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5月开始正式施行。北京市垃圾分类驶入法治化轨道的1个月以来,成效如何?问题在哪?已经取得经验的上海市,在立法前就通过多方探索后发现,"党建引领"和"定时定点"最为有效,因此立法明确了分类责任在居民,并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组成工作组,共同唤醒居民责任。同时,上海市严格执行"不分类,不收运",倒逼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城管执法、考评结果公开,让全社会知道政府的决心和信心。上海市不断吸收采纳市民的合理化建议,完善考评指标和配套设施,让垃圾分类最终获得了民心。  相似文献   

2.
正线上宣传、线下培训、企业宣传、党建引领……连日来,平谷区总工会推出多项举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线上宣传方面,平谷区总工会利用微信"平谷工会"公众平台、 QQ群,在节日期间及时推送垃圾分类信息,提高职工垃圾分类意识,引领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此外,平谷区总工会还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利用本单位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第一时间进行转发,  相似文献   

3.
正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5月实施以来,西城区各级工会多措并举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团结引领西城职工积极投身于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中,有力地把垃圾分类宣传的"接力棒"传向更广大的职工群众,提高西城区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将"两桶一袋"送到幼儿园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首发路产分公司工会干部变身为"宣讲员",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他们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垃圾分类知识微课堂、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折页、张贴宣传海报,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变身"守桶人",指导垃圾分类落实。他们还以面对面讲解、互动体验小游戏等环节,带领职工在工作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为进一步帮助职工加强对垃圾  相似文献   

5.
正为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效实施,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让广大职工、居民逐步成为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宣传者、践行者、监督者,自6月初开始,马驹桥镇总工会组织职工志愿者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垃圾分类职工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活动开展以来,马驹桥镇总工会组织职工志愿者多次深入香雪兰  相似文献   

6.
正全民战"疫"期间,大家"宅"在家中,生活垃圾增量明显。同时,大量用过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等也成为新的垃圾增量,废弃的口罩等防护用品该怎么扔?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危害到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安全。除了政府部门实行多项举措之外,我们作为普通人,做好垃圾分类,就是理所当然的分内之事,也是帮助社会把有限的医疗废物处理能力用在疫情防控的"刀刃"上,共同筑起牢固的抗疫防线。所以,有必要强调的是,做好垃圾分类和居家防疫一样,是疫情防控链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而从更长远角度来看,做好垃圾分类,也是提升公众生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生活垃圾分类新规自5月起正式实施。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初始阶段,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让人们学会垃圾分类。于是,在很多单位和社区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负责告知垃圾分类信息,定期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他们指导市民分类投放垃圾,并伴随着恶臭对投放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他们因为辛勤的付出得到尊重,也常常遭遇市民的不理解和冷嘲热讽,甚至是辱骂……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本期的聚焦,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各地工会     
正上海: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宝宝屋"日前,在上海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上海市总工会积极回应委员提出的"关于恢复宝宝屋"的提案,表示将调研论证企业开办托幼机构的可行性,推动有条件的园区、企事业单位建立托幼机构或设施。"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全面推开,而如何让政策落到实处,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据上海市卫生计生部门预测,未来3年上海在园儿童总数最高或达70万人,比当前增加约17万人。"‘全面二孩’政策对促进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是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创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垃圾分类,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健康事业。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北  相似文献   

10.
阳敏 《南风窗》2008,(6):35-37
英国政府去年拟征收"垃圾税"遭遇公众抵制而失败。中国,有关税费方案正在积极酝酿之中。有人问:什么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罢工?答案是:环卫工人罢工。如果城市无人清扫。人们将生活在垃圾城堡之中,情状不难设想。人们随处制造着垃圾,却常不以"垃圾"为意。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曾打出"绿色奥运"的旗号,承诺届时"城市垃圾将全部进行安全处理,垃圾资源化率将达到30%,分类收集率将达到50%"。如此庄严的承诺。让公众开始关心"垃圾"话题。实际上,不论2008年之前,还是2008年之后,垃圾问题都是困扰中国城市生活的重大难题。那么,北京垃圾处理的现状如何?"垃圾减量"的根本出路,是否在于征收传说中的"垃圾税"呢?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言,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平谷镇总工会组织辖区40余名工会志愿者,开展了"志愿服务引领新时尚生活垃圾分类齐动手"主题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共同建设文明美丽家园。此次活动以宣传、示范为主,志愿者们在各单元门口及周边商户张贴派发垃圾分类宣传手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家面向全球的IT咨询、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博彦科技公司现有职工1800余名,办公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吃完工作餐后主动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保持餐厅垃圾暂存区干净整洁,已经成为职工的一种生活习惯。"工会主席许萍表示,博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近日,通州区西集镇联合工会组织57个村同时进行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指导活动。西集镇联合工会服务队志愿者们来到村民家,将垃圾分类宣传册交到村民手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对一"地向村民们讲解垃圾分  相似文献   

14.
田磊 《南风窗》2008,(6):30-34
策划人语与部分西方国家乐于将奥运政治化不同,中国公众显然抱有更为切实的想法——希望奥运会带给北京乃至中国的不止是17天的变化。其实,每个奥运问题背后都是中国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奥运会只不过把这些集中呈现在17天而已。绿色奥运的背后,难道不是如何建设一个绿色中国的更艰巨的挑战吗?据专家预计,奥运会期问将产生1万吨以上的垃圾。垃圾处理是绿色奥运的重要一环,北京曾庄严承诺:"到2008年城市垃圾将全部进行安全处理,垃圾资源化率将达到30%,分类收集率将达到50%。奥运会垃圾全部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回用率达50%"然而,这17天的垃圾总量,也不过与偌大一个北京城的垃圾日产量相当。而中国2006年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亿吨,2/3的城市被垃圾环带包围。政府在解决垃圾问题上不可谓没有教训。在民众中开展环保教育、推广垃圾分类,结果人们却找不到分类垃圾箱,而运输车更是把所有垃圾一股脑装进车厢,原来整个城市的垃圾分类系统全靠外地拾荒者支撑。再者,城市规划未能充分考虑垃圾处理的环保需要,置环保部门的意见于不顾。循环经济说到底是一门技术活,不但要求科技实力,更要求精细管理。而中国一旦要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首先被民众感受到的改变,仍然是收费增税。作为垃圾处理系统工程的一揽子计划与未来资金流向,民众仍未知情。随着中央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倡导以及城市土地价格的攀升,与兴建传统的垃圾填埋场相比,地方政府更有动力建设垃圾发电厂。目前该行业在全国已呈遍地开花之势,相关的统一标准却付之阙如。希望北京绿色奥运关于垃圾处理承诺的践行,能够为中国更广大的地区提供良好的范例,无论在系统处理、标准制定还是与居民的平等协商谈判上。  相似文献   

15.
<正>如今,垃圾管理已成为影响北京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北京市建成小区的生活垃圾平均日清运量逐年增加。多年来,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但垃圾快速增长带来的处理压力仍将长期存在。用专业精神解决垃圾问题"蓝色光标"试水"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市、区总工会  相似文献   

16.
正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工厂、走访企业了解复工复产情况、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近日,门头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陈波带领"劳模帮帮团"赴区内私营企业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召开复工复产调研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在垃圾分类、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北京环卫集团18家京内分、子公司职工代表和职工家属共1000余人,汇聚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参与第三届"城市因我更美丽"——垃圾分类我带头、我践行、我示范徒步走活动,号召市民树立垃圾分类理念,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应有贡献。活动启动仪式上,集团工会副主席王京平表示,北京环卫集团作为我国环卫产业业务链最完整、规模与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全国垃圾分类热潮的掀起,"零垃圾"这个有助于垃圾源头减量的概念或许大家已经不陌生了。但是,鉴于长久以来生活习惯的原因,可能大部分人仍觉得很难有动力去落实、去行动,更是难以想像一家四口人一年的垃圾,用一个罐子就能装下。"零垃圾"与"断舍离"有异曲同工之妙,最早由一位叫比亚·约翰逊的法国女士提出。她的倡导是尽量不制造任何垃圾的"苛刻"生活,利用各种手段为地球"减负",比如杜绝使用一次性商品,把多余的物品转赠他人,或者捐给慈善机构,把生活中可降解的垃圾进行堆肥处理。  相似文献   

19.
正"垃圾分类不是光贴几张海报、在电视上喊喊口号就可以的,更应该入户宣传,做好知识普及。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相关知识纳入幼儿园、中小学课程。""医药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的外迁,势必会带来药企研发与北京地区临床研究脱节,有可能会在未来影响北京地区的医疗创新水平,不利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社区青少年是特指具有上海市户籍,年龄在16至25岁周岁,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就学、缺少监管的青少年,目前上海约有社区青少年6.3万人。2003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转发了《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员会关于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意见》的通知, 正式决定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将社区青少年工作列入预防犯罪工作体系的三大基本构成部分之一,并确立了"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总体思路。随着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深入发展,将社区青少年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和社区青少年工作实际部门的共识,并引起了立法机关的关注。上海市人大于2003年11月提出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03-2007年)》,将"社区矫正和青少年事务管理方面的立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之中。2005年1月,团市委又向人大提出了《加快立法调研,尽快出台<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条例>》的议案,建议加快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本刊特邀请社区青少年工作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部门同志,对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及其法治化问题展开笔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