传染病。本病自1962年由美国Casgrove首次报道以来,相继流行于美洲、欧洲、亚洲等地,目前已呈世界性分布,成为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省某种鸡场分离到 1株病毒 ,经血凝 (HA)和血凝抑制 (HI)试验证实为新城疫病毒。经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 ,该毒株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 (MDT)为 5 5 .2h ,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 (ICPI)为 0 .8,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为 0 .3 1,属于中等毒力的毒株。该毒株点眼、滴鼻不引起 6周龄SPF雏鸡发病 ,将其做成灭活油佐剂疫苗 ,对鸡的保护率为 95 %。该新城疫毒株可用作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15.
以从吉林采集的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株(简称吉毒株)为免疫源,制备抗该病毒的高免血清。用硫酸铵提取免疫球蛋白G(IgG)。标记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制备成鸡病毒性关节炎荧光抗体(FA)。用此FA检查26例人工感染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发病鸡,自然发病鸡和20例健康鸡的主要脏器。脾脏和肝脏检出率最高,达100%。心、肾、肺等脏器检出率较低,为40%左右。健康鸡的检出率为零。脾脏和肝脏的特异性荧光细胞最明显,容易判定,是本法首选器官。采用该法检测病料,2小时即获病原学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6.
鸡大肠埃希氏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coli)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中以幼雏和鸡胚感染率最高,危害最大。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本病作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大肠埃希氏菌病发病率为30~69%,死亡率为42~75%,致死率高达90%;本病对7~20日龄雏鸡危害严重;致病性的血清型为O_1、O_2、O_(73)、O_(68)、O_(21)、O_(59)、O_(73)等。笔者1983年曾观察到由O_1引起的火鸡大肠埃希氏菌病。为摸清该病在贵州省的流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对本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鸡交合线虫病(又名鸡比翼线虫病)是鸡交合线虫的成虫寄生在鸡的气管中引起的,每年2~5月常发生于1~2月龄的雏鸡,成年鸡很少发生。据有关资料报道,发病严重的鸡群感染率可达100%,致死率50%以上。(一)临床症状 初期常见小鸡摇头、甩颈、咳嗽,体温、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以后咳嗽加重、食欲减退、精神差,生长发育明显减慢。后期感染强度大的常见咳嗽无力,张口呼吸,精神不振,最后可衰竭窒  相似文献   

18.
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atitis,简称IBH),是由腺病毒属鸡腺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幼鸡群死亡率突然增高,病鸡严重贫血,出现黄疸。有11个以上的血清型,病毒粒子直径69~86nm,抵抗力很强,耐热性强,室温中存活时间较长。因此,控制本病较难,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不高,一般2%~10%;但是有混合感染存在死亡率可超过30%,特别与法氏囊炎、鸡新城疫、霉形体(MG、MS)、  相似文献   

19.
1992年7月,黑龙江省某肉禽公司饲养的AA雏鸡86000只,发育迟 缓,陆续发生死亡。经调查,育雏期鸡盲肠肝炎的发病率14.3%(隔离数)、发病致死率79.2%(剖检数)。育成期鸡盲肠肝炎的发病率17.5%(隔离数),发病致死率47.9%(剖检数)。自然耐过的病鸡发育极为缓慢,形似“僵鸡”,占9.6%(屠宰数)。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又称鸡瘟(Fowlplague)、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生鸟类均可感染。因宿主和病原的不同,发病情况多种多样。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引起鸡群中100%的鸡发病,75%以上的病鸡死亡;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引起任何症状,仅能从感染鸡的血清中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抗体;禽群感染温和型禽流感病毒后,临床上仅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有呼吸道症状,排黄绿色稀粪,产蛋下降,零星死亡。根据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强弱,可将禽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