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青少年犯罪中,大学生实施的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导致这类案件发生的原因很多,但犯罪人有缺陷的心理和性格因素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缺陷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有天生的遗传等因素外,它们的形成还受到家庭和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活贫困和暴力文化对犯罪人危险心理和个性的形成有最直接的影响。这是我们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犯罪必须着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数据比较、案例分析、实证调查等方法,发现中美两国城市青少年暴力犯罪存在以下时空分布特征:美国此类犯罪高发于放学时间前后,多出现在学校及周边、学生上下学沿途。我国此类犯罪高发时间则是放学后的傍晚和深夜,高发地点为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和学校附近。此外,针对城市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防范研究以及相关防范对策的制定与实施,美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成果丰硕,实务部门防控措施成效明显,其中在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会机构预防等领域值得我国借鉴。在对中美城市青少年暴力犯罪时空分布与防范对策进行比较后,可从预防和惩治层面提出完善我国城市青少年暴力犯罪防控措施的对策建议。预防措施包括定时定点巡逻、三方联合时空预防、加强被害人时空预防教育等时空预防措施;惩治手段包括在监狱和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有效矫治、不断扩大缓刑适用率,积极采用青少年训练营、家庭监禁、佩戴电子监禁设备等刑罚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犯罪行为形成了两种发展形势,一种就是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另一种就是网络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青少年是我国网民中的主要构成群体,所以在青少年网络犯罪数量逐渐增多的当下,应该更加重视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机制的研究,通过提高预防机制的实际效用来有效保护我国网民的网络生活健康,同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行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法制博览》2018,(3):71-72
挫折-攻击理论是国外较有影响的关于犯罪的心理成因、犯罪动机的分析模式。该理论可以用来分析我国当前的极端暴力犯罪的心理成因,有针对性的对高危人群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社会各方的努力来构建实用并且专业的犯罪心理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与青少年犯罪率间的联系是经济学人一直关注的话题,笔者尝试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理论研究方面,通过辩证分析经济发展与犯罪率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发展对青少年犯罪率的正反影响机制。此外,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特点,我们也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经济路径措施进行优化研究。在实证研究部分,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历年公报与统计年鉴的数据,对经济发展与青少年犯罪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发现,自2002年到2015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率随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但在考虑了贫富差距问题后,上述结论完全相反,研究表明在贫富差距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对青少年犯罪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于家庭预防机制有着长期性、全面性、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等特征,它通过家庭教育、家庭榜样示范、家庭气氛熏陶、家庭对青少年的管理和约束等途径起作用。家庭预防机制的良好运行必须依赖于健全的家庭、家庭成员的责任感、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家庭与社会良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7.
天朝观念是近代以前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核心思想。目前,虽然学术界探讨其形成和发展的成果已经颇多,但对于其起源和形成过程,并没有给出一个机制上的解释。本文认为,天朝观念缘起于人类群体普遍具有的自群体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也始终构成天朝观念的基本内核,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中国优越地位、中国文化、中国与周边国家互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塑造形成。而且,由于中国长期居于东亚地区的优越地位及中国正统文化的影响,天朝观念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家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青少年的犯罪案例总结出几种犯罪特点,包括低龄化和团伙作案等,随后介绍了青少年犯罪的具体原因,包括心理与认知方面的缺陷和教育的缺失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贵州省古少年吸毒群体庞大,滥用新型毒品问题日益突出,因吸毒诱发违法犯罪及感染艾滋病情况严重,青少年零包贩毒形势严峻。贵州省青少年毒品违法犯罪的治理对策主要分为教育对策和行政对策,其中教育对策主要包括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计会综合治理预防。行政对策主要包括,加大禁毒力度、严格管理外出务工人员;加大行政处罚的力度;完善强制戒毒措施,加强戒毒治疗;加强对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青少年吸毒已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调查发现,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供应和需求有所遏制,但冰毒等合成毒品的滥用呈上升趋势。为了深入了解上海市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实际情况,深刻把握滥用合成毒品青少年群体的群体特征、行为特征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遏制合成毒品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蔓延、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笔者与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市中致社区服务社两家社团合作开展了针对上海市100个吸食合成毒品青少年的个案研究。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原则选取,由社工一对一深入访谈,研究对象范围基本覆盖上海市所有区县。  相似文献   

11.
对陕西省青少年特别是重点青少年社会教育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教育机构以公办为主,分文化、文博、广电(传媒)、其他、特殊教育矫治五类。民办机构以基础教育阶段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为主。省政府、各地市和共青团三个渠道对社会教育的经费投入都不理想。同时,社会教育行政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法律问题。从青少年角度,对其道德、法律知识、社会常识、谋生技能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以普通青少年同重点青少年对比,分析两者在认知评价、教育需求、参加校外活动、新媒体影响等四个方面的异同。建议发挥社会教育在青少年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把社会教育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干预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并改善其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发展轨迹及其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轨迹及其心理生成机制,采用回溯调查、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281名未成年犯进行施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轨迹可以“离校或辍学(14.2岁)”为分界点将其行为发展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概述为:校园违规(12.81岁)——游离社会(13.92岁)——违法犯罪(15.22岁);(2)未成年人在离校前大概两年的时间内,出现较多的劣迹行为;在离校后两年左右因犯罪进入未管所;(3)致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有:学习状况不良、同伴劣迹活动、家庭关系不佳、偷盗撒谎行为;(4)其内在心理机制,主要体现在爱与归属、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上,这两种需要无法满足而导致需要结构偏差和行为的负性转移,即积极寻求具有同类行为的同伴安慰,并以偷盗撒谎、同伴劣迹等行为表现出来,程度越发加深,最终导致犯罪。  相似文献   

13.
赵静  冯振国 《法制博览》2022,(29):160-162
青少年法律素养是精神素养的重要部分,培养青少年法律素养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与长远目标,即让青少年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与信法、护法,虽经努力青少年法律素养有所提升,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突出问题提出强化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普法培育联动、净化网络环境、创新丰富普法形式解决措施,以系统全面地提升青少年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一、“断层家庭”概念及其特征分析近年来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村青少年问题的不良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由于大部分外出务工者多为青壮年劳力,造成当今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出“断层”的特点,即大部分人口为儿童、青少年和老人。具有此种年龄结构特点的家庭即我们所说的“断层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指缺乏承担抚养能力与赡养能力的中间阶层,仅有祖辈与孙辈所组成的家庭模式。此类家庭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城市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S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青少年犯罪作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复杂而多元的,通过对225名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违法青少年的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家庭环境质量低下、个体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不良同辈群体影响和有效社会控制缺位五个方面。基于此,作者提出干预建议,力求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20年5月,广东省禁毒部门向全省民众提交全民禁毒工程三年实施情况的答卷,在上级部门的整体战略部署、禁毒制度方案的有效落地实施、社会各界及民众上下一心的合力作用下,全民禁毒工程工作突出、成效显著,尤其是广东省将青少年吸毒整治及预防教育工作放置于全省禁毒工作的优先地位,三年来,各地禁毒部门以从严打击、戒治帮教...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使当代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过,法律的制订与执行往往受到种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有的明显有的却是潜在的、不知不觉的。本文试图揭示这些制约因素及其种种表现,并进而提出应对建议,以期能对青少年维权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社会流动中的农村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值得重视。目前青少年犯罪研究不注意区分农村青少年和城市青少年两个不同特征群体的犯罪特点,不重视一般性社会因素的地方性实践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多着重于一般性描述和分析而缺乏具体经验研究。本文划分了两种社会流动,并以地域内社会流动中的农村青少年犯罪为例,分析了该种社会流动中一般社会因素的地方性实践特征与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指出这种社会流动中的“断裂”环节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强调了从实际断裂环节出发加强社会建设以预防该种流动中的农村青少年犯罪和促进其成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在社区警务体系中建设预防青少年犯罪机制的问题,在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警务预防青少年犯罪着重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茜 《法制博览》2015,(8):61-62
当今职务犯罪呈现出犯罪比重较大、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增多、犯罪重点集中、群体性特征明显等特点。职务犯罪预防总体效果显著,但在各个方面亦存在诸多不足。遏制职务犯罪的滋生和蔓延,需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