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20世纪70、80年代部分福利国家进行改革以来,"准市场"成为继"纯福利"之后的另一种社会福利服务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许多国家纷纷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传统福利服务领域效率低下、自由选择不足、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但是改革目标依然要保持服务的福利性,政府责任也并未退却。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老年服务领域引入市场化机制。本文以英国的"准市场"改革为例证1,对"准市场"福利服务模式的历程、要义进行廓清,以增进我们对"准市场"的理解和把握,为我国老年服务的政策行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第三条道路”与福利国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玲 《长白学刊》2004,(5):22-25
针对西方国家的福利病,"第三条道路"提出了福利国家改革的构想,其指导思想是: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用市场机制激活福利机制和劳动力市场.通过促进就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引入私人要素等措施,使欧美一些国家的福利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福利国家改革也面临着很大难题.但"第三条道路"对福利国家改革的理念还是值得推崇的,其改革的方向代表了福利国家改革的普遍趋势.福利国家改革为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智利养老保险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福利改革的重要尝试。通过这次带有新自由主义福利倾向的改革,使其成为"拉美模式"的代表性国家。在实践中,智利养老保险改革不但较为彻底的消除了原有体系中的隐患,而且实现了制度的平稳对接,因而其改革经验对拉美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福利转轨提供了借鉴价值。文章在仔细考察了智利养老保险改革的策略、经验与存在问题后认为,智利养老保险改革较好的适应了其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在制度体系改革、缴费改革、资金运营改革与制度转轨改革四个方面都体现了对新自由主义福利理论的实践探索,对其改革策略进行深入反思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作为对公民社会权利的制度性保证,明确界定了国家对公民的福利。但福利国家困境却模糊了福利制度与公民社会权利的关系,新自由主义改革在缩减福利功能的同时更是构成对公民社会权利的进一步恶化。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三条道路理论重新考察福利国家的起源和困境,在"超越左与右"进行福利改革的同时,将公民社会权利嵌入到更广阔的社会框架中,赋予其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市场呼唤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李遵义,李忠良要发展劳动力市场,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始于1951年和1958年国家公布的两个户口管理条例,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的一...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的福利理论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围绕对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责任和作用这一主题,形成了六大福利学派或流派,即:新权力,中间道路,民主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绿色组织。本刊将择要予以介绍和评述,旨在为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践提供理论借鉴。新权力理论出现于70年代,是全球经济困难时期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是:海亚克(Hayek)、费尔德曼(Friedman)、撒切尔。新权力理论反对福利国家政策,认为这种政策不鼓励个人主义、个人的自我独立,忽视了市场的能动作用。他们认为“市场是国民的一般福利的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社会后果之一是",社区"观念和"地理社区"成为基础性社会结构因素,国家与社区的关系成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福利理论角度,运用文献回顾方法,首次系统划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区工作历史发展阶段,概括社区工作若干结构性特征,全面梳理城乡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工作主要政策法规,重点分析社区生活环境、社区问题、社区需要与国家-社区关系模式的战略转变状况;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区福利体系框架,界定社区福利体系框架的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简要总结中国社会国家-社区互动关系模式。在构建和谐社区环境下,笔者针对中国社区福利体系建设提出若干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冯元 《长白学刊》2013,(1):139-142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福利社会化成为政府的主流话语和实践行动,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的社会福利改革在综合福利国家、福利多元主义等福利理论与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由"补缺型"走向"适度普惠型"。国家、市场、社区、民间社会逐渐成长为社会福利的共同主体,彼此通过合作方式共担福利责任。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作为一项新兴的儿童福利实践,在国家总体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下,从其政策模式到实践模式也同样沿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在社会治理领域加强了针对社会的管治力度,内容涉及社会矛盾应对、社会组织发展及互联网管控等,在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中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一、以权利与责任对等为原则调整民生制度改善民生,是防范和和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治理手段。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西欧和北欧各国纷纷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国民的"幸福"意识明显增强,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国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削减福利成为英美等国的基本政策取向,政府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出核心问题是,在福利多元化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在福利改革中把福利责任推向市场和个人,而国家的管理在退位。本文通过回顾西方发达国家福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并且借鉴近期东亚发达地区的反思和强化国家福利的经验,明确一个被社会政策学科已经确立的思想:国家福利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补偿并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应该在福利多元化中强化国家福利主导的作用,重构中国国家福利。  相似文献   

11.
建构"社会中国":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中国"为视角,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和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改革阶段、1980~1990年代的改革阶段、2002年以来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国家在社会福利和服务中的角色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国家垄断",到改革开放后的"国家退却",再到"国家再临"的演变过程,从而使我国的社会政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由二元"社会中国"到三元"社会中国"再到"福利地区".在新世纪,面对经济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种种社会问题,中国开始强化国家在公共福利和服务中的角色,出现了社会政策的急剧扩展,新的社会政策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但是,统一的"社会中国"的图景依然模糊,"省域公民社会身份"的形成或是破题之处.  相似文献   

12.
以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为主体的跨省区、向非农产业的流动,成为湖北地区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征。目前,这种流动模式对湖北发展的制约正逐步显现。国家在区域经济布局合理化上要发挥更大作用,政策关注的重点应当从当前确立与完善劳动力市场转向通过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来促使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同时,必须改革关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彻底改变目前劳动力输入地的“经济吸纳、社会拒绝”的地方政策,促使“民工”变成“居民”。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教育福利,是指包含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校外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中由国家提供的低费或者免费教育及相关制度安排。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教育福利与教育制度高度重合,形成了以免费教育体系、人民助学金制度、兴办幼儿园和少年宫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架构。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市场化改革以来,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政策、奖学金助学贷款政策、免费师范生政策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教育福利制度初步形成,从总体上提高了教育福利对促进教育公平性的认识,加强了教育福利的制度化建设,扭转了“教育产业化”等不良影响。我国青少年教育福利发展的合理定位是确立国家在教育福利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政府在教育福利中的财政责任,拓展教育福利的制度内容,提高教育福利的普惠性质,厘清教育福利与教育制度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教育福利已成为撬动教育体制的切入点,是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谭立键 《重庆行政》2013,14(3):73-74
一、研究背景及当前已有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在上世纪80年代,以"收入为本"的社会保障机制缺陷日益凸显,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机构开始转向以"资产为基础"的政策探索.1991年迈克尔·谢若登的《资产与穷人:美国的一项新的福利政策》的出版,成为资产建设领域标志性研究.2004年9月,以"资产积累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山东大学召开,接着2005年1月有关资产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研讨会分别在清华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并且以资产为基础的社会政策已被列为2005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论坛的议题之一,这标志着资产积累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及政策研究者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且以资产积累为基础的福利政策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进行实验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国家与社会在不断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并凭借其独有的特色成就了"日本型儿童福利",具体表现为:健全的儿童福利法制体系、多元均衡的儿童福利供给模式和完善的儿童福利支援事业等基本儿童福利政策。反观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无论是在其法制,还是在福利供给模式方面,都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制度体系。"日本型儿童福利"体系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其儿童福利服务理念、儿童福利法制体系改革、各项儿童福利支援计划和儿童福利供给模式等方面对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解决劳动力供给下降和社会保障可持续性问题,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启动了延迟退休改革。随着全球老龄化来临,延迟退休正成为许多老龄化先行国家的重要政策目标,但因为政策牵涉人群广泛,事关民众切身利益,这一改革从明确目标到变为政策行动,再从有效行动达到既定目标面临重重挑战。这其中,多数国家通过科学设计方案有效推进了政策实施,也有国家在此改革过程中引发社会不稳定,经验值得总结,教训需要汲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对儿童照顾发展出两种不同的干预路径:一种是发展公共照顾服务,帮助就业父母协调工作和家庭责任;另一种是挑战和改变照顾责任的传统性别安排,促进父亲承担家庭照顾工作,从而提高男女平等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文章考察了欧洲国家"为何"和"如何"运用社会政策来改变男性的行为,这些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既定目标以及面临的困局,并探讨了对中国推进就业性别平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梁誉 《学习与实践》2015,(2):107-116
福利国家最新有关社会政策的改革昭示,社会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给付的下一个转身。面对传统的社会服务供给模式——以税收为财源的政府主导型服务供给模式、以付费为基础的市场型服务供给模式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以德国、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型国家,结合自身福利体制,在养老服务领域探索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创新了一种"保险——服务"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供给模式,实现了社会保险与社会服务的有效衔接,为我国未来社会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邹波 《中国民政》2006,(11):22-23
20世纪90年代以后,退役士兵安置难逐渐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本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退役士兵指令性安置政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由市场配置的要求相悖。改革退役士兵安置政策,逐渐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相适应的新型退役士兵安  相似文献   

20.
汪华 《理论月刊》2012,(3):121-125
长期以来,西方对福利国家与市场国家的争论陷入了一个不能自拨的封闭循环之中。特别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被证明失效,国家职能究竟如何定位,福利的供给究竟采取怎样的机制,成了困扰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普遍难题。吉登斯以其务实的积极福利理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投资国家"思想,为西方社会自贝弗里奇之后再一次指明了福利体制建设的方向。"社会投资国家"思想,是一种从根本上突破贝弗里奇式消极福利体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