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中东国家,尤其是阿拉伯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走区域经济合作的路才是迈向全球化的现实途径.本文就中东所面临的全球化挑战以及中东的区域一体化等诸多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在参与中东传统安全治理、化解地区冲突方面,中国始终推动对话协商,致力于公正合理解决中东热点问题,构筑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的集体安全架构。在改善地区安全环境方面,中国抓住中东地区主要安全矛盾,顺应地区国家寻求缓和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取得了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的重大成果。在参与非传统安全治理方面,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同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参与中东安全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共同安全破解独享安全、以综合安全破解分割安全、以合作安全破解竞争安全等理念和经验,在中东安全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在中东是一种平行关系,中国的基本态度是不配合、不支持、不对抗美国。近来中美在全球战略层面上对抗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在中间层面,战略空间相对宽松、冲突性不大,在双边层面上结构性矛盾越发尖锐。上下两层的环境日趋恶化,中间内核受到挤压,平行关系的现状不可持续,中美在中东的相处模式必然会进入一个新阶段。短期内,中美在中东的战略选择可能是一个过渡时期。“印太”、欧洲地区已经卷入中美全球竞争,中东何去何从,或许对拉美、非洲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石油安全与中东五大产油国的石油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磊 《西亚非洲》2002,41(2):58-63
世界能源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中东石油问题,于我国也是如此。随着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的逐年加深,我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将面临多重挑战。中东主要产油国的石油政策各不相同,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实行较温和的石油政策,而伊朗、伊拉克的石油政策则较激进。对我国而言;中东石油战略的关键是要把握中东主要产油国的石油政策趋向,突出重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即多点地区冲突同时爆发,互相呼应,互相影响;地区政治力量出现新的消长变化。政治伊斯兰势力上升,传统大国地位下降;美国对中东新战略严重受挫。在可预测的未来,中东热点问题将持续成为地区动荡之源。其中伊拉克政局的走向将对未来中东形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伊斯兰势力与世俗政权之间对权力与影响力的争夺将更趋激烈,地区内激进势力将更趋活跃,极端思潮蔓延,并有向地区外扩展的趋势。同时,美国在中东影响力下降,难以完成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使命。国际和中东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和中东国家分别面临新的不同的国际环境,对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深刻影响,也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东地区在历史上遭遇的技术挑战主要来自欧洲海洋技术的发展、3次技术革命的冲击和殖民主义的入侵。这些挑战导致中东传统的运输和贸易体系中断,中东在世界上的技术竞争力下降,形成以技术为核心的依附型经济。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中东继而面临新一轮的技术挑战。经过各国的努力,中东地区的技术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但技术滞后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要想摆脱这一状态,中东国家必须在以绩效为导向的政治、经济环境和适当的科学政策的前提下,有效管理和利用现有的人力与资源等有利因素,但这需要长期的努力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国"在战场上的一系列失利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摩苏尔的陷落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极端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彻底终结。无论是"伊斯兰国"的残存势力、还是"基地"组织等老牌极端组织、抑或是目前尚不为人知的潜在极端分子,都在等待新的时机。其存在将对中东地区的社会秩序、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稳定以及大国间关系构成严重挑战。稍有不慎就会引爆新的动荡和冲突,以致极端主义势力向其他地区蔓延。因此,国际社会应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在打击中东极端主义势力的同时,帮助中东国家完成国内重建或转型,构建一个各文明和谐相处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博弈方。面对中东剧变,俄罗斯外交奉行了实用主义原则,通过“两面下注”的手法,保持与各相关方之间的联系,以确保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与经济利益。俄罗斯外交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防范中东政治动荡的“溢出效应”,保持俄罗斯国家发展进程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从当前形势来看,中东变局引发俄罗斯政治“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杨光 《西亚非洲》2008,(1):10-17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制约中东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尤以水资源问题和污染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解决中东水资源短缺问题,需在理顺资源价格、合理配置水源、采用增效技术、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寻求出路.当前,解决中东国家的污染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调整发展战略;理顺价格机制;改善能源结构;开拓融资思路;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煤多油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核能和水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但中国不可能主要依靠核能和水能解决能源需求问题,只能是在主要靠煤的同时,逐步扩大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石油工业既要立足国内,又要积极参与开发和利用国际石油资源.中东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世界市场上石油的主要供应者.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能源领域的合作中,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合作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万隆会议为新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历史契机,推动了新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伊斯兰国家间文化交往之门,并形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与中东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期;七八十年代,成为双方文化交流的第二次高潮期;改革开放以来,双方文化交流进入飞速发展的第三次高潮期。当前,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深化双方的文化交流,是提升中国人文外交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能源短缺不是总量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石油供应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高层领导为此积极开展了能源外交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在当前条件下,开展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中国同中东产油国长期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政治上互助,经济上互补,文化上交融,从而为中国开发中东能源,获取中东石油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环境.至于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开展中东能源合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则应该予以认真解决和勇敢面对.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不仅在道义上,而且在物质上支持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自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后,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军事交往取得了显著成效,高层军事领导人互访频繁,军贸工作逐步扩大,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日益加深。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在中东地区的维和行动,并派海军舰艇编队开赴亚丁湾参加防范索马里海盗的护航行动,为中东地区和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姜志达  王睿 《西亚非洲》2020,(6):135-158
数字"一带一路"是数字经济与"一带一路"的结合。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建数字"一带一路"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地区走深走实的创新举措,也是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双方均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力、双方良好的关系等,为中阿共建数字"一带一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的加速推进,中国与中东各国在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成效日益显现。除了上述合作领域外,双方在移动游戏、数字媒体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与此同时,双方也面临中东营商环境亟待优化、地缘政治与安全困境、中东网络安全问题呈加剧趋势、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大、数字人才培养和供给不足,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蓄意破坏抹黑等现实挑战。鉴此,双方可通过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协助推动地缘政治冲突的解决、软硬两手应对美西方的破坏抹黑、加强网络安全和数字治理的合作、携手缩小数字鸿沟、加快数字人才培养和培训等措施,加快共建数字"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6.
参与中东安全事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在理念层面,中国维护共同安全,坚持公平正义,捍卫多边主义,倡导综合治理,主张求同存异。在实践层面,中国积极推动有关各方政治对话,开展外交斡旋和大国协调,提供安全公共产品和人道主义援助。展望未来,在参与中东安全事务中,中国既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又需要各部门统筹协调;既要顺势而为,又要主动谋划;既要尊重对象国主权,又需要建设性介入;既要参与冲突解决的"上半场",又要参与和平建设的"下半场",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中东地区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为中东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Middle East security has become a prominent global issue which is constantly exacerbating the uncertainty of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Establishing a stable and valid security governance system is imperative for the region, but is bound to be a long and arduous process throug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rdination and appropriate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8.
金新 《亚非纵横》2013,(2):23-27,59,61
2012年,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出现一系列新动态,中国安全利益面临着种种来自地区层面的现实威胁与挑战。美国在亚太实施“再平衡”战略,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根本安全挑战。持续升温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直接安全挑战。依旧严峻的朝鲜半岛局势,则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间接安全挑战。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安全挑战,中国应积极应对,化解风险,稳定周边。  相似文献   

19.
中东变局持续一年多来,地区局势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但剧烈的群体性动荡局面有所缓和,地区国家将渐次进入深化变革和转型的长期过程。当前的转型主要反映在国内政治方面,但中东转型需求是全方位的,社会文化的转型更具深意,很大程度上决定转型的整体方向和最终成败。地区内部各种力量的博弈、传统文化、宗教及社会思潮都试图在中东转型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和影响力,而全球政治的变化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将对中东转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新形势,中国中东外交要拓展思路,着眼未来,主动谋局,塑造有利环境,提升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安全观和大战略的发展演化进程中,既有历史连续性的一面,也有发展变化的一面。其中变化性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实力大幅度提高,其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双重变化影响了中国历任领导人为保障政权安全对大战略所做出的巨大战略抉择。在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时期,中国相对弱小,面对强大对手的严峻军事威胁居于绝对弱势,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以应对明确外部安全威胁为中心的大战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日益强大,但面临的国内国际问题日益复杂化,中国领导人在大战略抉择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具有重大意义。21世纪中国面临国内外新的安全挑战,这是冷战时期国际秩序终结的结果,这也是中国1979年以来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