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朱子平,一个中学的政治教师发现:中学生们的心扉已经向整个现代世界敞开。考试、名次、各种各样的爱抚和斥责;被人称赞的优点和无法弥补的缺陷;强烈的求知与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愉快、失望、兴奋、孤独……各种情绪纷至沓来而相互交错,许多“秘密”也由此产生。这就是现代的中学生。竞争,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忙,教师忙。能有多少人会对他们的分数以外的东西感兴趣呢? 小说、电影、电视,是他们认识人生的一个重要窗口。幼稚无知、盲目模仿、青春期的情窦初开:出  相似文献   

2.
桂希恩并非出身于医学世家,他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中没有一个人是学医的。然而,桂希恩从小酷爱运动,深知健康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他还热衷于探险,特别是探究人体秘密。因此,填报大学志愿时,桂希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济医科大学的前身--武汉医学院。桂希恩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1960年,桂希恩从武汉医学院毕业,志愿赴青海省从事地方病防治及临床医务,在那里一待就是16年。他经常一个人骑着马到处走,给牧民们治病、抽血打针、访贫问苦。在那里,他接触了鼠疫、绦虫病、乌孜杆菌等几乎青海所有的地方病,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医疗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3)
正我选择华人最热爱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纵观其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及其人生脉络,能清晰地发现:作家的心灵固然决定着他的创作,而那些被创作出来并赋予了蓬勃生命的作品,同样会反过来对人的心灵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脚本的主角,而心理学家相信,这个脚本,亦即无意识中的人生计划雏形,早在我们生命最早期便已写就,如果没有特定因素的影响,它会推动着我们走向预定的结局。因此,心理学分析文学作品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石勇 《南风窗》2012,(25):86-87
这是中国社会越来越是非不分的一个秘密,每进行一次"理性化论证",就把道德标准往下拉一次,不断逼近底线,直到颠覆。而同时,它也会加剧一个人和社会的病态,因为一个出卖自我、良知、人性的人,必然想着要去干掉道德,但反过来,道德也会干掉他。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本刊曾发表一篇专稿《高层住户,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一“秘密”的公开,竟然导致广州市出现了一门新兴的服务行当,出现了一批——从衣着、打扮、举止、神态或许可以猜出一个人的职业。但是就下面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底色     
雪小禅 《法制博览》2011,(14):34-35
人是有底色的。底色,决定人生的画卷是苍凉还是华丽。张爱玲的人生底色十分灰,灰得似一个雨天,而她独自在这雨天里,描绘的也都是灰。那灰,还带着银色的冷——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离奇事物无时不有。“电话忏悔”就是今天美国的又一新兴生意。所谓“电话忏悔”,是想忏悔的人可以免费打电话去主办单位讲出自己心底的秘密。如有的来电说:“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偷走了教堂捐款箱内所有的钱,今天感到很羞愧。”有的说:“我的丈夫给我200美元去买吸尘机,但我走进百货公司,被一只合心意的金戒指迷住了,结果我偷了一把扫帚,而把那笔钱买了戒指,如今我十分不自在。”有的说:“我在教堂事前埋藏了一个‘臭气弹’,令我前任女友的婚礼闹了大笑话,这种恶作剧实在缺德。”忏悔者打电话诉说这些内心秘密后,主办者竟将  相似文献   

8.
也许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奇怪,为什么电影院里放的警匪片都是那么的雷同,打打杀杀,了无新意,现在吴先生愿意告诉你答案。不久前,吴先生在—个酒吧里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娱乐圈人士有过一次深谈。“你能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这是一个秘密:全国只有一个人在为警匪片  相似文献   

9.
幽默浪花     
工作效率一个人去看心理医生,他垂头丧气地说:这就是人生!我出差一个月,前天发电报给妻子说我就要回家了,可是当我今天上午打开  相似文献   

10.
有关“乞丐可能比国王更快乐”的说法,已经流传很久很广了。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为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是很难产生对这个世界的乐观看法的,即使偶有快乐,也难以持久。但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正像磨难不能自发使人成熟一样,外在的物质财富也不能使人自动产生快乐。“富人的烦恼”早已不是秘密,零散的信息也表明:富人往往更加没有心情、没有余暇来享受快乐。有一流的收入,却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相似文献   

12.
总有一些员工让我们欣赏:工作中认同一种理想,愿意付出自己最大努力,并通过各种途径追求事业发展或所认同理想的实现,这就是事业型的员工. 总有一些行为让我们困惑:无穷抱怨、日渐颓废、得过且过.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待工作、职业、事业的态度不同,结果出现了天壤之别.每一个员工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当自己的职业来做?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当事业来做?什么样的职业可以当事业来做? 工作意味着岗位和职责 人的一生中,短暂的几十年里,工作了占据大量时间. 工作是一个人成长与成熟的标志,有一份正当的工作,获得正当的收入,说明你是一位生活积极的人,是一位靠自己的劳动生活的人,是一位能够承担对家庭、社会责任的人.工作可以让一个人很快地成长起来,在工作中获取的人生营养,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人生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人生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放学时间过了许久,上初一的儿子才回来。吃饭时,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晚回家,儿子神秘地对我说,他和两个同学在商量一件大事。我禁不住有些好笑,便试探着问:“你能告诉我吗?”儿子有些犹豫地说:“这是我们三人之间的秘密。”“如果我替你保守秘密,能让我知道吗?”儿子思考了一会儿,向我投来信任的目光,尔后,把他们的秘密告诉了我。  相似文献   

14.
正《盖普眼中的世界》作者:[美]约翰·欧文译者:黄贞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4月20日定价:78.00元这是一个叫盖普的男人一生的故事。盖普从出生就没有父亲,因为盖普的妈妈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人生:"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一个人住,我想要一个孩子,但我不想为此和别  相似文献   

15.
陈光标 《法制博览》2011,(10):39-39
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能让更多的人幸福快乐,这种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就像是吃饭为了营养,喝水为了止渴一样,财富留下来我们应该回馈社会上需要的人,有了财富不会使用也是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俄罗斯解密档案为根据,对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所作"秘密报告"的若干问题进行考证。赫鲁晓夫并不是"揭开内幕"的唯一倡导者,米高扬等人也曾积极参与;作"秘密报告"是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在苏共20大召开之前就作出的决定并得到了苏共中央全会的同意;"秘密报告"并非出自赫鲁晓夫一人之手,而是事先经过了苏共中央其他领导人的修改;作"秘密报告"并非赫鲁晓夫搞突然袭击",而是苏共中央领导集体有计划的组织行为;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的具体时间是在1956年2月24日深夜至25日凌晨;"秘密报告"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当今俄罗斯公众对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所作"秘密报告"仍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17.
南方朔 《南风窗》2011,(5):99-99
当一个人的人生毕业了,必须用不是很长的篇幅,将他的一生勾勒清楚,写的人如果不是有几把刷子,还真是不容易。我长年读外国书报杂志,最喜欢看的乃是"讣闻"(Obituary)。外国没有副刊随笔这样的东西,"讣闻"乃是最有文采的一块。当一个人的人生毕业了,必须用不是很长  相似文献   

18.
马未都 《法制博览》2009,(18):53-53
有人说我把我的收藏都捐了,是因为我高尚,其实是我走投无路。因为我知道把钱留给子女只会留给他们祸害。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是驾驭不了大笔钱的。人生获得生存能力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传授获得的知识,另一个是靠自己积累的知识,就是经验,而把经验传授给别人还是知识,人只能靠自己的经验生存,没有人能靠知识生存。  相似文献   

19.
时尚IN语     
《工会博览》2010,(6):55-55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不仅收视率低,而且工资不高。 谎言与誓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听的人当真了.一个是说的人当真了。  相似文献   

20.
人往低处走     
孙睿  海豚 《法制博览》2008,(18):33-33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 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 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一种心态——低调。 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为了低而低,故意太低,就是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