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大到位,这绝不是一个只是旁观、期待的事,也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事。当我们发现这些代表我们利益的人有着法律规定的“惊人”的权力时,我们要问的,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自己:为把这些权力从条文变为现实,我们能做些什么? 去参加投票,去认识你的代表,去向他诉说你的要求,去听取他对选民的述职报告,去做你能做的一切。代表们需要你的力量——来自人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当去认识黑暗中劳作的人(无论他们活着还是死去),询问他们的姓名、家庭和曾有的希望(难道他们不是为此,才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黑暗?!),感谢他们担当了这么多的痛苦,以便把人类放进光明的境地;我们应当抵挡人的心中由于无知或残忍而滋生的黑暗,因为这种黑暗,将给人与人之间,带来更多非人的黑暗,制造无数沉默的牺牲。最后,我们应当挽救这个似乎是暮色沉沉、景气已逝的行业。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16)
正在准备这期封面报道时,我听到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师、学者和思想者说:"我一生中从未遇到像现在这样复杂的时代。"时代的复杂并不仅仅与一个因素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而可能是各种变量的总和。对于人文知识分子来说,哪怕在世界范围内,都到了一个转折点,也应该要思考:人类将何去何从,人文知识分子还能做些什么。这个命题和我们每天的吃喝拉撒并无关系,但也许我们内心深处知道,并非如此。作为编辑和写作者,就像电影《星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选择去朝鲜?不少中国游客的理由是这样的:再不去,等这个国家改革开放了,就看不到了.而飞往平壤的航班上,坐在记者身边、来自湖南的一位老太太说,她家老头提议要去朝鲜"忆苦思甜".还有人承认是因为对这个神秘国家"好奇",当然,也有游客像一位北京女孩那样,只想在长假里找个近的、能躲过国内"人海"的去处.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0)
正南海出版公司2016年4月版《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自传,马尔克斯在书中深挖他极为丰盛的记忆。《活着为了讲述》充满一种热情的怀旧,占据他所留恋的那个世界的是:爱、音乐、死亡、荣誉和家庭。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正《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一种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愤怒不是原罪,愤怒帮你捍卫你的利益,你要做的,不过是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愤怒,而不是把从A那里受的气对着B发泄;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而不是自我欺骗"我很好",把伤痛藏起来;拒绝内疚的实质其实是想保留"清白感",把内疚转嫁给别人;恐惧,是在教我们认识自己的处境,教我们分辨真正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人在饥寒交迫时,首先是要活着,为生存而奋斗。温饱之后,他会问:"为什么活着?"社会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总是循序渐进的。今天,当中国经济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成为世界第  相似文献   

8.
微天下     
《南风窗》2013,(1):15-15
@马靖昊说会计:善良是人性中最优秀的品质,善良的人是人类中的贵族。但善良也要有力量为后盾,没有力量为后盾的善良,人们会当你成傻瓜去欺负,有力量为后盾的善良,人们会当你为极品去欣赏。不管是被欺负还是被欣赏,你永远要秉持一颗善良的心,努力向上吸取力量,要相信,善良的人最终会强大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力量是什么 ,我们缺少的是什么 ?政治权力是完全够了。……俄国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的经济力量完全足以保证向共产主义过渡。究竟缺少什么呢 ?缺什么是很清楚的 :做管理工作的那些共产党员缺少文化。应该承认 ,也不怕承认 :百分之九十的负责的共产党员已被派去干的并不是他们现在就胜任的工作 ,他们不会干自己那一行 ,现在应当学习。如果承认这一点 ,而我们又有充分可能做到这一点———从总的国际形势看 ,我们有时间来得及学会———那我们就无论如何要做到这一点。———列宁▲夺取全国胜利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  相似文献   

10.
尉群 《工会博览》2012,(36):4-7
"9317.55元!"2012年4月24日,当北京市燃气集团职工彭师傅拿到这笔钱肘,他激动地说:"这下可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不是他的五一过节费,也不是工资奖金,而是给予他的住院津贴、住院医疗和医疗互助保障金.对于之前还在为巨额的医疗费用而愁眉不展的彭师傅及他的家人来讲,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减轻生活负担的意外之喜.这份惊喜来自于"暖·互助"——《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而彭师傅正是这个计划的第一位受益职工.如今,全市已有39万职工受益,赔付金额达5705余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隔离重任在肩,团结一心应战。世上没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光汇聚成星河,变成最美的"逆行者",来自东城区总工会的22名干部是这场战"疫"中坚强的幕后力量。"灏子。""妈。""我不是妈妈,我是怀柔隔离点的王阿姨……"放下电话,现场副总指挥王萍的眼眶红了,她说:"他才19岁,比我儿子还小10岁,也叫  相似文献   

12.
不管你如何强烈地希望健康长寿,吃药进补,照样可能百病缠身,自减寿数.假如日常生活中可能尽量摒弃"五难",就有可能登上长寿之巅.名利不去为一难 老子曾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就是说人们不受利欲的引诱,不作过分的奢求,这既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如果不是这样,为了名利而千方百计,日夜钻营,只能是心劳日拙,导致百病丛生,丧志折寿.但愿每一个人都学会在平平淡淡中细品生活的甘泉,做人要戒贪欲邪念,做到"行也要安然,坐也要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粗茶淡饭乐陶然".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
正我们都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这个"人",包括了"我",但更多地指"他人"。在《让直觉和世界的真相相通》(见本刊2015年第26期)这篇文章中,我在破解著名的"电车难题"时说,"岂能尽如我意,但求无愧于心。"在到底是让失控的电车按既定轨道撞死5人,还是由我们选择拐向岔道,拿无辜的1人生命去救5人,我们都是极其痛苦的,是无法尽如我意的,但再痛苦也得选。这个时候的判断标准就是"无愧于心"。这两句话,都在说:我们对做一件事最终应该听从的,不是头脑的想法,不是他人的意志和压力,而是我们内心的声音,是内心深处的直觉。这是一  相似文献   

14.
‘马奇诺防线’是二次大战前,法国为防备德国而耗巨资建的永久性军事工程。而忌妒,也曾被一些人别致地称为‘中国的马奇诺’,‘具有永久的不可逾越性’。但今天可以说,这一纵深宽阔的防线正在被竞争所突破。‘有些人硬是有钱,凭的什么!而我们……’这种忌妒在许多广州人心中己开始淡化。许多人对‘发达’者不是忌妒,不是绊跤,而是承认对方比自己优越,更希望自己也能挤身于‘发达’行列。挤不上、哪怕小小地‘发’一下都好。目下友人相聚,常常问上一句:‘喂,有什么信息吗?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夏天,从幼儿园回来的孙子高兴地对我说:"爷爷,我有手机了。"我说:"你要手机干什么?又不会打。"孙子说:"爷爷,我会打。"我说:"你会打也不能要,你怎么带呀,丢了怎么办?"孙子说:"爷爷,丢不了,我带手腕上。"我说:"又不是手表怎么带手腕上?"孙子说:"这是能打电话的手表,能带手腕上的。"孙子给我说了号码,果然能打电话。家里除了座机,儿子有两部手机,儿媳、老伴和我都有手机,现在上幼儿园的孙子也有了手机。全家五口人六部手机。看到这种情景,  相似文献   

16.
许春华 《南风窗》2013,(25):78-80
李光耀曾说:"新加坡所建立的制度,不是假设没人会贪污,而是确保一旦有人贪腐,必会被揭发并被处罚。"尤其是,一旦因贪腐入狱,哪怕入狱一天,辛辛苦苦积存一辈子的公积金,包括养老金将全部丧失,这是一项非常重的惩罚。  相似文献   

17.
高志坚 《法制博览》2009,(12):20-20
世界不会因为新意迭出的口号而变得更好,却会因为对美好的保守、对底线的坚持而变得更好。前提是,我们明白要保住什么、守住什么、坚持什么。创新是一种政治正确,一种时髦,哪怕创新的结果再烂,似乎也好过保守。创新与保守是一对反义词或有世仇吗?不是。相反,保守是创新的最佳伴侣和坚强后盾。甚至保守也可以成为创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前言:提起"四大名著",有人常说:"读红楼,要过情关;读水浒,要过利关;读西游,要过欲关;读三国,要过争关。"这反映出在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下,人们对古代"四大名著"价值取向的客观态度。研读好"四大名著",不仅能为我们提供阅读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也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那么,今日"四大名著"说与古代"四大奇书"说是怎样一种关系?古代"四大奇书"之说是"捧"和"骂"出来的吗?为何"四大名著"之说流行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9.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人员的根本,不是财富,不是地位,而是责任心。鄂尔多斯北京工厂创造了280名员工24天生产87000件羊绒衫的奇迹,这奇迹的背后有一支英雄的团队,更有一种来自这支英雄团队的凝聚力量。近年来,在来自一线直接反映职工生产和生活面貌的稿件日趋减少的情况下,这篇报告文学的出现令人欣慰。作者在深入采访企业领导、职工的基础上,以多种表达形式,以富有激情的语言和多个鲜活事例为依托,洋洋洒洒几万字从多个侧面反映了鄂尔多斯北京工厂的发展前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团队协作精神及职工的无私奉献,使人在受到鼓舞的同时也引发了深思。和谐是社会的基石,作为社会细胞的企业的稳定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并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正是从这篇文章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和谐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18)
正人生来是做什么的?难道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周而复始卖命地工作,难道就是为了薪水?"当我们谈到《沉思录》的最后一段,即说从人生的舞台退场的一段,我们就感到忧郁,因为这就是人的命运,在劫难逃。即使你觉得你的戏还没有演完,新的演员已经代替你成为主角了,这里的忧郁就像卓别林所言的《舞台生涯》中的那些老演员的心情,苦涩而忧不无欣慰,黯然而又稍觉轻松。"而同时,"我们又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