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警察类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不能盲目地照搬国外或理工技术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目前对我国警察类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研究的人较少,从我国警察类高职院校办学现状分析,研究适合警察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警察类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办学层次结构不合理;招生政策计划性不强,标准不统一;就业机制不适应警察队伍建设和警察类院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合作办学存在难度。完善警察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需要提升警察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在招生就业方面实行定向招录,择优录取;改革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与行业深度合作。唯此才能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2.
按照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结合警务工作的现实需要,目前警察院校英语教学目标应确定在达到"一般要求"层次基础上,贯彻"强调听说"的改革方向,教学模式应推行课堂教学和校园网上运行的英语教学软件相结合,在警察专业英语教学上要摈弃短浅目光,重点搞好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3.
警察院校开展"死亡教育"有助于准警察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与职业观。警察院校"死亡教育"以受教育者对死亡问题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为目标,课程内容依次从与死亡相关的通识类教育向社会角色体验与警察职业体验过渡,采用专题讨论与情境体验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向死而生"的生命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4.
警察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普通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普通高等教育转型、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制度改革、提高队伍战斗力的需求、警察教育的职业化特点为警察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动力。科学定位警察院校"应用型"发展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教学模式是警察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警察院校的“入门教育”是警察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院校能否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合格警察,“入门教育”是关键。警察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入门教育”,为培养和锻造公安高等应用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学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浪潮下,政法类院校(政法、公安、司法)非政法专业的大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在学生有强烈学习警察体育内容需求的情况下,警体教师应当有效利用政法院校的警察体育特色资源,按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要求、方法科学地进行开发,从而有效推进"警察体育特色资源非警察化校本体育课程"建设,促进警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与习惯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公安院校忠诚文化教育是警察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公安院校开展忠诚文化教育的路径有:通过课堂讲授,形成系统的警察忠诚意识;通过实训教学环节,强化警察忠诚纪律规范;通过公安警务实践,践行警察忠诚法律的承诺;通过校园实景文化的教育,使忠诚观潜移默化;努力挖掘红色资源,通过参观、实地调研等形式进行警察忠诚教育;结合网络手段,进行警察忠诚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德国警察培养兼顾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形成金字塔形的结构体系。各级别的警察院校办学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培养不同档次的人才。州立警察院校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德国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改革的产物,是地方警务人才培养和科研的核心力量。院校的专业课程广泛涉及各种基础能力培养,突出"博";同时立足警务工作实际,强调教学从实战中来,到实战中去,突出"实"。其经验对于我国省级警察培养办学层次定位、实用课程设置、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警察院校校风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警察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既反映警察院校的办学水平,又体现警察院校的品位和格调.树立"忠诚、严谨、博学、创新"的优良校风,把校风建设同警察院校的历史传统、治学理念、办学特色等紧密结合,使之成为鼓舞师生的精神力量,对于警察院校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警察院校校风建设,为创建一流警官高校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础建设。警察院校的特殊性和毕业生就业的不确定性给警察院校尤其是新建警察本科院校带来了许多困惑。新建警察本科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把握好建设目标多样性、基础性和个性化相统一等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3.
免与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两种适用于官吏犯罪的规定,它们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然而,两者在性质、适用范围、具体操作、法律后果上均有共同点和差异之处,笔者在此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14.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理性和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笛卡尔主义的代名词,哈耶克不满"理性"和"理性主义"长期以来被其独享和滥用的局面,尝试和寻求对理性和理性主义的正名。通过对理性的重新表述和在理性主义之前加修饰语的办法,从逻辑层面上将这两个术语加以提升,区分出滥用理性的"建构理性(主义)"和有效利用理性的"进化理性(主义)",为自发生成的进化理性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提防个体自由遭受源于建构理性的计划和极权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