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囚徒”     
那天,他们去领结婚证前他给她打来电话:"我有神秘的礼物要送给你!"他兴奋地说。结果,那天她一直在民政局门口等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他来。回到家中,才知道他出事了。他去要拖欠的工资,工头只给他薄薄一叠纸币。他和工头理论,推搡之中,他们撕扯在一起,工头摔倒,头碰在玻璃门  相似文献   

2.
正1964年春节前,大约是腊八过后的几天里,一个小老太太随着父亲进了我家的门。我记得很清楚,这个老太太的发型不像我妈妈那样是剪短的,而是在后头梳了一个髻子。那天早晨天还没亮,妈妈就摸着我藏在被窝里的头说,今天不许睡懒觉,一会儿三奶奶来。当时爸爸不在家,妈妈说是在单位值班,天亮了才能回来。我不知道还有三奶奶,只知道在北京远郊的顺义老家有一个爷爷和一个奶奶,但也因为只让母亲带着回过一次老家,已经记不得他们的样子。陪三奶奶到我家的还有一个年轻些的女人,后来我才知道是堂叔家的长发婶。她比三奶奶好看多了,脸色红  相似文献   

3.
嫋嫋兮秋风     
正奶奶走了,我和爸爸没了老家。一去年八月,我回了趟老家。回家前,爸爸说这个夏天奶奶突然暴瘦。我推开家门看到她的那一刻,爸爸的描述才有了具象。奶奶本来就是个瘦小的驼背老太太,身高也就一米四几,全身的皮肤已经变得皱巴巴的,手背上的血管因为脂肪的流失变得更加清晰。现在,她更瘦了,脸颊的肉陷下去变成浅浅的小窝,深凹下去的眼眶,盛着她无神的双眼。她不方便打理头发,就把头发剪短了,岁月把她的黑发吹成了银白。  相似文献   

4.
又到了母亲的忌日,母亲离开已经整整三年了.从来不敢触及心中伤痛的我终于鼓起勇气,开始回忆慈祥可敬的妈妈…… 妈妈的骄傲 在妈妈的眼里,我是她的骄傲,一直都是. 我是幸运的.在我的农村老家,封建思想特别严重,重男轻女是其中的普遍现象.但在我们家里却不会这样,因为我的妈妈是个很有思想、有主见的女人.我们家中兄妹五人,成年后有三个孩子离开了农村:大哥毕业后去了保定,不仅过上了城市生活,还转成了商品粮户口;大姐接了爷爷的班到信用社工作,成了月月拿薪水的县城正式工;而我作为兄妹中的老小,没有任何独特之处,却不想成为了一名女军人.  相似文献   

5.
11岁的女儿突然喜欢上了韩国女团,我和爱人这才意识到,平时疏于灌输“耕读传家”的家训,孩子“意识形态”的阵地被娱乐明星占领。女儿平时比较任性,又快到叛逆期了,强制让她不看女团只会引起她的逆反心理,要想做出改变只能另辟蹊径。乘着暑假,我们把孩子送到两千公里外的老家农村小学住读一周。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在老家拉过犁,种过地,赶过车,织过布,许多农活都干过。我大概14岁开始织布。我记得那时我的个儿小,织布的坐机板高,脚够不着,家里还专门为我做了一个凳子。17岁时,我到北京做小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给木工班扫刨花,当时有个木工工长,名叫王锡田,他说我很灵巧,让我学木匠。我就这样从一个普通的木匠开始,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7.
正编辑同志:您好!去年,我从河北老家来到北京打工,被本市一家民营企业招聘为车间工人。半年多前,我下班后骑电动车去看儿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残。其后我想让单位帮我申请工伤认定,可单位说我个人资料中显示儿子在老家,我不是在回自己住处途中受伤的,不同意为我申请工伤认定。请问:我究竟能否算  相似文献   

8.
写下这个题目让我不好意思,难道一个年逾花甲的人,放着书不渎,要去琢磨这种无聊的问题?且听我慢慢道来—— 有一年去成都开会,我们那一组都是年龄相近的中老年男士,有共同的话题,聊得十分起劲,冷落了同组一位看似20余岁的女士。到青城山去玩时,她问我,你们聊天怎么不给我插嘴机会?我说,你是下一代青年团了,与我们没什么共同语言。她笑说,我都40多了,女儿都共青团了,哪还有那个时光。我吃惊地看着她那张娃娃脸,披肩发和苗条的身  相似文献   

9.
女友艾淑贤家新装修了房子。她眉飞色舞地对我说,完全是欧式风格,别有情调。她力邀我去她家参观欣赏。我盛情难却,于是便在一个黄昏,如约来到她家。到了她家门口,哇,果然不一样了,原先那扇铁栅防盗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扇招人喜欢的欧式雕花木门,很漂亮。  相似文献   

10.
日前在街上碰到一位旧时的同学,她穿着很飘逸的时装,胳膊夹着一只银灰色的皮袋,一副女强人的模样。她硬是把我拉进咖啡室,说是常在刊物上读到我论“独身”、论“婚姻”的文章,早就想找我聊聊,没想到真巧在街上不期而遇。这位同学小时候很是羞怯的,我们都叫她“兔子”。如今“兔子”全没有了从前羞羞答答的女儿态,很坦率地跟我聊起她的生活遭遇来。原来中学毕业以后,她去了插队,后来招工回城,跟厂里一位工人结了婚。不知怎么搞的,她那丈夫又跟别的女工胡来,她一气之下跟他离了婚。后来又从厂里“跳槽”到商业部门工作,前两年中国时髦办公司,她又跳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1996,(6)
夏天的太阳总是来得早些,早晨,刚进办公室,太阳便透过玻璃窗温暖地照了进来。 比太阳来得更早的是一个女孩,她站在办公室门口,瘦瘦弱弱的样子,衣着很朴素但很干净,手里拿着一本《南风窗》。开门的时候我问她“您找谁?”,她脸红了一下轻声说句什么我也没听清。我请她进办公室来,她躲在门口轻声细语地问:“这儿是不是有个‘城市故事’?” 我请她坐在办公室简陋的“沙发”上,问她有什么事,她低着头把手中那本《南风窗》摆弄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说:“我是湖南来的,在广州给人家当小保姆。”说完又红了脸低下头去一声不吭了。 原以为又是小保姆有了什么心事,被主人家欺负了?干得不开心?一个人呆在家中太闷了?或者爱上了主人的兄弟朋友之类的事情,自从“城市故事热线”发了一个小保姆专题之后,我收到了不少小保姆打来的电话,基本上都是这些情况,不过亲自找上门来,还是第一次。 费了好大的劲,我才和这个腼腆的姑娘谈了一会儿。原来,她去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本来想再读一年多考一次,但家人说她已经18岁了家中环境又不好不要再为家里增加负担了,于是她只好十二分不情愿地来了广州当保姆。 姑娘说她从小喜欢文学,一心想继续读书,她看到“城市故事”中刊登了一个小保姆考上大学的文章后,很想学那个小保姆,利用业余时间读点书,只是不知到哪儿去读,于是来《南风窗》“城市故事”问一下。 她的话令我深受震动,自从那篇《王晓敏,现代都市童话》发表了之后,“城市故事”收到了许多想继续读书的来电来信,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地来广州的打工仔打工妹,她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城市未来的希望。 随后,我们打了许多电话到有关部门,只是许多业余大学或电大招生都要本地户口或本地就业证,不知道哪个学校可以接受这个一心想读的年轻人?而她当保姆的那家主人也不想她出去读书,怕影响了家务,但她并没有灰心,还在继续努力,希望她能感动我们的有关部门,给她一个机会。 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所编发的“城市故事”已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求知欲望,令他们开始了对知识对人生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听说陈二平同志出差时,胳膊摔坏了,我便到她家去看她。 一进门,见她的右手吊着绷带,客厅的桌子上,是一堆凌乱的草图。 陈二平说的第一句话是“还好,没有影响工作。” 陈二平是北京广播器材厂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这次,她是在去东北某海军基地执行任务,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呆住了,想起她路过校门口时的微笑,那微笑一定是在喊:"爸." 那时,我在镇上一所小学任教,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几乎没见过她笑.我去过她家,是一座低矮且昏暗的黄泥屋,她的父亲总不在家,问起她的母亲,她的眼圈立即红了.她的成绩一般,上课不声不响,下课总第一个冲出教室,家长会时,唯独点到她的名字没有家长起来响应……周末又再次来到她家,她总有个监护人吧,我决定耐心地等.  相似文献   

14.
我到公安局上了一辈子班了,曾有二十七个年三十儿都是在执勤点上.然而,今年轮岗到纪委部门,终于没有被安排到热门的执勤点上.但作为单位领导,还是被安排在顺义公园门口备勤.到了单位,纪委值班室里出人意料的清闲,机关大门口的洗车场也难得暂别了拥堵和吵闹,大门口的小卖部也早早地打烊回家过年了,边上的沙县小吃早在十几天前就回福建老家了,这把我的饭口的事儿给愁住了,啃着两片硬硬的面包,踱步来到纪委办公室,办公桌上摆着一盘花生、一盘葵花籽、香蕉、桔子之类的,原来这是领导自掏腰包给这帮在岗值班备勤人员准备的年货,一股过年的暖意也顿时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这个街区,有一位我一直敬仰在心却不知道姓名的女人。从我开始记事,到我结婚,到我的孩子也背起了书包,从没有见她停歇过,无论是寒冬或酷暑,无论是清晨或黄昏,在我匆忙来去的路上,总能看见她。  相似文献   

16.
残酷的慰问     
《南风窗》2016,(4)
正前些日子,正在云南采访时,我一天就接到了家里的3个电话,主题是:赶紧回广西老家探望、慰问堂嫂。早上,先是我母亲来电说,堂嫂病得很严重,全身浮肿,情况危急,让我赶紧回老家探望。说着,电话那头,母亲开始念叨起堂嫂的好,比如帮我们家种甘蔗、插秧、挑水等。似乎堂嫂的生命,即将结束。中午,我哥也来电说,"堂嫂的情况很不好",暗示我速回。晚上,我姐又给我来电说,她和姐夫将连夜从南宁赶回看堂嫂,怕错过了,有遗憾。完了,她不忘补充一句:堂嫂对我们家不错,帮过很多忙。  相似文献   

17.
恐怖商场     
倪匡 《法制博览》2010,(14):38-38
母亲一天比一天老了,走路已经显出老态。她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匆匆回去看一下她,又匆匆离去。那年我去外地出差,去了好长时间。我回来时母亲高兴极了,她不知拿什么给我吃好,又忙着给我炒菜。“喝酒吗?”母亲问我。我说喝,  相似文献   

18.
刚刚中专毕业的王新鑫,却放弃了自己的幼师专业,从河北老家跑到了怀柔区琉璃庙镇白河湾的一个民营度假村,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员.原来,她从一老乡处得知,这里的工资不但有保障,还给上保险,对于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可算解除了后顾之忧.今年"五一"期间,小王的哥哥、嫂子特意来度假村旅游."别看我只在这里工作了3个多月,但老板仍然给他们打了八折.因为,这是我们签订的工资集体协商中明文规定的."  相似文献   

19.
政治,三种人     
石勇 《南风窗》2013,(4):9-9
刘小娥是一个来自湖南衡阳的菜贩,35岁。每天,她从早上5时开始,就出现在广州的一个菜场里,直到晚上9时左右收摊回出租屋。有时候,我去她那儿买菜,时间如果不急,总会坐下来和她聊聊天。而这种聊天,似乎也成了她倾泄生存艰难的一种方式。很多话题,总被她转换到生意不好做,很辛苦上面,然后就是沉默。职业的习惯,使我有时候会主动聊一些"国家大事",并努力和她的生活联系起来。但结果是话题无法继续—事实上,她的生活和这一切非常隔膜。她不知道中国人大制度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上月京珠高速公路发生车祸,39名伤亡人中,多数是从农村老家来城探望父母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城里打工,孩子趁暑假找寻亲情,不料讨得片刻亲情,竟葬送了小小生命。笔者在医院见到一个16岁的小女孩和她的父亲。女孩跟祖父母在湖北老家读书,这个暑假,她和往年一样带着弟妹南下看望父母。车祸就发生在他们回去的途中,弟弟已永远离她而去。女孩的父亲说,他不是没想过将孩子接过来,但这边的公办学校学费太贵,相对低廉的打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