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1月4日,我院与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在昆明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外籍特约研究员年会暨"提升中国的地区影响力"研讨会。戚振宏院长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云南大学李晨阳副校长出席会议。杨易秘书长、云  相似文献   

2.
7月15日,应中日友好协会邀请来华访问的日本新进党众议院议员代表团访问我所,与我所领导就中国经济发展、朝鲜半岛局势和中美关系等问题交换了看法,我所特约研究员冯昭奎也参加了此次活动。7月16日,我所南亚研究室组织在京部分南亚问题专家学者,就南亚形势及南亚区域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正4月11日,亚洲区域合作组织圆桌会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期间成功召开。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作为特邀嘉宾发表讲话,外交部部长助理陈晓东作主旨演讲,我院戚振宏院长主持会议。会议围绕创新发展及区域组织在创新发展中如何加强合作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经济增长最快的亚洲正在走众多双边合作过渡到多边合作、由小区域合作过渡到大区域合作的道路。这是一条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其他经济体的一体化道路。在未来亚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必然将考虑吸收大国和大陆型经济体加入。亚洲的地缘大国和经济大国.理应在亚洲经济一体化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任晓 《东南亚纵横》2008,(11):15-17
相对于一个制度化、一体化程度更高的欧洲来说,传统的亚洲是制度上欠发达的。然而,近来亚洲正在发生变化,且已经历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成长、发展和区域合作的过程。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的区域合作获得了动力和活力,且已成为整个地区转变的催化剂,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中国扮演了一个积极和建设性的角色。正在变化着的中国,同东盟和其他国家一起,大大加强了亚洲变化的趋势,并影响着它上升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今年第二季度亚洲开发银行发表了题为《亚洲经济的合作、机会与挑战》的年度报告,主要就亚洲区域合作的现状、成果和前景等作了分析,摘介如下: 7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亚太发展中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据此,亚太地区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区域合作组织,如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南亚区域合作组织(SAARC),还有许许多多的“成长三角”。这些区域合作开拓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而且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10月15日,越南社会与人文中心中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阮庭廉、阮文根和武垂杨访问我所,并与我所领导就台湾对东南亚和越南的投资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参加会见的还有我所特约研究员潘国华和马克承教授。10月17至18日,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在北京举行了第三届年会。会议主要讨论了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及经济合作问题,并选举了学会新的一届领导机构。我所史敏所长、董文杰副所长和吕小庆副研究员参加了会议,并分别当选为亚太学会新一  相似文献   

8.
沈陈 《国际观察》2013,(1):66-72
亚洲在中国全球战略中处于重要位置。近年来,受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亚洲区域合作发展进程出现波折。中国应该从拓展和平发展国际空间的目的出发,根据国力的许可,逐步增加和改善在亚洲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扭转亚洲区域合作和中国周边外交目前的不利局面。中国应该把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看成是深化睦邻友好政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田雨霖花鸟     
陈权 《海内与海外》2007,(8):80-80,F0003
调寄临江仙岭上惊心红万树,苍苍铁干凌空。冰封雪虐笑从容:落花非我辈,傲也自含情。凛凛高标存正气,春来犹未凋零。群芳只可媚葱茏。咏梅重把诵,几度意难平!本文作者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洒向人间处处春芙蓉凌彩幽香桃实千秋田雨霖花鸟$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中国在亚洲唯一区域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贸易一体化是包括中日韩在内的"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的初级阶段。中日韩自贸区启动将加速亚洲贸易一体化进程,或将改变东盟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将亚洲的区域合作转变到大国主导的轨道上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彰显了中国作为地区领导者的自信与风范,同时也是中国政府面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唯一区域战略选择。然而,中日韩之间的"强异质性"、美国主导的TPP对亚洲的渗透以及东盟主导的RCEP战略转变等,意味着中日韩一体化合作必将是一场超越经济的博弈。  相似文献   

11.
自创刊之初,《和平与发展》杂志就建立了一支长期精干的特约研究员队伍。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资深外交家,也有学贯中西的学界翘楚、冉冉上升的学术新星。正因为他们的支持与付出,才有了杂志不断地成长与壮大。在此,《和平与发展》编辑部对那些曾经及正在为我们杂志做出巨大贡献的特约研究员们,表示衷心感谢!今后,杂志将陆续刊载他们的简介。  相似文献   

12.
自创刊之初,《和平与发展》杂志就建立了一支长期精干的特约研究员队伍。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资深外交家,也有学贯中西的学界翘楚、冉冉上升的学术新星。正因为他们的支持与付出,才有了杂志不断地成长与壮大。在此,《和平与发展》编辑部对那些曾经及正在为我们杂志做出巨大贡献的特约研究员们,表示衷心感谢!今后,杂志将陆续刊载他们的简介。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经我会会长提议,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聘请邢和平先生、蔡锡梅女士、詹方瑶先生为我会特约研究员,向他们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14.
陈虹 《亚非纵横》2007,(1):30-34
目前,日本活跃在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领域内的各个方面,亚洲货物贸易、货币互换协议以及金融合作中已经实现或提出合作倡议的项目,实际的“原创构想”多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模式,但将欧洲模式转化为亚洲模式的首倡者,往往多为日本,并在区域合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合作对日本的意义:它是日本实现双重目的的最佳突破口:既有利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又能够争取区域经济合作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日本的出牌顺序:依赖在亚洲的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商圈,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开端,输出在亚洲区域内金融业的比较优势,最终确立区域经济的主…  相似文献   

15.
4月10日,我所领导及特约研究员王宏纬拜访了尼泊尔驻华大使尤巴拉杰·辛格·普拉丹教授,双方就尼泊尔和南亚地区形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尼友好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相似文献   

16.
东亚区域合作概论与中日战略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东亚从世界上最没有希望的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东亚经济奇迹的动力来自各国不断改革与开放以及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然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并不平衡,东北亚区域合作进展缓慢,双边和多边经济统合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东南亚区域合作势头却“一浪高过一浪”。这一现实开始引起人们的反思。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约占东亚的88%和亚洲的79%,三国理应为东北亚乃至东亚区域合作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至今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其主要原因是对区域合作中排他性与开放性关系处理不当;对区域合作中主导权与非主导权关系处理不当;对区域合作中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关系处理不当。这就需要认真研究中日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中的地位、作用与战略考虑,并从中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度国际问题学术年会于2009年12月4日召开。此次学术年会由俄罗斯研究所、东北亚研究所和犹太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由东北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兼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刘爽研究员主持。省社科院党委书记艾书琴、院长曲伟、副院长朱宇、纪委书记战继发、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外经处处长高玉海研究员、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姜振军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莅临会议。学术年会以新形势下推进我省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为主题,围绕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我省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8.
在二战后面临众多不利的条件下,亚洲国家通过自身的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整合,不断排除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障碍,取得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业绩。中印两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并对亚洲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前景抱有乐观的期待。21世纪是亚洲大有作为的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热浪将继续吹向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态势更加明显。伴随亚洲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在总结共同体发展历史和亚洲国家区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及亚洲地区的新变化所提出的制度和理念创新,应包括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三个支柱。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在亚洲建立和谐共生的新型国际政治秩序和合作共赢的新型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20.
正谈到亚洲,最受瞩目的是亚洲的经济活力,亚洲几乎成为"经济奇迹"的代名词。同时,也有舆论认为亚洲国家经济联系紧密,但政治关系冷淡,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增多。如何看待亚洲的安全形势?亚洲究竟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毋庸置疑,冷战后的亚洲基本保持了和平和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这为亚洲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聚精会神搞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带动了地区国家间关系大幅改善。当前,亚洲区域合作方兴未艾,自贸区建设、互联互通等重要领域合作不断迈出新的步伐,经济一体化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