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像一个幽灵在世界徘徊,全球范围的大流行已经成为现实,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引发亿万人的恐惧。这场灾难对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严峻挑战,对人类命运的未来走向提出新的尖锐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充分说明,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球村,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正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范围的"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影响,也对世界经济、政治造成冲击和影响,其程度取决于疫情蔓延的时间和各国防控措施的强度。本文试图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征和蔓延程度,分析其对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影响,并对各种观点进行评析,最后从加强国际协调行动、利用中国率先走出疫情的先机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资源重振产业链、构建内外协调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外着力营造周边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应对疫情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思路与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蕴含着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智慧,体现了符合历史潮流的人类期盼。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需要。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当前国际体系存在的缺陷,特别是全球治理体系对新形势、新挑战的严重不适应,对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提出了迫切要求。中国致力于同国际社会一道携手努力,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在本世纪上半叶内,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战争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维持了四十年之久的世界和平。世界和平之所以能够取代世界战争,这完全不是偶然的。世界和平是国际关系的一种状态。战后以来,国际关系呈现出两种相互对立的趋势:一是不断发展的民主化趋势,一是逐渐衰微的强权政治趋势。两种趋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决定着世界战争与世界和平的命运。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斗争,就是要在国家间和民族间逐步确立民主关系,从而缓和或消除国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世界和平。值此联合国国际和平年之际,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及其与世界和平的关系进行探讨,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对信息技术与国家安全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信息技术 (IT)进步引发民族国家和全球事务活动方式的革命 ,已经将人们带入了继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三个时代 ,即知识经济时代 ,亦可称为信息时代。①全球化和信息 (网络 )化 ,两者相互关联、彼此推动 ,是促进 2 0世纪最后2 5年世界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相比而言 ,信息 (网络 )化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比全球化更大、更为广泛 ,它已经触及和深入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② 同样 ,信息 (网络 )的迅猛发展也冲击着国际关系及其研究领域。一、科技发…  相似文献   

6.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价值链放大效应、贸易结构失衡、逆全球化和“反中国化”问题凸显。纵观当前全球疫情和经济形势,东北亚区域总体相对安全、稳定,构筑东北亚区域价值链应对疫情冲击具备良好潜力和基础。中日韩等国对疫情的有力防控使得东亚生产网络有望率先复苏,东北亚区域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可有效缓解世界需求下降的冲击,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传统有助于新一轮区域经贸合作的达成。从经济禀赋和外部环境来看,东北亚各国生产端比较优势明显,消费端和双边贸易互补性强,区域安全和经贸环境日臻完善,为形成完整的区域价值链“闭环”奠定坚实基础。在世界经济共命运、国际生产碎片化的当下,中国可以从扩大最终消费市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促进技术升级和强化制造优势、推进区域合作协定落实等方面积极构筑和完善东北亚区域价值链体系,贡献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自2010 年12 月突尼斯政局动荡开始、迅速波及北非和中东国家的动乱,深刻影响着 当前的国际关系。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此次北非中东动乱背后有其深刻的国际政治经 济背景,它是美欧地缘战略诉求矛盾、争夺北非中东地区主导权的体现,是大国“货币权力”在世界 体系转型过程中的地缘冲突表现,是美国努力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体现。此次北非中东动 荡,一是使中小国家可能对美欧采取制衡战略,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可能恶化;二是导致产生了 “卡扎菲悖论”,破坏国际核安全态势;三是冲击国家主权理论,消极影响未来的国际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对国际关系的严重冲击需要超越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新阐释。基于权力具有超物质性的新认知,"复合冲突论"认为国际冲突是权力、制度、观念三者竞争效应叠加的产物,冷战亦不例外。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既是中美关于经济议题的权力竞争,也是关于"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的制度竞争,因而实际上成为了美国对华"新冷战"的前奏曲。不仅如此,中美关于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分歧,也呈现出美国联合西方盟友共同围堵"中国模式"的核心特征,从而凸显出中西方之间制度竞争的底色,因而成为了美国对华"新冷战"国际总动员的一个重要抓手。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危机,不仅骤然加剧了中美业已存在的权力竞争,而且还因不同抗疫模式的制度竞争而剧烈地冲击了中美关系,因而成为美国加速对华发动"新冷战"攻势的突破口。"自由/专制"和"先进/落后"的这种西方认知世界的"二元对立"框架,不仅塑造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审视新冠疫情和中国角色的叙事模式,而且还因这种叙事模式受到冲击而进一步强化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敌意,因而成为了美国决意对华发动"新冷战"的文化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9.
“后领土时代”与地缘战略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人类世界前所未有的巨变 ,表现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是领土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前 ,领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中最核心的内容 ,国家也因此被称为“领土国家”。到了 2 0世纪 ,这种关系逐步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从 60年代开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 ,领土因素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因经济与科技安全因素相对上升而有所下降 ,人类由此迎来了国际关系领域的崭新时代———“后领土时代”。与此同时 ,地缘战略理论曾经是 2 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的主导理论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支配了大部…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引发世界新变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缠绕,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大国关系、地缘格局、全球治理、发展模式莫不遭受重大冲击。尽管疫情还在发展过程中,许多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几个重大趋势已然十分明朗。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因此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1.
1993年世界形势的发展说明,冷战结束后的变化继续冲击着全世界,各国已进行多年的战略和政策调整,重点发生了新变化。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过程中,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政治持续稳定,使东亚模式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各国纷纷凋整对亚洲的政策,是今年国际形势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继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2.
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主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时,提出“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这一崭新的思想和命题是对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发展。 “全人类共同利益”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并随着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而不断扩展。这将愈益冲击国家主权的传统观念,造成国家主权的让渡现象。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国家仍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国家利益仍然在国际关系中占居主导地位。坚持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和谐统一,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李晓  陈煜 《东北亚论坛》2020,(3):43-57,127
新冠肺炎疫情的急剧扩散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严重冲击,使得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本文探讨了疫情对世界经济增长、深层次结构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可能造成的冲击,认为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关系都将受到重大影响,全球化进程可能呈现出现碎片化发展趋势,全球治理赤字更加凸显且内容更加广域化,跨国公司的产业链重构进程将有所加快并更加注重安全因素。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应采取更加系统的应对措施,短期内宏观经济政策重心应该从“保增长”调整为“保就业”,并努力确保外向型产业链稳定;中长期应该更加注重扩大内需,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和积极推进国际经济协调。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此起彼伏的胶着状态,短期内难见分晓。由于人类对新冠病毒尚缺乏足够认识,国际社会应对疫情的措施也各不相同,导致疫情持续时间和扩散范围存在不确定性,其对世界格局的冲击和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也仍有变数。疫情将对此前已经出现的一些变化起到助推作用,同时也会催生出重塑格局的思想和行动。助推与重塑将是影响未来的两个基本动力,疫情前后的世界有何不同,将取决于两者既相关联又相矛盾的相互  相似文献   

15.
对“文明之冲突”论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片面强调不同文明的矛盾并不能说明人类冲突的原因,原因必须从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去找。 现实世界政治中不存在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对垒,将西方文明同非西方文明对立起来并敌视人类的某几个文明分支,追求西方文明主宰世界的地位,这在政治上是霸道的,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6.
对世界政治格局形成重大冲击的9·11事件,不仅将长达半个世纪的巴以争端和持续1年多的巴以流血冲突再次推到了国际社会关注的前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新政府的中东政策走向,为后冷战时代的中东国际关系注入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带来巨大挑战,也使国际秩序面临重大变革与调整.在疫情冲击下,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多措并举,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和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向国际力量求援、成立专门抗疫机构、实行交通管控及督促相关部门果断执法等.但国内政局长期不稳、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传统安全困难叠加等现实困境给吉疫情防...  相似文献   

18.
地理政治争夺的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政治争夺的新态势丁志刚冷战后,国际关系的现实走势表明,地理政治理论仍然对国际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国际关系中的地理政治争夺格外引人注目。地理政治争夺的新焦点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进入了重新调整和定位的时期,各主要大国加紧争夺世界政治与经济的主导权,从...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其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民族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此起彼伏的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对世界格局的转换和国际关系的重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和持续至今的车臣冲突又将世界民族问题推向一个新的波峰。显而易见 ,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今天 ,民族问题非但未见缓解 ,反而呈现愈益严重的发展势头。民族问题已成为新世纪各国、各地区乃至全球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研究所的历史和研究方向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于1 95 6年 ,其前身是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 (1 92 5~ 1 948年 )。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是从事社会经济、政治和战略方面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实力很强 ,对国际形势发展能做出独到的分析和预测 ,在俄罗斯国内学术界和政界以及国际上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机构庞大 ,人员众多 ,研究力量雄厚 ,现供职于该所的员工共有 465人。其中 ,有 3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6名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79名博士和 2 1 2名副博士。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