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若青 《当代贵州》2020,(11):42-42
打扫院子、整理店面、通过村里农产品的供应为自己的农家乐采购物资,这是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村民王玉福已经习惯了多年的生活。曾经的好花红村,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和2014年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此举办的契机,在全国打开了知名度。近年来,好花红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旅游业,借助"互联网+"将村落打造成贵州电子商务示范村文化商业综合体,先后获得民族团结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正打扫院子、整理店面、通过村里农产品的供应为自己的农家乐采购物资,这是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村民王玉福已经习惯了多年的生活。曾经的好花红村,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和2 0 1 4年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此举办的契机,在全国打开了知名度。近年来,好花红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旅游业,借助"互联网+"将村落打造成贵州电子商务示范村文化商业综合体,先后获得民族团结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路江 《当代贵州》2016,(29):72-73
正过去五年,惠水县努力建设黔中经济区产业新区、宜居新区、文化新区、生态新区,奋力后发赶超,唱响好花红民族绚歌。"十二五"期间,惠水县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全省主基调、主战略及黔南州"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坚定"思想解放前沿、统筹发展高地、黔中产业新区、休闲创业乐园、民族文化重镇"发展定位,努力建设黔中经济区产业新区、宜居新  相似文献   

4.
邱胜 《当代贵州》2017,(45):33-34
从惠水县城出发,驱车向西行驶18公里,便到好花红村。好花红村地处贵阳一小时城市经济生活圈内,是黔南布依族民族文化品牌"好花红"民歌的发源地,也是"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凭借好花红民族文化这张名片和显著的交通区位优势,好花红乡村旅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好花红村依山而建,以黑瓦、白墙、灰边、挑檐为特色的布依族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清澈的涟江从村中流过。  相似文献   

5.
吕跃  袁航  王法 《当代贵州》2017,(50):14-18
小城镇建设是同步小康创建的重要内容,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黔南州坚持特色小城镇、功能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坚持政策先导、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建管并重,建成了惠水好花红、瓮安猴场、荔波甲良、福泉牛场等一批功能不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有效推动全州全域旅游、文化传承、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成果,助推全州同步小康创建.  相似文献   

6.
正黔南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以"五育五创"为抓手,逐渐形成"一心向党·好花更红"的发展局面,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全新面貌。"好花红来好花红呃,好花生在刺梨蓬呃。好花生在刺梨树呃,哪朵向阳哪朵红呃……"这是黔南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歌词。60年前,《好花红》在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汇演上,唱响大江南北,引起全国轰动。如今,"好花红"成了黔南的  相似文献   

7.
陈稠彪 《当代贵州》2014,(21):38-39
正刺梨又名送春归,既可鲜食、作药,还能加工酿酒、榨汁、制酱及其它高档保健食品,在贵州民间利用迄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听到代表激动地唱起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时,回忆"点赞"了贵州群众自制的刺梨酒。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黔南州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路子,集中将刺梨、茶叶等打造为山地特色主导产业,在近三年时间一举拓展刺梨到20多万亩,使黔南成为贵  相似文献   

8.
正西南汉文化教育开拓者尹珍,黔南文化先驱黄绂、莫友芝,"王学传人"张翀、邹元标……走进黔南各个文化主题公园,历史文化名人浮雕随处可见,为黔南大地增添了一抹厚重的文化色彩。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彰显的是黔南州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民族文化浓郁醇厚、民风民俗古朴典雅、红色文化光耀千秋……60年,黔南州在改革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文化引领,奏响了一曲曲斑斓多彩、绚烂缤纷的文化乐章。作为黔南州文化身份的"条形码",民族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9.
正黔南州中医院成立以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目标,成为助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医疗力量。截至"十二五"末,黔南州中医院建设成为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内设21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各科门诊齐全的国家三甲医院。发展业务的同时,黔南州中医院对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以党的先进  相似文献   

10.
华正 《湘潮》2018,(10)
正民歌是从《诗经》的"坎坎伐檀"声里流淌出来的,是从"八百里秦川一声吼"里浸染出来的,每一个字里行间不仅有音律跳跃,更有哲思闪耀。"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生在刺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布依族的这首民歌,越听越值得玩味:越是刺梨蓬中之花,越有脱俗之美;越是坎坷崎岖之境,越能砥砺人生——年轻干部的成长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
胡晓剑 《当代贵州》2016,(31):46-47
正围绕"高、实、新",谋划好、建设好平塘县天文小镇,是贯彻落实好省委对黔南发展作出重要论断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今年5月20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省委常委会上听取黔南州工作汇报时强调指出:"大射电项目建设,汇聚了强大的科技力量,凝聚了卓越的创新精神,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黔南州要抢抓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保持良好态势,力争在‘十三五’时期走到全国民族自治地  相似文献   

12.
正黔南州围绕"打造全域旅游和区域旅游综合目的地"目标,紧扣生态和文化资源,以抓旅游带发展、促脱贫,奋力打造贵州南部令人向往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享有"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美誉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布依、苗、水、汉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56.7%,年均气温16.6℃,被誉为"天然氧吧",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62%。近年来,黔南州以《黔南州推进旅游提质升级着力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方案》为统领,以着力系统地建立宣传和营销机制、着力系统  相似文献   

13.
2021年是黔南州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黔南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明确主攻方向,细化推进措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态势,迈好了"十四五"开局的第一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相似文献   

14.
陆青剑 《当代贵州》2022,(34):46-47
<正>罗秀英不仅怀有浓烈的家乡情怀,还用一位苗家女人的坚韧性格和质朴心地,践行“为人民歌唱”的艺术追求。7月1日这个时间节点,于罗秀英而言其意义非同寻常。81岁高龄回到故乡黔南州惠水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家乡与众乡亲摆谈叙旧,重温乡音,沉醉乡情。家乡人用隆重的方式欢迎她,而她也与乡亲们手牵手唱起那首当年她唱到北京的布依族歌曲《好花红》。白驹过隙数十载,  相似文献   

15.
我家住在惠水县好花红乡辉岩村,这里是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好花红来好花红呃,哪朵向阳哪朵红呃。”在我们好花红乡,是哪家种桔哪家红。我们种桔子的历史要从清朝咸丰年间说起,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好花红的桔子一直是名声在外。原先我家种的不多,3年前退耕还林,退了3亩9分地,到今年我家一共种了6亩桔子。每年三四月份桔树刚挂花,订金就送上门,大老板们远道上门来,就冲着咱好花红的金钱桔。在2001年第一届好花红艺术节以前,金钱桔到县城才卖四五角钱一斤。自从在我们这里举办了艺术节,金钱桔也涨了价,成倍成倍的往上翻哪!虽然今年…  相似文献   

16.
<正>"好花红,好花生在刺藜蓬"。听一曲《好花红》的婉转,捧一杯都匀毛尖的氤氲,你便接触到了美丽妖娆、生机盎然的黔南。走进黔南,你能够感受到自然山水的灵性。无论是距离城市很近的大自然氧吧都匀斗篷山、四方滩,还是韵致天然、宛若盆景的平塘玉水金盆,集瀑布、溶洞、峡谷而立体生动的甲茶风景,油菜花和李花交相辉映的"金海雪山",还是福泉三  相似文献   

17.
潘娜 《当代贵州》2016,(41):48-49
正黔南州计生协会紧紧围绕黔南州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各项民族工作,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利益,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进一步增强,为黔南州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2016年,黔南州计生协会凭借突出的工作实绩,被黔南州委、州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成为获此荣誉的6家州直部门之一。近年来,黔南州计生协会紧紧围绕黔南州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积极作为、敢于担  相似文献   

18.
吴胜华 《当代贵州》2016,(31):44-45
正黔南州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创建维稳信息网络、严格管控社会治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职责使命。"其中,"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居于三大职责使命之首。为履行这一首要之责,黔南州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创建维稳信息网络、严格管控社会治  相似文献   

19.
<正>黔南州正积极筹备包含种茶人、喝茶人、卖茶人、茶艺人的"茶人会",并争取把"茶人会"办成一个国际性品牌。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在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和"山水桥城·国茶之都"文化品牌的打造上持续发力,以此引领"黔茶出山",把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今年9月,在贵州茶产业发展大会暨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百年品牌推介活动期间,黔南州积极宣传推荐"山水桥城·国茶之都"文化品牌,得到了与会领导、国内外知名文化人士、省内外茶叶界专家和茶商的广泛认可,在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和"引领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上半年,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指数调查报告显示,黔南州工商部门得分91.03分,在全省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工商部门中名列第一。10月初,黔南州工商局主要领导分别向都匀市和都匀经济开发区的企业颁发了首批"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标志着黔南州与全国同步启动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近年来,黔南州工商局按照"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