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年""元旦""立春"与"春节"之间有何关系?过年都有那些习俗呢?老北京过年又是怎样一种情景呢?为何年俗也应有时代性?年味儿有哪些新内涵?现代人应如何过年呢?"日日月月俗相近,岁岁年年味相异,世世代代情相连"。进入腊月后,在世界华人圈里关于过年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华人心里,过年不仅图的是喜庆、吉祥和团圆,也图的是个乐呵,要过个快乐年,也要过个文化年。今儿,民俗  相似文献   

2.
又一个年过去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向我们走来。从耳边淡去的,是从除夕绵延到正月十五的鞭炮声声,空气中的火药味道也慢慢地散发尽了。这声音,这气味,连同年前年后的相聚与别离,共同构成了年的氛围。四季一个轮回,过年的体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过年离不开鞭炮。"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很多人小时候就背过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家乡在京畿重地河北省易县,雍正皇陵的旁边一个小小的城郭内名叫忠义村的满族乡村,黄黏米做的年糕是老家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进腊月蒸豆包、蒸年糕就意味着年很快就要到了。蒸年糕是个细活,蒸不好就会生一块、熟一块的。过去奶奶掌管家里的厨房。一进腊月,奶奶大清早就要在大柴锅里烧沸水,架上笼屉准备蒸年糕。后来奶奶年岁大了就将这门传家手艺教给了二婶,可巧节前回老家送年货,正赶上二婶蒸年糕,厨房里腾云驾雾般的蒸汽  相似文献   

4.
古镇年戏     
正我们那儿是古镇,爆竹一炸,古镇的年便明朗起来,亮晃晃的正月也大步跑过来。正月的巷口里,吹糖人、捏面人的师傅满街来回走,卖彩球和冰糖葫芦的小摊位,还有各种货铺摊,更是惹眼和逗人,但古镇上最热闹的,还是正月里的乡戏。正月初二,记忆中的乡戏就开始上演,一场接一场,热闹的戏事裹着年味儿挤满了正月。等正月转身走掉了,古镇的年也就走远了,古镇的乡亲们便走进春播里,开始了年复一年的农忙。  相似文献   

5.
正记得小时候,母亲不止一次地给我们重复:"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过去过年,说穿新衣、吃好的是一方面,主要是过年的氛围让人回味。  相似文献   

6.
正过年过节,京城人能把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定在老字号已经成为一种"食尚"。在"恭喜发财""新年好"热烈的大年夜气氛中,老字号的镇店名菜,如曲园酒楼的蒸腊肉、西来顺的马连良鸭子等,几乎桌桌必点。蒸腊肉与元勋宴蒸腊肉只是一道普通的传统湘菜,怎么与开国元帅挂上钩呢。曲园酒楼的行政总厨张景严表示,蒸腊肉是"元勋宴"的一道菜之一。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将官授衔、授勋典礼隆重举行,从此,新中国确立了十大元  相似文献   

7.
阎义 《工会博览》2014,(3):9-11
近年来,在饭店吃年夜饭由于其方便省时而受到追捧,但不少人发现在饭店吃饭,总感觉少了点儿年味儿。其实,过年图的是一种团聚、喜庆,在帮您将饭店的年夜饭搬回家。  相似文献   

8.
正自从进入了1月份,就让人感到了渐渐浓厚的"年味儿"。可如何才能平安愉快地过大年?这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本刊专访了两位医学专家,为读者寻来过年小贴士。本期专家:吕利,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医师。曾任全军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委、武警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9.
春节最开心的当属孩子们了:平时妈妈不让吃的,过年了也放宽了要求,都可以吃了;平时早早上床睡觉,过年了可以晚点睡;平时妈妈总不在身边,春节也可以天天缠着妈妈了……可春节过完,爸爸妈妈们开始皱眉头了:睡觉没了规律,晚上都要哄半天才能入眠,早晨叫很多次才能起床;为了不让妈妈上班,开始撒娇、大哭大闹;孩子因为吃得太多太杂,产生了积食……"春节综合征"缠上了孩子.  相似文献   

10.
正寻梦人:肖鹏职业:网络工程师平日因为工作忙很少在家陪女儿,马上就要过年了,我和妻子希望能和女儿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春节。但是过年的一些礼节性的事情还是要做,陪女儿的时间又相对减少了,春节期间的安排是我一直比较纠结的事情,希望能给我一些建议。记得小时候,总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放鞭炮、放烟花,拜年还会有压岁钱。这些都是传统春节中应该有的"礼"。孩子的成长永远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过年也一个帮助孩子学习社交、学习礼仪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1.
妈妈有位好朋友,每回见到我就说:“唉呀,转眼就长这么大了,真快!你小时候呀,最爱跳舞。到了阿姨家,只要我说一声,你就脱了鞋爬上床,大大方方跳起来。”我脸儿一红,跟着一笑,就算作回答。只是不好意思问,为什么我非要在床上跳,是不是为了有个舞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年味三题     
罗箫 《工会博览》2024,(5):63-64
<正>备年饭距离春节还有十来天,家家户户就炊烟袅袅飘飞,不分早午晚。年年腊月末都这样,人人图过年时轻省,都急不可耐地提前备年饭。蒸花糕、蒸枣花、蒸油卷、蒸糖饼、蒸糖包、蒸肉包、蒸豆馅包、蒸粉条皮渣等;炖鸡、炖鸭、炖鱼、炖排骨、炖牛肉、炖羊肉、炖猪头肉、炖肥膘肉海带丝等;炸酥肉、炸萝卜丝丸子、炸鱼、炸焦虾,  相似文献   

13.
李盛 《工会博览》2014,(3):21-21
记得小时候,总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放鞭炮、放烟花,拜年还会有压岁钱。这些都是传统春节中应该有的”礼”。孩子的成长永远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过年也一个帮助孩子学习社交、学习礼仪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4.
奶奶的年     
正儿时过年的记忆总少不了奶奶忙碌的身影。送走灶王爷后,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年三十一早,奶奶便开始蒸花馍了。那一块块方的、圆的面团,在她翻来复去的揉搓中神奇般地变成了一簇牡丹、一条鱼、一方财神……出笼后的花馍上点了红点,花就更艳了,鱼就会动了,财神也神了,更别提那活灵活现的虎虎兔兔了。中午是贴对联的时候。房前屋后,院中门庭,不一会都换了新颜。奶奶是不识字的,她一遍遍细细看着那些文字及飞舞在春联上面的家乡特有的五颜六色的花凤纸,还有龇牙咧嘴  相似文献   

15.
正辛丑年春节,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工作在外的"游子"响应政府号召,选择了"就地过年"。这让我想起了45年前我的一段经历。1975年,是我下乡插队的第6个年头。当时,由于家人星散各地"接受再教育",已经多年没有团聚了,过年时也只能有谁算谁,反而引人愁绪。思前想后,我决定留在村里过年。我插队的村子在太行山麓上党盆地的边缘,虽然没有大山,却也贫瘠闭塞,300多口人日复一日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入冬以后,地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活计了。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在饭店吃年夜饭由于其方便省时而受到追捧,但不少人发现,在饭店吃饭,总感觉少了点儿年味儿。其实,过年图的是一种团聚、喜庆,在家里与父母共同做一桌年夜饭,会让您的除夕夜多一种团圆、多一份快乐。记者特别请到精通中餐、西餐的两位大厨为您介绍各具特色的十道美食,帮您将饭店的年夜饭搬回家。  相似文献   

17.
正老人坐在暖和的炕头,透过玻璃晒太阳,年轻人在院子里聊天、剥玉米,享受远离都市的宁静,孩子们在村民指导下学习剪窗花、写对联、做灯笼,享受民俗乐趣……春节期间,这样悠闲的农家生活也可以成为您的"过年新玩法"。无论是四代同堂的大家族,还是新婚燕尔的年轻夫妇,在这儿,总会感受最有年味儿的阖家团圆。皮影,这种印象里只存在遥远博物馆的文化符号,如今在乡里的大年中竟活灵活现在眼前,跟着老艺人  相似文献   

18.
坚守     
正在中国人春节的记忆中,无论挤过多少高峰人海,跋涉多远的春运之路,都会做同一个选择:归乡。而在这个刚刚开始的2021年,却有许许多多的职工停下了"归乡"的脚步,与思念道一声:我要在北京过年,与首都建设相伴。他们选择留下只为心中的"平安",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 《法制博览》2011,(10):44-45
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白天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切红薯片、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上拉了麻丝合绳子。母亲不会做大菜,一年一次的蒸大菜,都是父亲亲自操作的,但母亲的面条擀得最好,全村出了名。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随后,厨房一阵案板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民间,传统的过年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腊八开始,便进入了过年过程,有备年、迎年、接年、守岁、元旦、送年等内容的习俗。今儿,就让我们从古诗词中去追寻一些古代人过年的习俗——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这是明朝诗人李先芳写的一首《腊日》诗作,诗中抒发了积雪寒风席卷之际,和和气气迎接新年的欢乐气氛。诗中"腊日"即指今日的"腊八"。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