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退渔还湖",重塑万峰湖生态,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这是我追求的目标。我叫李攀,是贵州万峰湖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之前在广东、浙江从事养殖工作。2013年,兴义市实施"离岸养殖、退渔还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研发更加科学、高效的养鱼技术,取缔传统投饵养鱼,吸引渔民离岸养殖,重塑万峰湖生态。有政策的支持,我把集装箱养殖技术带回家乡发展,先后在兴义万峰湖、丰都赵家渡村建立了养殖基地。现在,养殖基地总产值从最初的5万元发展到如今的上千万元。  相似文献   

2.
正黄平县古陇镇克麻村的土地似乎有一种魔力,这里的土地能够长出万亩的映山红。克麻村的土地还孕育着一种非同寻常的活力,当农民冲破传统农耕的枷锁,他们在生机勃勃的大球盖菇中收获了沉甸甸的财富。克麻村的土地更有一种魅力,农村的旧貌在滚动的年轮中换上崭新的容颜。2017年,克麻村开始探索土地集中经营,致力于念活"土地经"。承包地整体流转、土地租赁,克麻村的土地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2017年8月,克麻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200多亩流转过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团工会给我扶持了6万元贷款,我把四个大棚都种上了秋延迟蔬菜,到年底预计可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这样我就可以基本脱贫了。"9月2日,二师二十五团一连职工张勤玉说。今年,二十五团工会通过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招"扶贫措施,采取政策帮扶、技能培训、资金支持、产业带动、典型引领、就业安置、劳务输出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据悉,截至8月底,二十五团工会为286名困难职工提供帮扶资金300万元,为138户职工提供创业资金1284  相似文献   

4.
<正>"感谢团场,感谢工会,给我一次创业的机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希望。"1月21日,五师八十九团九连哈萨克族职工吐尔洪江激动地说。2014年开春时节,他申请到兵团工会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资金10万元后,又自筹资金10万元,购买220只羊,现已发展成为八十九团九连养殖合作社的头号"大股东"。通过项目资金的扶持,合理扩大养殖规模。团工会在  相似文献   

5.
持之以恒,三大措施打造石榴强村 "一村一品",产业富民."要想富,种果树".铜矿村立足本地资源,坚持发展石榴产业,截至2005年底,全村种植石榴8790亩,投产面积5000亩,果品年产量525万公斤,石榴产值1098.7万元,人均产值1.02万元,人均纯收入7279元.石榴销售现金收入超过20万元的农户有3户,10至20万元的有9户,5至10万元的有44户,1至5万元的有184户.通过发展"一村一品",收入增加了,农民富裕了.  相似文献   

6.
谈起酒糟养猪的体会,我心里总是甜滋滋的,只要做到"学好养殖技术,发挥规模效益,精心饲养,节约成本",加上好的政策就能致富.1998年10月,我借钱8万元,购买了一家白酒厂,几年来利用酒糟进行规模养猪,仅生猪养殖,每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今年可实现收入20万元,纯收入4万元.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我用农场又送来的2万元帮扶资金扩大养殖规模,现在养的羊有160多只了,有的马上就要出栏了,估计效益能不错。要不是场里的党员干部帮助,我哪敢想有今天这样的生活呀!"鹤山农场第三管理区中低收入户顾全忠望着自家的羊群,满心知足地点着头。这是鹤山农场"共富行动暖民心"活动中的一个缩影。农垦九三管理局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厉宝昌告诉记者:"基层党组织是连接党心民意的纽带,是落实各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花溪区黔陶乡聚焦乡村产业空心问题,按照"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香葱产业,全力打造"黔陶葱"特色品牌,建成了万亩香葱基地和优质调味品生产基地。如今的黔陶坝区广大村民都围着种植香葱产业转,家家户户种香葱,产业助推致富路。黔陶坝区一亩地一年收入达1.6万元。种植大户罗玉海说:"九年前我曾在河北打工,自乡里出台香葱种植产业后,我和妻子回到家乡,种植发展香葱,每年一家收入达10万元左右,不愁致富  相似文献   

9.
2001年,我退役回乡,当时就想着怎样做一个新时代农民。发展才是硬道理。2005年,我动员村里的刘忠学一起养殖"二元母猪",并打破过去传承单一的种养方式,当年,就收入6万多元。2008年我们成立了花桥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目前,村里年出栏肉猪1000余头,规模化养殖户达10户。我自己也修建了一个占地10余亩的"林下养鸡场",年出栏商品鸡10万余羽,年创利5万余元。看着我们的养殖成果,村里的群众也开始谋划发展路子。如今花桥村有工商户39户,种植各种经果林800多亩、种植山核桃2000余亩、改良杂交玉米1200亩、优质葡萄100余亩。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宜宾县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采取加大农业投入、建立"专合"组织、抓好科技培训等措施,不断夯实种植、养殖和劳务三大经济支柱,巩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仅2005年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200万元、扶贫资金58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我家脱贫了!"2018年11月1日,在沿河自治县淇滩镇铜鼓村肉牛养殖小区,杨秀宝、范梅英夫妇争相与记者搭话,"产业扶贫政策好,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去年下半年,杨秀宝将自家的3亩荒坡地流转给企业发展肉牛产业,夫妻俩优先受聘到肉牛养殖企业务工,吃饭不花钱,每人每月有2200元工资。半年时间,两人不但有了稳定收入,家里还第一次有了2.7万元的存  相似文献   

12.
正"种植养殖两不误,劳务家务同兼顾,进厂务工能致富,走出家门奔康路"。这是四师七十一团六连职工的真实写照。连日来,在连队办公室,职工们正忙着领取订单作物兑现款。"看到没有,我在连队指导下种植的150亩甜菜收入近20万元。"兑现处,职工桑建民告诉笔者。据了解,去年六连种植的制种玉米、甜菜和高粱共为职工发放兑现款1067万元。在农业大丰收的同时,六连在促  相似文献   

13.
正春节刚过,十师一八二团二连职工张晓荣的温室大棚内各类蔬菜长得正旺。"一年挣个10万元不成问题!这也多亏了咱们老邹,有了他5万元资金的帮扶,我现在不仅承包了大棚、还养了羊又种了地。"2月12日,正在大棚忙碌的张晓荣高兴地说。张晓荣所说的老邹,就是兵团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劳动模范邹金波。扶贫帮困送温暖"党员嘛!不但要自己带头致富,还应该带领其他人一起致富,一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这是59岁的邹金波平常说的一句话。连队职工赵建新、殷建国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是  相似文献   

14.
为方便村民出行,2006年,我从县交通局争取到3万元,村里挤出1万元,计划再凑点钱,修建下堡子村口的便民桥。村民宋某找到我,要求承包修桥工程,我没答应。项目虽然小,但也要经过村"两委"研究决定,另外,经费也还没筹齐。宋某嘲笑说:"什么研究不研究的!你怕是要留给自家的亲戚朋友做,好捞油水吧。"我耐着性子向他解释:"现有的4万元只够成本,哪有什么油水可捞!即使有,我也不会做这种事。""你既然嫌钱不够,那就包给我吧。我保证就用这点钱把桥建起来。"宋某说。经过班子集体讨论,最后决定工程就交  相似文献   

15.
吴先生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某装修公司的刘先生。刘先生跟吴先生说,你交1万元押金后,我就可以给你派活儿,装修费25%交公司,75%归你。吴先生交给刘先生1万元押金,刘先生给了吴先生一张盖有装修公司印章的收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3日,汶川县大地震后的第二天,大连万达集团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立即向灾区捐款500万元,之后,又再度捐资6000万元支援灾区。5月21日,全体党员又积极响应中组部交"纳特殊党费"支援灾区的号召,万达集团565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69.2万元,其中,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一人就交纳了10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十年前,我在群众"联名推选"和家人"极力反对"中接起了城江村发展致富的"接力棒",成为村里首位女性党支部书记。在任村支书前,我曾是兴仁镇小有名气的经销百货批发个体户,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年均纯收入不下10万元。弃商回村,亲朋好友都劝我,城江村矛盾纠纷突出、干群关系疏远、农业经济产业几乎为零,让我不要自讨苦吃。但我想自己是一名党员,组织和群众又这么信任我,我不能一人独富。上任后,我了解到城江村的农民人  相似文献   

18.
正镇远县聚焦单个合作社规模小、产品少、销路窄等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推动、企业牵头,将全县有意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再合作",成立"联合社",实现了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在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石桥村的林下蛋鸡养殖基地里,阵阵"咕咕"声中,村民罗玉花正在捡拾热乎乎的鸡蛋。她说:"自从蕉溪镇蛋鸡产业扩大规模延伸到我们村后,我就成了上班族,不仅能领到工资,还能拿到分红收益。"养殖基地由镇远县苗侗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全链条管理,今年是加入镇远县众城联合社的第3个年头,蛋鸡养殖规模达10万羽,目前年产值800万元,就近解决群众就业30余人。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网上疯转了一则月薪排行榜。公交司机8000元,搬运工8000元,凉拌菜师傅6000元。很多人觉得不能接受了,三观毁掉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奇怪。和一个成都"的哥"摆过一次龙门阵,他告诉我,除去给出租车公司交管理费,每天最低至少500元的净收入,一个月平均1万元,我当时捶着车门大叫:"我也要来开出租车。"他苦笑着回了句:"你干不了我们这行。"他开了7年的车,经常感觉肋骨隐隐作痛,屁股长出奇怪的肉疙瘩,久坐静脉曲张,两个小腿肿的比萝卜还粗。  相似文献   

20.
<正>祁连县把发展培育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围绕"薄弱村提升、优势村突破"的目标,积极探索"5万+"发展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提质复壮"。"资金+人才+政策"同向发力,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动力不足的难题。注重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强化对村集体经济"复壮"的扶持培育。以峨堡镇峨堡村、扎麻什乡河西村、野牛沟乡边麻村等7个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