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代流传的法书名画是我国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古代艺术家智慧的结晶,代表了我国独特的艺术传统、审美趣味和民族气质。在封建统治时代,法书名画是各朝统治者内府收藏的重要部分,同时也被民间收藏家永世珍存。清代皇家对法书名画的收藏是继北宋徽宗宣和内府后的最大一次集中。乾隆六十年,清皇室所藏书画数量已蔚为壮观,计有万余件之多,  相似文献   

2.
正前言:提起"四大名著",有人常说:"读红楼,要过情关;读水浒,要过利关;读西游,要过欲关;读三国,要过争关。"这反映出在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下,人们对古代"四大名著"价值取向的客观态度。研读好"四大名著",不仅能为我们提供阅读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也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那么,今日"四大名著"说与古代"四大奇书"说是怎样一种关系?古代"四大奇书"之说是"捧"和"骂"出来的吗?为何"四大名著"之说流行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在传统国学"六艺"中,"礼"位列第一,充分说明了中国人重视礼仪的传统。讲礼仪,我们就不能不学习一下古代士者必读之书——《礼记》。《礼记》亦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五经"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生动流畅,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中华礼仪之美。今儿,主讲人艾君就与大家一起聊聊关于《礼记》的一些话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历代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正统和居于主流地位的法思想——儒家法思想,其核心内容为"仁"和"礼",实质是礼法共同体,价值准绳是义。本文借鉴思想史、社会史的方法,首先阐释了儒家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儒家法思想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儒家法思想的现代价值,借鉴和继承其精华,探求对现代法制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许多研究国际战略学和国际事务的西方学者开始以极大的兴趣关注一部中国古代兵书。这就是号称中国"兵家圣典"的《孙子兵法》。本文作者系美国密执安大学政治系博士研究生,曾于1983年和1990年两度来北大进修,对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作过比较细致的研究。这篇文章在探索《孙子兵法》有关学术问题方面反映出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视角和研究方法,对我们汲取我国古人的战略智慧,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代东亚朝贡体制所体现的"大一统"与"天下"观念妨碍了古代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这一体制或华夷秩序并不以平等为基础,也并非完全依靠和平方式建立和维持,一旦有人挑战这种秩序,朝廷不惜使用武力,这与现代国际关系理念背道而驰。朝贡体制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向性,是帝制政府彰显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工具,朝廷希图彰显"万邦来朝"盛况以显示威力、渲染太平、满足虚荣心,但却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厉行海禁,毁灭了中国海商一度取得的成就,从而使当时的中国在相当大程度上在大航海时代即将到来时却失去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一些理念和构想与实际运作中的朝贡体制之间有明显差距,不应夸大这一体制对中国今天对外关系实践与理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软法理论总体上学术创新性不足,但也存在特定的价值.该理论从行政法学研究的视角转换到社会中没有强制执行力的行为规范上,以"软法"概念取代社会规范,进而试图挑战突破法律理论概念限制,并划定具有学科研究特点的软法范围,但其实质是一种学术研究"新瓶装旧酒"的方法.因为传统的法律和社会规范的法学理论,可以覆盖这一公法研究进路及其...  相似文献   

8.
罗慰年 《南风窗》2012,(16):90-91
这算不上大卫·林奇式的鬼怪悬疑电影,却是一部政治隐喻片。美国林肯变成了打鬼的"钟馗"。这种似真似幻的切换,源于对人民权利最深刻的关怀。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钟馗打鬼的故事。这是一个中国人都很熟悉的豪杰人物跟魑魅魍魉斗争的经典故事。鬼怪,在中国文学中,是重要的元素。《聊斋志异》就是一本专门谈论鬼怪与人互动的书。《阅微草堂笔记》也谈论了不少鬼怪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相信鬼怪,并且  相似文献   

9.
王贺 《南风窗》2013,(18):96-96
谈及"近代",正如这一暧昧的语汇本身,其历史意义也是暧昧意味十足前有漫长亦可骄傲的"古代",后有仿佛开天辟地一般的"现代","近代"俨然可有可无的铺垫,向来多被略去。但"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没有"近代",何来"现代"?显然,对于许多读者而言走出"古代"阴影或"现代"神话,阅读"近代"便尤为必要。但到底该如何阅读"近代",海内外第一流文史学者一致认为,须从阅读经典(或曰"原典")开始。不过,现代读者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2,(26):3-3
水井坊·典藏,融合元、明、清三朝二十八代大师精湛技艺,以古老的传统工艺与文化,演绎当代高尚生活的品质与追求,为您营造非同凡响的中国高尚生活体验。六百余年典藏传香水井坊,源自公元十三世纪,一直典藏着中国白酒工艺和传统酒文化精髓。水井街酒坊,经国家文物局确认是我国发现的古代酿酒和酒肆的唯一实例,将水井坊的酿酒历史推至世界蒸馏酒史的源头,堪称"中国白酒第一坊"。整座酒坊犹如一瓶典  相似文献   

11.
赵坚 《南风窗》2010,(12):86-87
<正>日本古代自然灾害频仍,经常发生食粮匮乏,为了减少"口粮"负担,老人和幼子首当其冲。弃老戕幼,这在以"孝"、"仁"为人伦中心的古代中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中日恢复邦交以来,"一衣带水"就成了形容两国距离的"专用词"。的确,乘坐一个半小时的飞机,就能从上海飞到大阪;两国的旅客往来,光上海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一天飞往日本各地的航班就有近百个。根据日本官方的统计,2009年到日本旅行的中国大陆游客超过100万人  相似文献   

12.
犯罪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中国古代的前贤先哲们就有许多关于犯罪预防思想的精辟论断。而作为一门学科,犯罪学发端于西方,中国古代犯罪预防思想与西方犯罪控制理论既有较大差异,又有很多内在的联系。当前为解决西方犯罪学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就有必要把我国传统中有关犯罪的思想融入到西方犯罪学理论中,进而为西方犯罪学在我国的本土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历史链接。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承载着对青少年这一群体如何进行犯罪治理的概念,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概念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在青少年犯罪概念诞生前,我国对青少年犯罪采取的是一元化的刑事政策。伴随着西方juvenile delinquency概念及其知识谱系的启蒙,国家逐渐开始对少年这一群体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但在其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却被我国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事实所建构。青少年犯罪概念的建构,不仅使得我国重视并科学化理解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可能,而且还具有包容juvenile delinquency知识谱系的功能,使得有关少年司法的理念能够通过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载体顺理成章的进入中国。然而,这种"暗度陈仓"的方式,不仅为青少年犯罪概念争议和理论分歧埋下隐患,也使得青少年犯罪的治理结构存在二元张力。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治理结构既非一体化治理,也非二元化治理,而是少年与成年二元混同治理结构。随着少年司法在我国渐臻成熟,尤其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面修改,"少年"与"青年""犯罪"与"非行"在概念和知识谱系上的分离不仅必须,也是必然。这也意味着,青少年犯罪二元治理结构混同模式到了必须分离的时候。少年与成年犯罪的二元化的治理结构转型不仅关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的准确定位,还关乎未来的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工会博览》2013,(9):60-60
春季,居家过日子中,经常给室内消毒,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 空气清洁消毒法.室内空气想要保持清新,必须经常开窗通风换气,特别是春季更应注意.每次开窗15分钟~30分钟,使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 煮沸消毒法.煮沸,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变性,消毒时间要从水沸腾后开始计算,经过15分钟~20分钟便能杀灭一般病菌,小儿的食具,以及能煮沸的用具,如奶瓶、碗筷、匙、纱布、毛巾等、病人每次用过的餐具和某些儿童玩具适宜采用这种方法消毒,被消毒物品要全部浸没在水中.  相似文献   

15.
2016年我国就已经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在该法中用大量篇幅来引入人身保护令这一制度,意味着我国开始重视家暴这个问题并开始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该制度的引入打破了以往"法不入家门"的局面,使公权力介入到家庭生活中来,能够更好地保护受害者。最近,家暴问题频频上热搜,这也从侧面表现出该法施行至今所暴露的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案例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人身保护令制度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13)
正政商关系和政治人脉乃是风险太高的成本,靠着政商关系来经营工商业,台湾已发生多起高达百亿以上的经济犯罪案件,它的代价都必须由人民支付。古代中国人都很懂人情世故,这是人们的处事哲学,它沉淀在民间俗谚里。古代民间商人就有一些谚语,例如"小富由己,大富由天";官场中人则有"朝中有人好当官"等。人们都知道靠着自己的努力可以致富当官,但若想要成为大富大官,就必须有"通天"的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提到工匠精神,不免会有人想到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以为工匠精神是舶来品。事实上,我们中华民族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民族,这一点在我们的古代寓言故事中就有体现,"庖丁解牛""匠石运斤""神工意匠"等故事都反映了我们对于工匠精神的崇尚之情。而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经开区的企业匠人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仁政”思想与我国古代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政”思想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政冶法律思想之一,其对我国古代刑法的制定与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古代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在“仁政”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古代法律在刑事责任年龄、逮捕、审讯、收赎、监狱管理等方面给予犯罪未成年人诸多宽待,同时还通过强制性的规定推动宗法家族对未成年人的教化和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判例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秦朝就有"廷行事",汉朝的"决事比",宋朝的"断例",明朝的"固事生例"及清朝的"以例断案",民国时甚至直接称之为判例法,发展到今天的中国,虽然我国已无判例法之说,但是判例却是无处不在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指导制度,正是这一制度在当代的变化和发展。指导性案例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争议和问题,本文从指导性案例实施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比域外相关判例法制度中值得我国行政审判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加以梳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问题上,古代政治模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它包括相互关联的四个环节:一个"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一支"明君贤臣"的执政队伍;一种"居安思危"的政治文化;一套"整肃吏治"的监察制度。这个政治模式虽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但也包含着古今国家治理的某些共性,其中的合理元素经过吸收改造可以为我们克服中国当前的"四个危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