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黔南州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黔南在既要"赶"又要"转"中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富民强州的蓝图被描摹得更为具体,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黔南的发展,快得有点让人出乎预料:——2011年,黔南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55亿元,到了2016年,这一数据就突破了千亿元大关,整整翻了一番;——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排名由2011年的全省第五位,提升到2015年的全省第三位,且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2.
正刚刚过去的2015年,黔南州继续乘着十八大的东风,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和"一圈两翼"发展三大战略,全州经济社会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这一年,黔南州总结、提炼、明确了引领420多万干部群众努力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追赶、领先、跨越"黔南精神。这一年,黔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3%,综合测评预排名全省第3位,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这一年,黔南州经济发展群众满  相似文献   

3.
正黔南"赶""转"并重,交出五年"发展答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自治州位居第五,增比进位综合测评连续3年稳居全省前三;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五年稳居全省前列;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超过90%……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机遇叠加。  相似文献   

4.
黔南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6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3.39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排名第5位,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实现赶超进位目标和初步跨越.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到2016年,是黔南经济社会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这五年,黔南州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以"强创新、占高地、作示范"为主题,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和"一圈两翼"三大战略,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6.
奋进黔南     
正70年峥嵘岁月,70年砥砺奋进。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南州坚持新发展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赶"、加快"转"、奋力"超",加快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正在绘就一幅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黔南巨变新画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从补短板到加速赶,黔南州经济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三,跻身"第一方阵"。如今的黔南,都匀毛尖香飘世界,中国"天眼"遥望苍穹,荔波小七孔风光旖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幅画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紧紧围绕"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总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全县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后发赶超实现增比进位在2014年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经济发展综合测评预排位中,镇宁列第16位,共有9项经济指标进入全省非经济强县前10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两项指标均排第3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  相似文献   

8.
<正>"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好久不到花坡来,朵朵鲜花遍坡开。"一曲《好花红》,唱出高歌猛进的黔南"好风景";"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升至第5位;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超过90%;2016年,经济发展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树立新理念、把握新常态、开辟新途径,统筹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2016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田波 《理论与当代》2013,(2):I0001-I0001
2012年,印江自治县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进程”,将大争项目、金融支持、招商引资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发展提速、转型加快、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态势。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排名从2011年全省第47位上升到第31位,从全市第3位上升到第1位。  相似文献   

11.
省九次党代会科学谋划了我省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和振奋。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狠抓落实。为此,松原市进一步明确了未来5年全市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即实现"一个目标",把握"两个重点",壮大"四个产业",争创"五城"。实现"一个目标",就是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和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三位,经济规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成为吉林省  相似文献   

12.
杨维权 《当代贵州》2013,(18):52-53
印江自治县坚持"三措并举"、加快"四化进程"、改善"十大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增比进位。2012年,全县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预排名从2011年的全省第47位上升到第31位,从铜仁市第3位跃居第1位。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坚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内首个发布省级层面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省份,贵州在近年来厚植"智慧树"、深挖"钻石矿"、释放"大价值",以强力措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六个重大突破",更好助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习月刊》2013,(10):F0003-F0003
2012年,全省地税收人突破"两个千亿大关",相当于2008年的2.5倍;征管效益大幅提升,税费征收成本持续降低,人均征收额达到1240万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相当于1995年地税机构组建之初的43倍;收入规模在全国省级地税部门中位居第八、中部六省第一,收入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弯道超越",经济总量和增速迈人全国第一方阵做出了积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对黔南州4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来说,是一个值得记忆和讴歌的年份。这一年,黔南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排位中排名第三,再次步入全省第一方阵。这一年,在黔南州委的领导下,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新常态下围绕工作大局,对内汇聚后发赶超正能量,对外塑造生态黔南新形  相似文献   

16.
正思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工业投资年、城镇提速年、减贫摘帽年、旅游宣传年、民生改善年、小康推进年"为抓手,全面开启思南加速发展的新征程。2013年,思南县完成生产总值73.55亿元,同比增长17%,总量列全省第35位、铜仁市第2位;经济社会发展满意度测评列全省第12位,铜仁市第3位;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居铜仁市第2位,政风行风满意度测评居铜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附加值高、绿色低碳,是典型的朝阳产业,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荆门市东宝区委、区政府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提升竞争软实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连续8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大关,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发展呈现结构趋优、效益提升、动力增强的良好态势,民生不断改善。五年来,贵州坚持发展和生态"两线齐守",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发力不断催生"新动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齐头并进引领"新跨越",开放借力、自身发力内外联动激发"新活力",全省凝心聚力,共同勾勒贵  相似文献   

19.
2016年,黔南州贵定县创下两个“第一”:经济发展增速在全省县域第二方阵23个县(市)中排第一位、经济发展满意度测评排全省第一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定县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34.81亿元增加到79.11亿元,年均增长17.8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 2880元增加到24969元,年均增长14.1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2.91亿元,年均增长21.67%.  相似文献   

20.
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九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如期完成,提前三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任务。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九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8位。全省财政总收入由235亿元增加到430亿元,年均增长12.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均超额完成"九五"计划。5年累计新增固定资产2400多亿元,比"八五"累计增长2倍。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都上了新台阶,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