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勇勤 《青年论坛》2003,(2):114-116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他的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他指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而文化领导权的占有是通过社会中的有机知识分子阶层来实现的。因此,教育和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备条件之一,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使知识分子自觉的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具有价值性与虚伪性的双重属性,这决定着意识形态斗争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复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斗争面临严峻形势:国外,西方亡我之心不死,四处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西方普适价值;国内,各种思潮暗流汹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复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一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意识形态治理思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要大力加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构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三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打好意识形态工作组合拳,管理互联网,充分依靠人民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管理权。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周斌 《群众》2013,(11):14-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忽略或放弃这两个重要原则,不仅会失去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而且会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5.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之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揭示了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在多元化文化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一系列启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策略,以间接手段为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整体推进,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以理论的开放性发展为保证,最终目的是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动性和自觉意识的社会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持续性的长期推进的进程,要尤其重视培养先进知识分子,发挥先进知识分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结舍本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将列宁侧重的"政治领导权"深化拓展为"文化领导权".这一思想不仅为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确立与稳固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对于探讨马克思主义现时代的生命力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某些方面曾经存在的被动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但是,要具有问题意识,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是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就必须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内功",这在根本上就是要聚焦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用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道路,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牢牢掌握解释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梁涛  冯晓艳 《桂海论丛》2006,22(5):88-90
依据对市民社会的全新理解,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解释了革命在俄国成功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到失败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代表了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一股最富有创新性的潮流。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并大力培养属于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殷旭辉  王华 《前沿》2014,(5):64-66
葛兰西把马基雅维利个人英雄式的“君主”改造成了“现代君主”,即政党。政党在组织结构上包含群众、领袖和知识分子三种素。葛兰西对政党问题的探讨与其领导权理论联系在一起。政党的作用不仅是政治上的而且首先是意识形态上的,政党是建立和维护领导权的重保障。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的"列宁主义观"主要体现在:对列宁主义指导下十月革命的认识上;对列宁主义领导权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即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形成上。研究葛兰西"列宁主义观"得出的最重要启示是:真正认清"讲求实际"这一列宁主义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列宁主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孙民 《理论月刊》2012,(10):180-184
领导权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葛兰西的重要理论,主要是指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新葛兰西主义代表拉克劳、墨菲从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出发,充分吸收现象学、后结构主义、后分析哲学的学术资源,建构了他们的新领导权理论,主要是指话语领导权。因此,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在新葛兰西主义代表拉克劳、墨菲那里发生了后现代转向。无疑,拉克劳、墨菲的解构与建构是统一在一起的,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解构的同时,建构了他们的新领导权理论。  相似文献   

12.
王毅 《人民论坛》2013,(18):38-40
从革命时期到新中国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得到了一定的巩固与发展,但由于国际国内错综复杂因素的冲击,其领导权也面临着一定的冲击与挑战。正确把握国情,站在文化领导权角度进行反思,构建新的话语权,对新时期领导权的引领与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利益作为人民利益的中介体现在文化方面就是通过文化领导权确保党和人民获得科学文化的力量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本质界定的真理性和文化价值取向的人民性也确保了党的利益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途径的科学性。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实现文化利益,还要依法禁限反文化(anti-cultures)。  相似文献   

14.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建设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意识形态与文化发展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意识形态建设是文化自信内蕴的本体问题,意识形态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硬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都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深化意识形态建设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导航定向、凝心聚力。着眼思想文化多元化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坚定增强文化自信内在的逻辑同构性和价值内契性,从而不断开辟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筑牢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认为,文化的大众化是获得、维护和巩固文化领导权的前提,要求文化内容反映时代问题,合乎人民群众的诉求,形式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文化工作者要坚持和维护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文化大众化意味着文化要体现时代感,积极促进外来的先进文化实现中国化。这一思想对今天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的意识形态"来指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它所代表的方向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然而,现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具体的细节上也有可能出现与"科学的意识形态"不相符合的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样也有"能否始终保持科学性"的问题。正确区分"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对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努力保持意识形态科学性,切实消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的"虚假成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青 《前进》2005,(6):27-29
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客观形势,使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异乎寻常地突出起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全党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可见,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问题。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安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全面推进。同时应当十分深刻地意识到,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安全问题逐渐突出的重大…  相似文献   

18.
傅艳蕾 《前沿》2014,(23):58-59
从"需求"视角展开意识形态批判,是马克思与吉登斯的共性。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侧重"物质需求"阐释意识形态内容的来源,而吉登斯侧重"心理需求"阐释意识形态形成的方式。根据这一理论分析和比较,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坚持意识形态内容和形式"两手抓",不仅要关注意识形态内容本身的建设,而且还应关注意识形态形成的方式方法及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在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从话语主题创新、话语载体整合、话语主体构建、话语评价优化四个方面同向发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世界的普遍现象,中国也不例外。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决定了不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诸多特殊的困难和挑战: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进攻的众矢之的;中国正处在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型期,过渡性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失序和道德失范等问题,容易造成人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误解;作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将受到削弱;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面临着祖国统一的历史性难题,也必须跨越国际社会接纳中国的世界性鸿沟等。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