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河 《当代广西》2007,(8):18-18
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民自己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就响应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其中就包括了医药合作社(卫生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50年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党中央初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本文试对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初步形成过程作一探析。一、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成熟的毛泽东思想为促进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潘永强  郝艳梅 《前沿》2004,(10):3-6
作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村土地经济思想作了历史研究。文章认为 ,毛泽东农村土地经济思想的提出在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农村土地经济思想的形成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农村土地经济思想完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4.
当年,抗日战争才进行了10个月,毛泽东就在《论持久战》一文中,以近乎自然科学的精确程度,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进程和基本趋势。实践结果证明,毛泽东的科学预见是完全正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持久战》堪为毛泽东留给我们的一部“大写的”军事预见方法论,它至今对我们进行军事预见乃至社会预见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就《论持久战》前半部分所集中体现的军事预见方法论作一粗浅探讨。一、用客观全面的观点考察抗日战争,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科学预见抗日战争的基本结局毛泽东所以能够作出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14,(19):59-59
正抗日战争所以能取得胜利,自然有各种因素,但有正确的战略指导,是其取得最终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则是确定无疑的。1938年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就是对抗日战争进行正确战略指导的著作,而抗日战争正是按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预料的那样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郑学富 《黄埔》2013,(2):52-54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7.
韩静雅  李昶罕 《传承》2012,(24):6-7,29
毛泽东一生关注农民的命运,关注农民利益。维护和实现农民的利益是毛泽东解决农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为了实现中国农民的共同富裕的道路,毛泽东殚精竭虑,不断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毛泽东反复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农民,要关心农民利益,保障农民利益,引导农民实现共同富裕,这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认识农民问题,保障农民利益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魏佩周 《前沿》2006,(11):29-31
抗日战争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为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成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而毛泽东建党思想又指导着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保证了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毛泽东建党思想极其丰富,主要有: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提出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针;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知识分子理论,是我党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其形成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演化阶段。从1919年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到抗日战争以前,是毛泽东知识分子理论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认识还处于探索性阶段。从抗日战争到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前,是毛泽东知识分子理论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对有关知识分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知识分子理论的成熟。从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到“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知识分子理论的演化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左”倾偏差,在理论上出现反复和失误。  相似文献   

10.
每当我看到家里挂着的一张旧照片 ,不禁回忆起往事。记得那是1956年父亲带领广西民族参观团参加国庆典礼和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 ,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当毛泽东主席和父亲握手时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父亲是生长在边远山区的壮族贫苦农民家庭。十几岁时就参加了韦拔群同志领导的右江农民运动 ,1929年又参加了邓小平等同志领导的百色起义。他经历了艰难而复杂的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几个革命战争时期。他常用革命斗争的历史来教育子孙。腥风血雨一劲松1930…  相似文献   

11.
关强 《传承》2010,(6):16-17
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最终确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复杂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实际上起到了领导核心的作用,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非凡的指挥才能,从而得到了全党的认可和共产国际的肯定。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被凝练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抗战时期把群众路线思想广泛运用在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带领群众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和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三三制”原则,开展整风运动;推动文化与抗日群众相结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成功运用也为新时代探索群众路线新的实践方式,满足新的群众利益在思想和实践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现代中国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现代中国农民问题陈赞才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农民问题,他为中国农民的翻身解放,为改变中国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奋斗不息,并取得了卓著成效。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问题仍然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4.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论持久战》,有四个科学的预见。 预见一:必须是持久战 为什么是持久战?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15.
黎晓岚 《传承》2004,2(3):6-8
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一个部分,其最后结果,不仅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且应该同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这一点,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开始后便有了明确的表述:“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①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的同时,必须考虑、规划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并在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最终确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复杂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实际上起到了领导核心的作用,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非凡的指挥才能,从而得到了全党的认可和共产国际的肯定.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凌梅 《世纪行》2006,(6):2-4
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是毛泽东早就预料到并做着准备的。但它来得这么快,却是毛泽东所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最早建议由中、英、美、法、苏五国组建太平洋联合阵线,以反击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毛泽东预判,抗日战争的胜利依赖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日统一战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基于共同利益,美、英、中、苏等国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誓言战胜德、日、意法西斯。毛泽东领导军队战斗在抗日最前线,拥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努力下,盟国终于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观,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的理论建树。毛泽东是在中国农民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的吸引下,开始关注农民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农民观的;毛泽东选择农村,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对中国国情深刻认识的结果;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农民革命,是毛泽东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关于农民政权的观点,尽管不很突出,也不很完备,但它是新民主主义诸多理论的萌芽并为之形成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的农民政权观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形成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