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构,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核的基础上,承接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并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合理元素,积极关切社会心理、反映社会诉求人民心声,以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话语和表达方式创造性重构。中国梦的提出,正是对上述意识形态创新基本定位的积极有效的回应,也因此,中国梦毫无疑问堪称改革开放新时代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创新理论之后足以彪炳史册的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重构的新飞跃。中国梦的意识形态创新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意识形态的感性话语与理性内核有机统一的创新以及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文化整合功能的创新。厘清对中国梦的有关误读,准确把握中国梦意识形态创新的哲学基础与当代启示,是彰显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发挥其战略功能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境遇下,作为当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应该也必须反映新时代的特征、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诉求进而牢牢掌握话语权。新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坚持人民立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要突出问题意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要强化批判与反思,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要创新话语体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日趋多样化的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相互竞争与激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明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建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我们明确当代中国话语权与意识形态的必然联系,努力提升话语体系建设水平,主动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信仰融入社会生活并使之产生足够影响,寻求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动发声,强调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确保发出准确而响亮的"中国声音",增强"中国话语"的软实力,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某些方面曾经存在的被动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但是,要具有问题意识,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是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就必须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内功",这在根本上就是要聚焦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用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道路,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牢牢掌握解释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逻辑、本质特征、重要地位、世界意义及其实践成果与发展模式的总结凝练和全面阐述,是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的现实依据。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处理好原则性与自由性的问题,明确"何为价值"与"价值何为"两个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和阐释上,遵循"微观积累—中观汇聚—宏观凝练"和"宏观主导—中观布局—微观细化"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在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从话语主题创新、话语载体整合、话语主体构建、话语评价优化四个方面同向发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要求中强调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同时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提供了方法论遵循。以系统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要以辩证思维审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以及国内话语与国际话语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战略思维对意识形态话语在社会系统的整体框架下作全局性统观,在话语要素层次的结构分析中作谋划;要以底线思维守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边界、思想边界和价值边界,从而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对社会生活的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8.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对外话语和价值观念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本文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必要性"在于展示中国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价值观念,展示中国和平可亲文明的国家形象;并以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为例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可行能"路径主要有将中国道路的实践创新凝聚、升华为对外话语体系的新表述,实现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学术创新的辩证统一,打造对外话语体系的"全媒体"传播路径,实施对外话语体系的"分众性"传播方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话语体系构建十分必要和紧迫。福柯话语理论的构建取向、葛兰西"文化霸权"的"大众的同意"、拉克劳和墨菲后话语理论的多元主体"接合",为之提供了视角和切点。大众化了的马列文论话语、中国化了的西方文论话语、时代化了的古代文论话语和实际化了的比较文论话语"接合"起来,构成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再与创新的非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话语二度"接合"起来,就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有机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在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与优化方面,仍显滞后与不足。意识形态工作者应研究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逻辑及话语传播规律,优化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贯通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打通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融合理性话语与情感话语,融通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话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语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了很多新特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关注大众生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效性;要结合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和资源,拓宽大众话语权的宣传渠道和交流空间;要依照群众心理来创新话语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西方制度之外的另一种制度选择。但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改变我们讲中国故事的方式,调整我们塑造中国话语的策略,用适当的方法来叙述中国的"另一种制度选择",把中国成功的故事转换成为软力量话语。一是要使用人们普遍懂得的"语言";二是要以合乎逻辑和讲道理的方式来叙述中国故事;三是要叙述成功故事背后的制度要素,避免演变成意识形态之争。以讲好"三个可持续" (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稳定、政治上可持续的制度支撑和领导)来讲好、讲清楚中国的"另一种制度选择"的故事,从而把中国的经验转化成为基于概念和理论之上的"软力量"。  相似文献   

13.
杨雨林 《岭南学刊》2020,(3):28-34,81
中国道路是在中国社会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内生性演化的产物。因此,探寻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要从内生性演化的研究视角入手,以原创性的理论逻辑创新话语体系,为中国道路的优越性阐释提供学理支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国时代更需要围绕中国道路构建强国理论,从而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话语支撑,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思维范式的长期束缚,为原创性现代化理论和话语建设提供助力。内生性演化的研究视角要求在创新中国道路话语体系的相关问题中将目光从外部转向内部,坚持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出发,始终将外部环境作为重要变量予以考量。与此同时,要以中国社会内生性结构要素为创新中国道路话语体系的逻辑起点,论证普遍规律与具体道路之间相转换的桥梁,提炼相关核心话语和标识性概念,阐释好中国社会内生性结构要素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故事"本质上是当代的"社会主义故事",是与"新自由主义故事"具有不同价值内涵的"故事"。讲好这个故事,赋予它以具有现代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蕴",我们就会打破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霸权",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制度话语权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新时代,建构中国制度话语权不仅是坚定制度自信、将制度优势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更是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破解西方话语霸权和话语攻击的应然举措。然而,当前我国制度话语权建构仍面临着制度话语体系建设滞后、话语叙事能力不足、话语载体建设失衡、话语环境西强我弱的困境。只有从强化制度话语创新、提升话语主体效能、构筑智能媒介矩阵、参与多样全球治理等方面综合施策,才能牢牢掌握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不仅可以为提高国际话语权提供丰富的话语资源,而且可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勇气和智慧,并从文化上解构西方中心主义,推动构建话语和思想多元化的时代。通过比较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表达中国特色,把"姓社姓资"的生硬意识形态对立还原或者转化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文化问题;建构并阐释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中国话语;讲好中华文化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民族对外友好交往的故事和自强不息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要从群众诉求和时代要求出发。话语权构建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获得群众信服,话语权建设的关键在于增强话语内容的认同感、促进话语表述的多元化、强调话语宣传的个性化,话语权建设的基本路径应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创新表达和宣传方式,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袁三标  陈国栋 《思想战线》2013,39(1):118-122
话语主体依靠话语权力生产背后潜藏的意识形态逻辑实现对话语客体的宰制,这种宰制主要体现在"说什么"与"怎么说"两个环节中,"说什么"是话语主体议程设置的内容择取问题,而"怎么说"则是框架建构中的意识形态思维逻辑问题。在国际政治领域,西方少数发达国家正是牢牢地把握住了议程设置和框架建构这两个环节,才成功地实现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霸权。面对硝烟弥漫的话语权力交锋,当代中国理应厘清西方话语权力的生产机制及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逻辑,生成中国话语权力,打破西方话语霸权,以维护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竹立家 《人民论坛》2012,(12):51-53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确立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话语权,构建并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就只能是以"公正"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讲话,并按照"公正的世界"和"公正的社会"思考人类和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严昭柱 《人民论坛》2012,(12):71-72
谁能拥有国际话语权,最终要看谁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能够正确回答当今的世界性时代课题、有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主张在当今中国照搬西方的话语体系,或者主张颠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以"新儒教"作为"国教"等等是根本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