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定县精准选择韭黄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韭黄变"黄金",探索出一条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路。普定县按照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求,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精准选择韭黄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构建起发展韭黄产业共同体,实现韭黄变"黄金",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2.
段清娟 《当代贵州》2020,(11):40-41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有效的组织尤为重要。近年来贵州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让农业生产从分散走向集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小农户牵手大市场组织方式是产业革命“八要素”的粘合剂,而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则是这剂粘合剂的秘方和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农商联动,以订单指导和推进生产,贫困户通过加入合作社"照单种养",既摆脱无序生产带来产品积压风险,又能实现脱贫增收的"双赢"。锦屏县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曾遇到两大难题:一是以往发动农户发展产业,没能为农户解决销路难题,挫伤农户积极性;二是外面大公司前来锦屏大量收购农产品时,农户又提供不出充足数量的农产品,只得放弃订单。为此,锦屏县因地制宜深化落实农村产业革命,探索打造农商联动助推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六枝特区一方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力推进产业覆盖,一方面激活群众内生动力,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在全区全面铺开。阳光和煦,满山滴翠。走进六枝特区,干部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乡村变化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考察调研,对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强调,要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朝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使公司和农民彼此受益。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贵州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落实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产业革命注重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变改革""村社合一"等农村经营模式,激励农民选择更有效益的种养模式,让百姓不仅要"吃得饱",还要"过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9日,在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  相似文献   

7.
正福泉市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1+N"产业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发展,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春日的福泉,阳光和煦,白色、淡紫色的玉兰花开满全城,沿着洒金北路一路前行,就能看到福泉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畜牧)。"2016年3  相似文献   

8.
安通 《当代贵州》2020,(12):24-25
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是符合贵州实际、行之有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既发挥了龙头企业连接大市场的作用,又发挥了合作社组织农民、管理农民的优势,同时还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充分调动了企业、合作社、农民的积极性,有力推进了全省脱贫攻坚进程。  相似文献   

9.
正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天柱县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及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明确将生态土鸡养殖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同时全面融合发展油茶、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和食用菌5大重点产业,形成"1+5"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做大做强生态土鸡养殖主导产业。天柱以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平台,招商引进凤扬公司、金凤麟公司、世纪恒康公司等企业,采取"1+N"经营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订单繁育、养殖  相似文献   

10.
张秀萍 《共产党人》2020,(2):F0004-F0004
两千多年前,先辈们对枸杞就有了认知,《诗经》记载:“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今天,枸杞已成为宁夏实施脱贫富民战略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宁夏枸杞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枸杞干果年产量达14万吨中宁县是宁夏枸杞的核心产区,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近年来,中宁县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精品化之路,出台《中宁枸杞产业整合推进方案》,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习水县围绕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组织化发展思路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建强习水麻羊全产业链,打造贵州山地生态畜牧第一大县。目前,全县麻羊存栏达28.5万只,麻羊综合产值4.6亿元,小麻羊已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大产业。习水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选准黔北麻羊作为建设全省山地生态畜牧业第一大县的优势单品,构建"生态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体系。在政府投入的带动下,撬动农户自筹、招商引资、金融贷款等社会发展资金,通过给予能繁母羊补贴、新生羊羔补助、贷款  相似文献   

12.
正仁怀市大坝镇簸箕坝村以"三聚焦三强化"深入推进"千人帮千社,千企带千社"工程,实现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增收致富三位一体持续推进,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聚焦组织建设强化统筹引领。从夯实基层党组织,建强合作社机构,完善联系指导机制着手。坚持党建引领,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组织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发展产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如火如荼。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深入实践。发起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掀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贵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调,农村产业发展,必须把握好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  相似文献   

14.
正石阡县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村社合一"的组织方式,紧扣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实现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0月24日,记者走进石阡县本庄镇乐桥村1300多亩的乐桥坝区关平坝,村民正在新犁的土地上进行补栽补种;走进丑儿坝、沙木岗2000多亩山地玉米改种的白茶基地,挖掘机在翻新土地,70多位村民挖沟起垄干得热火朝天,20多名镇村干部来回丈量流转的土地,贵州极白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施军不停穿梭查看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5.
正普定县加大对各类资金的筹措和整合力度,在全县172个村(居、社区)投入1.72亿元,创办村级公司,有效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和产业发展潜能,走出了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新路子。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保障"资金筹措"是关键。近年来,普定县探索创新"一村一公司""一池一抓手""一地一产业""一环一配套"的资金筹措、要素保障、效益保障和风险防控机制,在全县172个村(居、社区)推进村级公司全覆盖,通过县政府平台公司融资、财政贴息,为各公司注入资  相似文献   

16.
<正>在"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中,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积极探索推广"党支部+"发展模式,全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四位一体扶贫体系,初步形成了"支部推动、合作社联动、龙头带动、产业驱动、农户互动、结对共赢"的党建与脱贫互促双赢格局,进一步加快了"脱贫摘帽、全面小康"进程。解流转难题,千亩农田栽上"摇钱树"西顺井村属浅山丘陵区,传统农业效益低,160户村民在山里过着拮据的日子。村党支部认识到,西  相似文献   

17.
正大方县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探索出"一社两业"巩固摘帽后脱贫攻坚新做法、新思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良好态势。"一社"即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两业"即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和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实现群众稳定脱贫。聚焦合作社带强,提升发展原动力。统筹推进七权同确,量化股份20万户7.08亿元入股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支持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申报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扶贫资金项目95个4909万元,培养打造了凤山乡银川村、兴隆乡菱角村等一批示范点。  相似文献   

18.
正黔西县建立起"公司+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探索出"1+10+N"产业裂变发展模式和"N+1+9"技术服务体系,构建起了以香菇和木耳种植为主,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等特色食用菌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7月16日,在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高廷钰正忙着给香菇菌棒脱袋。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省司法厅在探索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基层监狱、戒毒所人员集中、蔬菜蛋禽消耗大的特点,探索出一条"监所+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扶贫新路。截至目前,省司法厅已与多县达成合作协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9,(12)
正锦山镇洪洲村位于富锦市西南35公里处,全村185户705人,耕地面积14425亩,是富锦市8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2017年以来,洪洲村抢抓富锦市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契机,率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探索出"社会投资主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股东"的洪洲模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成为富锦市第一个村集体经济超百万村。如今,过去的"大饼子村"翻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水田园洪洲村",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更成为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