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讲究写文章的国家,自古就把它看成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是如何写作?从来没有人作过精确的表述,历代文人都只是如此模糊的加以描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金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6,(3):13-13
1.熟读党章原文。熟读不是读一遍两遍就行的,一定要多读、经常读才能做到。通过熟读至少达到下列的学习要求:一是掌握总纲中所讲的主要问题,如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政治纲领、奋斗目标等;二是了解党章的章节、条目结构:三是在熟悉各章节、条目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要对相关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如党员的基本条件、党员的权利义务等。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05,(18):50
“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一贯强调”心之官则思”。他读书,既多读、勤读、熟读,也苦思、深思、精思,从不人云亦云,而是提倡独立思考。在学生时期,毛泽东读书就表现出独立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他常对同学们讲:我们读书、看书、上课、听讲演,都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论古人的话、洋人的话、老师的话、名流学者的话,我们都必须反复思考。对的才能接受,错的就应该抛弃。我们不应该一味盲目迷信古人,崇拜洋人。当然,也不应该把他们全盘否定。他在读《韩昌  相似文献   

4.
读书三到法     
《学习导报》2012,(9):44-44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5.
读书三到法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5)
正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可谓是治心之本,是制欲之策,是医愚之药。读书学习是治心之本。"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增德,可以养性,可以治愚。学习可以强心,可以增威,可以生廉,可以图强。读书学习可以  相似文献   

7.
朱德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他是伟大的先行者,也是治学的楷模。“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青年时期,朱德熟读经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心,形成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国家和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之际,他接受了“读书不忘救国”的思想,开始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程晨 《前线》2016,(6):90-92
正读经典文献,尤其是读渗透着伟人智慧的著作时,自然不能用对待普通书籍那种浅尝辄止、不加深思的读书法。朱熹说得好,读书要"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方塘如鉴、照见云影,正如经典如镜、照见现实。近来,广大党员干部乃至社会公众中掀起了一阵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热潮。不过对待这种经典文献,如果只局限于就方法而学方法论方法,那就不免惜乎只见方塘、不见天光了,也未能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批示要求在当今  相似文献   

9.
校园读经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戎 《党史文汇》2002,(5):46-46
近年来,教育界似乎刮起了“复古之风”。据报道,四书五经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成为一门课程,要求学生熟读背诵。有一所私立小学校(暂隐其名),就要求儿童在10年内背诵古诗文235O篇(首)。在要求儿童所背的古诗文中,主要是儒家经典,诸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庄子》、《列子》、《孙子兵法》等等,当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歌赋。总之,被称为“经”或“经典”,因而也就把这一活动谓之“读经”或“经典诵读工程”之类。2O01  相似文献   

10.
青年朋友每问我读书有什么诀窍。其实答案很简单,只是多读、熟读、细读六字而已。 所谓“多”,多到什么程度,什么范围?我是搞古典文学的,当然这里说的读书的主攻方向是指读这一专业的书。但从我国文化学术的发展源流来看,最初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这就要求治古典文学的人多少总要把经、史、子、集这四大部类古籍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翻读一些。  相似文献   

11.
青年朋友每问我读书有什么诀窍。其实答案很简单,只是多读、熟读、细读六字而已。 所谓“多”,多到什么程度,什么范围?我是搞古典文学的,当然这里说的读书的主攻方向是指读这一专业的书。但从我国文化学术的发展源流来看,最初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这就要求治古典文学的人多少总要把经、史、子、集这四大部类古籍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翻读一些。  相似文献   

12.
治心养性,要在读书。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干部该读什么书?这不仅是个人的爱好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胡长清爱看书。他经常看的是《肉蒲团》、《素女心经》、《金瓶梅》,结果荒淫无度沦为阶下囚。书籍自产生以来就良莠并存,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好、好读书更需要读好书。读书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古往今来,一些落马的为官者,均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不读书不学习,沉迷于官欲,满足于现状,这样的"官  相似文献   

13.
"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头脑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就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日常  相似文献   

14.
读书学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十七大以来,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就读书问题发出号召,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各级领导干部要跟上时代步伐,应对现实挑战,推动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读书学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十七大以来,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就读书问题发出号召,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各级领导干部要跟上时代步伐,应对现实挑战,推动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风雅古今说     
古时国人当官,是颇讲风雅的,这并非他们自觉自愿,修养高深,而是选官制度使然。历史上虽曾有过贵族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但从隋唐即开始了科举制。你不读书、或不好好读书,是绝然当不了官的。只有书读得好,才可能做官。这样的官自然少一些俗野之气,多一些文雅之风。官务之余,或吟诗作赋,以松竹梅为友;或酬唱啸赋,泼墨挥毫相赠。清雅成风,自然野气、俗气、霸匪之气一扫。星转斗移,而雅气犹存,绵绵不绝,这也不能不说是悠久历史文明的传承。虽然今天不能要求我们的领导者都能吟诗作赋,笔走龙蛇,但对素质、品质的要求较之过往却高了不知多少,风雅之求应是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17.
挥笔应书民心愿凝神当思国前程藤根揉就充书架蕉叶斜分作砚田帘外五更风雨冷案头三尺笔墨浓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为梯少年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脚下行程千里远腹中贮书万卷多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白菊开时习作画黄鹂啭后效吟诗虽云智慧生灵府更须功夫在笔端临老常有身健日读书偏爱夜长时治学对联集锦~~  相似文献   

18.
朱德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习知识和尊重知识的重要性。他常说:“一个革命者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而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还算个什么革命者呢。”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回忆说:“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对于学识丰富、某些方面颇有造诣的人士,  相似文献   

19.
话说藏书     
快乐大叔 《党课》2013,(15):94-96
公元554年11月,南梁国都江陵城破,梁元帝萧绎做的头一件事不是从暗道逃走,也不是仗剑与敌一搏,而是急急火火跑到藏书楼上,一把火烧掉了自己苦心收集来的藏书14万卷。据说萧绎一边烧一边痛哭,并欲与他的藏书一同化为灰烬,幸被左右拦住。有人曾把萧绎比作古代第一书痴。《资治通鉴》就记载:“世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南梁承圣三年,西魏围江陵,萧绎晚上巡城时,“犹口占为诗,群臣亦有和者”……睡着觉还让人给他读书,读错了他还知道,敌国大军攻城间隙,他还于城头吟诗作赋,  相似文献   

20.
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读书是一种能力。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着"本领恐慌",一碰到难题,首先打开的是"百度"等搜索引擎,无需动脑,迅速输入关键词便能得到答案。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