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利比亚革命民族主义是塑造利比亚民族国家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政治力量,但利比亚现代化改造主要侧重于意识形态方面,且有明显的"乌托邦"和"理想化"色彩,无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作为革命民族主义的倡导者,卡扎菲在过去的30多年既没有促成阿拉伯民族的大一统,也未将利比亚改造成伊斯兰社会主义强国.伊拉克战争后,利比亚现代化开始从革命民族主义向超越民族主义转型.从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来说,利比亚现代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伊拉克战争只不过是一股强大的外动力.从现代化转型的客观后果来说,它使利比亚融入了久别的国际社会,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利比亚国家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非洲国家比其他地区国家受外部影响的程度更深。利比亚即是如此,自独立起一直受到外部干预,其干预方式伴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演变,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西方大国以"保护的责任"名义对其实施军事干预,致其发生政权更迭。战后,西方大国及地区多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有选择地参与利比亚战后重建和冲突斡旋。外部干预加剧了利比亚的动荡和灾难,其外溢效应也殃及干预国自身。2019年4月,利比亚对立两派间战事再度升级,引发土耳其干预和相关国家之间新一轮博弈。由此说来,利比亚冲突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正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Al-Qaeda in theIslamic Maghreb,以下简称北非分支)是"基地"组织在北非的分支机构,它活跃于阿尔及利亚、利比亚、马里等国,2012年初以来,北非分支趁北非乱局尤其是马里北部动乱之机在北非、西非大搞扩张,一度控制马里北部大片区域。2013年1月,法国出兵帮助马里反恐,北非分支迅速失去对马里重要城镇的控制,但是其实力未遭严重折损,退守马里边远山区以游击战、伏击战等手段继续与反恐部队展开周旋,同时北非分支还加紧向利比亚、尼日尔等国渗透蔓延,2013年以来在阿尔及利亚、尼日尔等国策动多起重大恐怖袭击,对地区与国际安全的威胁日增。  相似文献   

4.
利比亚是北非和大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2011年2月,受中东和北非阿拉伯动荡的影响,以律师菲西·塔贝尔遭逮捕为诱因,利比亚多个城市爆发示威游行。在遭到当局镇压后,利比亚动荡局势迅速演变为内战。反政府武装在东部班加西成立"全国过渡委员会",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在多个战略要地展开激战。2011年8月,在北约的支援下,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贺文萍 《亚非纵横》2015,(2):1-14,121,125
自北非动荡和利比亚战争结束后,非洲面临的总体安全挑战日益严峻,既有内战和武装冲突等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也有恐怖活动在非洲扩散,"不稳定之弧"暗流涌动的威胁。埃博拉疫情扩散则敲响了非洲公共卫生危机的安全警报。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非洲安全与中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必须高度重视与非洲国家开展安全领域的合作。作者从多个角度提供了中国参与非洲和平安全建设的思路,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6.
西亚北非动荡对地区格局、阿拉伯世界及中东力量对比、地区发展前景、大国角逐态势等产生重要影响,其动因深刻复杂,未来演变趋势尚不十分清晰,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比亚是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重要国家.长期以来,利比亚和俄罗斯是重要合作伙伴.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俄罗斯在利比亚问题上从冷静的旁观者逐步转变为积极的调解人.俄罗斯介入利比亚事务有其战略、安全和经济方面的考量.通过国内、地区和国际三个层面,俄罗斯在后冲突时代的利比亚转型中扮演了特殊角色,成为影响利比亚和平进程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持续6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是冷战后西方干预非洲内部事务的最新案例,其产生的影响和相关启示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1.利比亚战争反映出西方干预弱小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新模式,是当前全球力量由西向东转移过程中的必然产物;2.非洲国家担忧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可能会借利比亚战争借尸还魂,对非洲的自主外交和一体化进程构成冲击;3.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有可能出现“向北看”和“向东看”,而不再是卡扎菲时代的“向南看”;4.围绕利比亚战后重建的大国利益博弈,再次暴露出国际关系中“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迄今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严峻现实;5.利比亚战争造成的武器大量扩散还客观上使得恐怖主义在非洲趁势蔓延,这不仅使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成为利比亚战争负效应的牺牲品,而且还使美国借机进一步加强其在非洲的军事存在;6.对西方借利比亚战争挤压中国在非洲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力的动机不可不察。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也应该在利比亚战后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跃  何琍 《西亚非洲》2000,12(6):24-30
二战期间,同盟国和协约国在西亚进行了一系列明争暗斗,虽然这些争斗没有演变为举世瞩目的大战,但在外交战的背后却进行着一场生与死的较量。盟军抢先希特勒出兵西亚,为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德意日法西斯未能会师印度,也与盟军成功地控制住西亚有直接关系。战后,盟国藉口伊拉克事件、伊朗事件、叙利亚、黎巴嫩问题、土耳其问题,把西亚国家排除在对二战作出贡献的国家之外,实属不公。实际上,在整个二战期间,西亚人民积极协助盟军运送战争物资,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区域安全复合体内部主导权竞争常常会引发大国战争。从理性角度讲,倾向于发动主导权战争的国家要么具有"趋势优势",要么具有"实力优势"。但却无法解释为何有些国家既没有"趋势优势",也没有"实力优势",却依然倾向于对"实力较强且趋势占优"的国家发动主导权战争。趋势焦虑不仅可以解释传统理论中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的防御性进攻倾向,更可以解释如果守成大国通过战略打压成功地扭转了新兴大国的崛起趋势,那么新兴大国反而可能因趋势焦虑而选择防御性进攻。避开从传统权力结构性分析路径,而通过引入战略心理学的"趋势焦虑"概念并构建防御性进攻主义的广义理论,将对区域主导权竞争中何者更具进攻性意愿有着更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同时,传统理论认为,霸权国在区域主导权竞争中倾向于依据静态的权力结构性而扶持区域次强国,进而达到抑制权力占优方的目标。但从战略势能演变的动态性视角分析,霸权国在区域主导权竞争中并非一贯倾向对区域次强国予以支持,而是更倾向对"趋势占劣"或"战略匹配高"的地区大国予以支持,哪怕其权力尚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1.
王金岩 《亚非纵横》2012,(1):49-55,60,62
利比亚战争在经历了半年多的鏖战后大局已定。此次利比亚战争无论是起因还是战争的焦点都紧紧围绕着能源因素,未来的利比亚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方向也将决定于其能源格局。利比亚政权易手也将使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来看,各利益攸关方,尤其是域内外大国都加大了对孟加拉湾海上安全及治理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力度,给该地区安全治理增加了新动力。诚然,该地区的安全治理也面临诸多困境,比如大国围绕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的博弈,以及一些大国借用治理之名谋求私利的行为,使得各类资源难以整合及有效利用。另外,与其他全球治理案例面临的困境一样,各利益攸关方的安全观、治理理念、治理能力不同、利益需求不对称以及治理优先议题设置存有差距,使得各方难形成统一认知、采取统一行动,治理呈现碎片化特征。未来,除了继续鼓励现有几种治理模式外,还需进一步寻求治理模式创新,"大国协调带动地区和谐联动"模式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朝鲜与韩国迄今坚持自主和平统一,但安全上不相互为敌,经济上相对均衡,政策上不受外部意志束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个基本条件。为此朝韩应通过对话、交流、和解、合作,为统一奠定基础。域内外大国关系向合作共赢转换,有助于半岛和平统一;朝韩也应超越"以己为主"的狭隘诉求,为地区和平繁荣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南北关系研究一直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南北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研究对于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和国外非政府组织关系入手,以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和美国基金会关系为具体案例,从南北非政府组织关系层面管窥南北关系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爆发的利比亚战争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严重失衡的必然产物。目前,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但其影响和由之引发的问题逐步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利比亚很可能成为西方体系中的附庸和跟班,阿拉伯民族复兴之梦日趋渺茫。战争的非正义性使西方赢得眼前,却可能失掉长远。  相似文献   

16.
始自突尼斯的民众运动以燎原之势蔓延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改变了相关国家的政治生态,对北非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阿拉伯各国的威权政府虽然在初期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国家发展,却未能抓住有利的战略机遇期实现转型,一些超长期执政的威权领袖逐渐堕入贪腐失效轨道,因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运动的冲击。突尼斯和埃及的政权已经更迭,利比亚、也门、巴林和叙利亚正经受着严峻考验,其他各国受到的冲击因国情不同而有所差异。整体上看,利比亚的局势发展影响着叙利亚的未来命运,而叙利亚可能成为"阿拉伯之春"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爆发的利比亚战争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严重失衡的必然产物。目前,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但其影响和由之引发的问题逐步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利比亚很可能成为西方体系中的附庸和跟班,阿拉伯民族复兴之梦日趋渺茫。战争的非正义性使西方赢得眼前,却可能失掉长远。  相似文献   

18.
2020年9月,纳卡地区爆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战争,其背后既有历史、宗教、民族间的积怨,也有现实因素推波助澜。在战争中,不仅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作为冲突两方深陷其中,地区国家土耳其、伊朗、俄罗斯,外部西方大国美国和法国均各选立场,不同程度地干预战争走向。从结果看,此次战争的影响超越了冲突本身。俄罗斯通过积极有力的协调巩固了其在地区的独特影响,西方则在自身实力下降的情况下收缩非核心利益,土耳其作为地区强国以黑马之姿冲入乱局以图填补大国力量真空。在大国博弈更趋复杂的背景下,纳卡问题远未结束,未来仍将对地区安全和稳定带来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4月19日,“中国—利比亚学者对话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与会的利比亚学者一行5人,他们都来自利比亚最高学术院(以下简称“最高学术院”)。中方与会者主要是国内从事中东非洲问题研究的学者,以及财政经贸研究方面的学者。对话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研究员主持,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致开幕词。利比亚学者主要向中国学者介绍了利比亚外交政策、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经济改革和水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最高学术院非洲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尔·哈米德·纳密教授首先向中国学者介绍利比亚的外交政策。他…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底,突尼斯发生社会动荡和政府变革,2011年以来蔓延到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家。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对该地区国家经济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