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是一年春节来.中国老百姓对过年这一古老的习俗情有独钟,在他们看来,年俗里不仅有物质的丰盛,更有文化的丰美.近现代大师们笔下的年俗,至今读来仍让人回味无穷. 丰子恺的年俗充满了温馨.他在《过年》中写道,请染坊里的伙计吃年酒,似乎是丰家过年的"序幕".送灶时,给灶君吃赤豆糯米饭,甚至拿一点糖塌饼来粘在他嘴上,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嘴多舌,讲主人家的坏话.廿七夜祭"年菩萨"是个圣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  相似文献   

2.
正寻梦人:肖鹏职业:网络工程师平日因为工作忙很少在家陪女儿,马上就要过年了,我和妻子希望能和女儿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春节。但是过年的一些礼节性的事情还是要做,陪女儿的时间又相对减少了,春节期间的安排是我一直比较纠结的事情,希望能给我一些建议。记得小时候,总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放鞭炮、放烟花,拜年还会有压岁钱。这些都是传统春节中应该有的"礼"。孩子的成长永远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过年也一个帮助孩子学习社交、学习礼仪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3.
正"年""元旦""立春"与"春节"之间有何关系?过年都有那些习俗呢?老北京过年又是怎样一种情景呢?为何年俗也应有时代性?年味儿有哪些新内涵?现代人应如何过年呢?"日日月月俗相近,岁岁年年味相异,世世代代情相连"。进入腊月后,在世界华人圈里关于过年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华人心里,过年不仅图的是喜庆、吉祥和团圆,也图的是个乐呵,要过个快乐年,也要过个文化年。今儿,民俗  相似文献   

4.
正"春节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但是今年春节,却有千千万万人选择留下,为防疫牺牲团圆,每个人都了不起!"钟南山的一段视频,点赞每一个"过年不回家的你",也让牛年春节多了一层饱含科学力量的温暖色彩。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的最大仪式感,就是团圆。但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哪儿过年、和谁一起过年,成了很多人纠结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正"你啥时候回来过年啊?""我今年春节值班,回不去了……"每年的春节,都会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必须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个节日对他们而言,只是另一个工作日而已。坚守"嘿,过年好啊,发微信咋不回呢!""大伯、舅舅给你发的压岁钱微信红包,也没见你接收啊?"那年的正月初二早上,下班走出住区大门  相似文献   

6.
正"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回家是每个外乡打拼人的心结。但2021年的这个春节,很多人都自愿选择了就地过年。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过年。为配合疫情防控,多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人们"就地过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于近日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积极营造就地过年的良好氛围,落细落实各项服务保障措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心安全过好年。的确,疫情防控需要大家齐心携手,共筑防线。每个人的付出,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的春节到了,随着21世纪社会的变化,"过年"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回家过年"。几天前听朋友讲,一个年逾60的女儿在接了年逾80的母亲一个电话后,决定今年不回母亲家过年了。不仅不回去过年,她还决定,按照母亲在电话里说的,"她死了不会通知我。当然,她的遗产我也不会要。"朋友在叙述这件事的时候,表现得还算平静,我听了后不禁心里一惊!  相似文献   

8.
春节最开心的当属孩子们了:平时妈妈不让吃的,过年了也放宽了要求,都可以吃了;平时早早上床睡觉,过年了可以晚点睡;平时妈妈总不在身边,春节也可以天天缠着妈妈了……可春节过完,爸爸妈妈们开始皱眉头了:睡觉没了规律,晚上都要哄半天才能入眠,早晨叫很多次才能起床;为了不让妈妈上班,开始撒娇、大哭大闹;孩子因为吃得太多太杂,产生了积食……"春节综合征"缠上了孩子.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人过年似乎永远离不开"吃",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春节期间第一主题。家里吃、饭馆吃、亲朋好友聚会吃,外地旅游还是吃……似乎提起吃,那就是一个盛大的欢乐颂,只是曲终人散后,很多人的身体却往往都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抗议。为此,本期健康栏目特意为读者准备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健康过大年的相关文章,其中,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高级健康管理师杨雁越在此为大家就过年中饮食营养搭配方面进行了讲解,同时,杨雁越将她过年7天的饮食搭配进行展示,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天下     
《南风窗》2012,(4):17-17
@史玉柱:企业家不愿投资实体经济,原因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行政法规上一个实体项目,要敲几十个公章,面对几千条"严禁",几百条"处罚"如果严格执法,实体企业家全要在监狱里过年。不能全抓,就出现了选择性执法。去年才取消的投机倒把罚款条例,能把一半的民间资本罚为财政收入。庆幸我退休啦  相似文献   

11.
正"就地过年",注定会让2021年春节成为一个特别的春节。对每个游子来说,"非必要不返乡"虽能理解,但独在异乡过年的孤独感会让人倍感煎熬。幸好有很多温暖的企业,对"异乡人"留人又留心,让游子们不再为是否回家感到为难。毕竟,心暖了,心安了,哪里都有家的感觉。本刊记者以物业、建筑、电商行业为样本,采访了3个企业中那些"就地过年"的职工。在企业的关心关爱下,让职工把"此心安处是吾乡"放进心间,让"就地过年"汇聚成一道"天下一家"的暖流。  相似文献   

12.
正聊起春节,有数不清美好、欢乐的记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高举酒杯的祝福声、阖家团聚喜气洋洋的欢笑声……这些都是我记忆中的春节符号与底色,也是我最看重最喜欢的传统佳节。每年过年都是不同的,但有一样从未改变,那就是团圆。那是临近1994年春节,当时国家的铁路运输还没如今这么发达,但是在这特定时间发生的人口"大迁移"早已悄然开始。人挨着人、人推着人、人挤着人、人踩着人、人压着人,被拥挤人群挤掉鞋子的,  相似文献   

13.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马上就到2020年的新春佳节,空气中仿佛开始弥漫过年的味道了。年年岁岁"饭"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春节是个思乡的节日,远在他乡的游子们,在这一天千里迢迢赶回家乡,为的就是大年夜的团圆饭,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却需要留在了自己的岗位上。曾经4年半的饭店工作经历,让我深深体验到了另一种世界,另一种节日里涩涩的味道。当时,我作  相似文献   

14.
李盛 《工会博览》2014,(3):21-21
记得小时候,总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放鞭炮、放烟花,拜年还会有压岁钱。这些都是传统春节中应该有的”礼”。孩子的成长永远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过年也一个帮助孩子学习社交、学习礼仪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5.
正2月6日,中建二局二公司宁夏臻园项目建筑工地现场,杨天宇趁着休息间隙,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手机收到了吗?用着还习惯不?大年三十晚上,咱们开着视频,一起守岁。"为坚决打好冬春季疫情防控攻坚战,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自治区、银川市纷纷倡议外来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中建二局二公司积极响应号召,由企业领导带头在银川留守过年,并引导和鼓励项目职工及工友留银过年。  相似文献   

16.
正记得小时候,母亲不止一次地给我们重复:"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过去过年,说穿新衣、吃好的是一方面,主要是过年的氛围让人回味。  相似文献   

17.
正每逢春节期间或春节过后,会有很多的宝宝去医院就医,大多数都是因为在节日期间爸爸妈妈忽视了宝宝各个方面的护理。所以,各位宝宝的爸爸妈妈,在节日里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预防。下面介绍过年应注意的八要八不要,让宝宝过个健康的新年。安全过年8要1、要注意饮食平衡。过节期间,家里免不了会天天大鱼大肉,但是,在这里提醒爸妈们,如果让宝宝吃过多的肉,会增加宝宝胃肠以及肾脏的负担。从而容易患上各种胃肠疾病,如消化不良。所以,过节期间也要注意适当清淡饮食,一定让宝宝多吃水果和蔬菜。2、要防止喂食呛咳。在节日里,宝宝也会感受到喜庆的气氛,尤其是家里来客人吃饭  相似文献   

18.
正老人坐在暖和的炕头,透过玻璃晒太阳,年轻人在院子里聊天、剥玉米,享受远离都市的宁静,孩子们在村民指导下学习剪窗花、写对联、做灯笼,享受民俗乐趣……春节期间,这样悠闲的农家生活也可以成为您的"过年新玩法"。无论是四代同堂的大家族,还是新婚燕尔的年轻夫妇,在这儿,总会感受最有年味儿的阖家团圆。皮影,这种印象里只存在遥远博物馆的文化符号,如今在乡里的大年中竟活灵活现在眼前,跟着老艺人  相似文献   

19.
正辛丑年春节,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工作在外的"游子"响应政府号召,选择了"就地过年"。这让我想起了45年前我的一段经历。1975年,是我下乡插队的第6个年头。当时,由于家人星散各地"接受再教育",已经多年没有团聚了,过年时也只能有谁算谁,反而引人愁绪。思前想后,我决定留在村里过年。我插队的村子在太行山麓上党盆地的边缘,虽然没有大山,却也贫瘠闭塞,300多口人日复一日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入冬以后,地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活计了。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的人们常说:"现在生活富裕了,吃穿不愁,每天都像过节一样。"看看现在,亲戚朋友们互相联络也越来越方便,视频、微信、电话、电子邮箱,就连写信都很少了。互联网都可以星际联系了,多远的距离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了。所以,过年的情景也就随着时代变化,淡化了许多。弹指一挥间,我也熬成了七十多岁的老太婆,步入了高龄老人的行列了。我也和大家一样,感觉这些年光阴似箭,一年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我曾经在自己闲下来时想:时间过得快的原因,可能是不愁吃穿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