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结构的调整,实现教育大众化,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省的高职院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省委书记孟建柱在我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职业的教育必须承担起为江西中部崛起的重任。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的内容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我省高职院校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省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 我省目前有普通高校56所,其中高职院校30所,占53.6%,全省在校本专科学生35.68万人,高职院校在学生15.13万人,占42.4%。2003年,我省高等教育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在我省高等教育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正在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省高等职业技  相似文献   

2.
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优良的学风可以促进学校引导健康向上的校园风气,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在客观上影响学校教学效果的实现。高职院校正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复杂化的思想倾向,因此搞好学风建设,培养具有时代意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当成为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学风建设是目前高校相当重视的教育教学问题之一。针对高职学生的访谈和预调查发现高职生中存在不少学习问题,而学生的学风不好是主要问题,学风不好的背后,又潜藏着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自信缺失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信度现状,并尝试对高职生学风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加强学风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实用技术能力强,高职院校就业率有赶超普通院校的趋势,“订单”式培养渐成潮流,人才市场趋向理智。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科技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教育理论改革为先导,以产学结合为核心,以教育基地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办学质量,以办出特色求生存,以开拓创新求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民族地区与全国的差距仍然很大,必须加快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为此,民族地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把加强高职院校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旋律,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及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辅导员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学风建设为中心,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营造群体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在辅导员、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中,开创生动活泼、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全面进步,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管理层次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对新技术、新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高职教育应运而生。由于原来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并无高职教育系列,怎样给高职教育定性,高职教育的位置怎样摆,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发了大量的争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是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体现的是高职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和功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所指的是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专门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人才的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出现势必会引起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变革。文中在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特点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硬件建设、馆藏资源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图书馆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学校教育水平提高和学校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发展时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改制而来,由于存在着教师严重短缺和种种不适应状况,它极难符合高职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一、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1、升格前校内的师资力量,是升格后的高职院校中最主要的师资力量。这些教师虽然专业理论扎实,授课经验丰富,但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真正符合高职教学要求的教师比例偏低,而具有一定研究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是一个相对、动态发展的概念.依据高职教育价值建构新型质量观,对扭转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破解就业难题、实现高职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具有很强的现实关照.金融危机背景下,新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本位质量观、以技能为特色的能力本位质量观和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质量观.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是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模式,是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立足于高职生的成长成才的需要,在注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下,从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教育入手,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自信心和荣誉感,努力实现高职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之综合技能的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发展经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由之路。办好石油高职教育,首先要抓住本质,明确定位;其次要抓好就业,生存发展;第三要抓好质量,把握关键;第四抓好师资,突出根本;第五要抓住“三有”,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风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之一。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等引起的学风问题,本文试从搞好学科建设入手,探讨如何建立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等方面,提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6.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提出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培养建设、改革考评制度、建立自主学习中心等措施,以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职英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院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同样不容忽视.研究他们的特点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才能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对症下药、寻找对策,为更具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加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本报告调查、分析、总结了高职学生的构成特点,高职学生的一般学习特点、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提出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等于他们的学习缺陷,应该积极挖掘他们学习特点的积极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入口”形式已经发生转变。在“宽进”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入学目的多样性、学习自律意识不强、“宽进宽出”培养模式等给学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行“宽进严出”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基于“宽进严出”培养理念,高职院校要通过加强教学改革、严格学生管理、建立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等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从而确保“严出”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论基础上着重教育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获取专业技能的关键。本文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难题,展开思考与分析。结论可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的奋斗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高等职业教育投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不足是阻碍我国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应对投资困境,应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构建多元化投资路径,大力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在投资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解决西部高职教育投资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