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治水兴黔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治水兴水方针,坚持把水利作为头等民生大事和基础战略,全力破解决工程性缺水困局,先后启动了"渴望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滋黔"一期工程、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水利扶贫以及"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等一系列重大水利行动。一代一代水利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奋力为贵州水利事业添砖加瓦,铸就起了一座兴黔富民的水利丰碑。回顾70年的水利发展历程,贵州水利实现由传统水利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70年不懈努力,遵义市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治水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水功能日益凸显。走进黔北遵义,一座座水库守护江河安澜,一道道堤防筑牢安全防线,一条条沟渠纵横乡野阡陌,一缕缕清泉胜似江南水乡……蓬勃发展的水务事业,见证了"高原明珠""依水而生、因水而美"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正70年来,黔南州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科学治水方略不断完善,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水利惠及广大群众,为构建"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和支撑。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以来深刻影响着人类发展的历程。黔南州水资源相对丰富,总长约5000公里的河流、多年平均达1273毫米的降雨、327.7亿方的年总产水量,亘古延绵之水养育了勤劳、善良、生生不息的黔南各族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我们桃城区水务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央治水方针,围绕'创新发展、人水和谐'的科学发展理念,以'保民生、保发展、促和谐'为主线,我区水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让全区人民群众共享了水利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5.
杨国 《共产党人》2010,(4):44-4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治水的历史。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水文化,发展繁荣现代水文化,是社会经济和水利事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转变治水观念,调整治水思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水生态平衡,实现人水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水利,是农业之命脉,发展之支撑,民生之保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宁夏治水兴水成果丰硕:全区水利投资超过50亿元,为解决"西海固"地区110多万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线开工建设。宁夏被授予全国唯一的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银川市被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水利事业继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准确地抓住了当前建设美丽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显示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彰显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成熟完善和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水利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积极践行"大力兴水、全面节水、科学管水"治水思路,牢固树立民生水利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内蒙古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赵学  李振芳 《奋斗》2002,(1):18-18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十五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强调了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水利部也相应地提出了新时期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治水新思路。从而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大发展,有效地加快了国民经济建设的步伐。从稳定与发展的角度看,做好水利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9.
晓何 《党史博览》2009,(9):39-42
湖北治水“三字经” 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先念担任湖北省委托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主持湖北的党政工作。他把水利事业放在了重要位置。1950年7月10日,李先念指出,湖北“今后农业的根本问题是水利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把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水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作为西部大省的四川,如何以此为契机,实现水利新发展呢?我认为,首先要根据四川省情和水利现状,确立科学的治水方略,顺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06,(13):F0002-F0002,I0001
近年来.同心县水利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工作全局,按照新的治水思路和治水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倍加珍惜国家级精神文明单位的殊荣,进一步强化三大文明建设,抓创建、树新风、强措施、促发展,水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古代水利的三件要事说起水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大禹治水,会想到他的父亲鲧因治水不当、无果而终,先是被流放,后又被杀死。大禹临危受命,子承父业接过治水重任,一改其父治水理念,“因水以为师”,变堵为疏,长年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治水成功,使得“水由地中行,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大禹因此成为中国治水事业的圣祖先师,受到尊崇。  相似文献   

13.
正贵阳市紧紧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和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总体目标,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展"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以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安全水利为抓手,紧盯目标,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在筑城大地上书写浓墨重彩的水利篇章。  相似文献   

14.
宿政 《新长征》2012,(11):6-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全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方略,全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过去5年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十二五"以来的8年多时间,贵州水利几乎年年有大事、年年有喜事。可以说,这一时期是贵州水利历史以来投入资金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强、生态治理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风雨兼程水利人,波澜壮阔治水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治水兴水方针,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头等民生大事和基础战略,举全省之力破解贵州缺  相似文献   

16.
正治水,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话题和兴国安邦的大事。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精彩的治水兴水文明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老水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进一步深化了水利工作内  相似文献   

17.
引子缺水盼甘霖,大汛祈太平。这是人们对水的渴望与恐惧。水能造福人类,亦能毁坏众生。于是,便有了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千秋大业的警鸣。于是,古往今来人们视水为挚友,又视其为天敌。治水,便成了亘古的事业。远有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之壮举,近有建国后整治黄河、淮河的盛大工程。炎黄子孙,一代一代不懈地与水抗争,也与水结下不解的情缘。当时间伴随着古老祖国怀抱中的江河湖水奔流到今天时,在我们眼前,又出现了一位情系治水的硬汉,他就是北京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颜昌远。一石激起千层浪1982年,年仅43岁的颜昌远走马上…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获赠高峻博士新著《新中国治水事业的起步(1949~1957)》,引起了我的兴趣。之所以有兴趣,倒不是对水利建设史情有所钟,而是在此之前还没有见到过这样选题的著作。我们知道,水利不仅是人类生存之必需,也是国家发展之命脉。自古以来,这项事业从未间断,一直到今天已然高峡出平湖的长江三峡大坝。在  相似文献   

19.
正举全省之力破解工程性缺水瓶颈,构筑新时代贵州发展水利根基,贵州水利驶入提速奋进的快车道。水利投入创历史新高贵州是全国工程性缺水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过去5年,贵州水利系统在治水兴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王扬:过去5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将水利改革发展列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  相似文献   

20.
石含开 《当代贵州》2022,(13):54-55
黔东南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苦干实干,推动全州文旅事业蓬勃发展,留住了绿水青山,留下了美丽乡愁,绘就了诗和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