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公安机关刑侦主体重心的下移,公安派出所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强对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的监督是司法改革、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健全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权更是法律监督理论和权力制约的必然要求。目前,需要明确公、检、法三机关对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的监督定位,形成检察监督为主,公安内部监督与法院外部监督为辅的监督体系;解决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监督信息不畅通、公信力不够、介入不及时、监督范围窄、处理手段乏力等问题,通过畅通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提前介入制度、引入社工服务、加强侦查处理的实效性,实现对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监督的智能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是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内在的要求,对防治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检察权的性质和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决定了检察机关参与两法衔接工作的功能定位,即检察机关拥有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但是,近年来在"两法衔接"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规制与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检察职能作用的全面有效发挥,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打击犯罪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已初步建立,但由于诸多原因,实践中存在以罚代刑现象严重、各执法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检察监督乏力等问题,未能形成有效的打击合力。为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应畅通信息,建立网上衔接、信息共享多部门执法平台;协调好行政法律法规与刑事法律法规两大体系,通过“两高”出台司法解释等形式对衔接机制中重要的实体性问题进行明确,解决衔接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完善行政执法体系,建立考评及问责制度;同时强化检察机关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4.
调查显示,目前河南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不仅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重大环境污染案件挂牌督办制度、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环境违法信息抄报制度等相应的衔接制度,而且已从案件办理、联手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两法衔接"的具体工作。但河南省环境保护"两法衔接"程序、衔接制度、监督工作、工作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足。在借鉴国内其他省环境保护"两法衔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有必要从衔接程序、衔接制度、监督工作"、两法衔接"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采取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进行监督,就是要在检察职能的范围内,解决以罚代刑问题.总结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明确该机制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6.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重要方式,对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及内部办案规范对此都没有明确且具体的规定,尤其是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方式,各地检察机关都处于探索阶段,方式多样,监督效果参差不齐。目前主要的监督方式有纠正违法、检察建议、行政抗诉、督促起诉、移送审查。为更好开展这项工作,可以借鉴刑事立案监督说明理由制度。而且行政公益诉讼正式写入行政诉讼法后,行政公益诉讼也将成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讼外行政检察监督不仅有着广泛的现实需求,而且在我国立法中也将逐步确认。建立诉讼外行政检察监督的关键是从法律上确立其地位,赋予检察机关一般监督权、监督强制权,转变检察机关内部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行为模式和规范系统的检察制度。从物质上保障检察监督权的独立性,坚决排除行政权对诉讼外行政检察监督的影响,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检察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存在"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两法衔接"问题方面的理论研究薄弱、理论没有对实践产生有效的指导作用,立法规定较为粗疏、规范性文件位阶过低以及衔接机制不完善等,导致实践中对行政机关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因此,可以采取完善两法衔接的立法、细化衔接标准和程序,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处罚衔接的检察监督机制、建设互联网+两法衔接信息平台等措施来消除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9.
监察机关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是实现宪法、监察法关于监检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重要措施,对监察机关规范取证工作、完善证据体系、准确适用法律和强制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证监察执法与检察司法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工作时衔接顺畅,应当依照规范化、法治化的要求,从提前介入的时间节点、案件范围、主体形式、工作方式、意见效力等方面系统完善,建立提前介入双向启动选择权,适当调整提前介入的时机和期限,合理界定提前介入的范围和方式,明确提前介入的主体和意见效力。  相似文献   

10.
对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问题,学界存在较大争议,但是在实务领域提前介入却广受办案机关的欢迎。导致这种理论与实务上的不一致的实际原因在于,理论界认为提前介入有可能造成法定监督职能丧失意义,但提前介入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却能提高办案效率,形成监督,并达成一致意见。具体而言,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察调查具有正当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同时从现实角度出发,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察调查也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察调查在实施中有可能侵害被调查人的诉讼权利,需从律师和被调查人两个角度来保障被调查人的诉讼权利。针对提前介入制度,可以从介入案件范围、介入时间以及介入程序规范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和完善,从而实现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察调查的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现象的处理.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体现了翻译活动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翻译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归化和异化原则应该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3.
埃利希提出的活法概念,和庞德所提出的行动中的法,虽然是法社会学中两个相似的概念,难以区分开来,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重要的差异。通过对这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对于这两个概念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发现二者之间不同的研究路径。在我国民间法的研究领域中,仍然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模糊状态,通过对于这两条不同研究路径的梳理,可以使我们对民间法基本范畴的研究更加清晰和自觉。  相似文献   

14.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态度,在一些地区或部门,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滑坡现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中"位"与"为"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角色定位,主动赢位,积极创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行政处罚法、民法上的"没收、收缴或追缴"各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但均应当以充分保护第三人的合法财产权利为适用原则,防止滥用,否则就会背离立法精神,侵害人们正当的财产权益,给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成人高校生源路径较广 ,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中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是高校学生管理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本文从综合治理的角度 ,提出作者的防控构想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公共场所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公共场所安全检查工作对"效率"与"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要兼顾公共场所安检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必须处理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法管理和用心服务的关系、公共安全和生活便捷的关系。为了解决公共场所安检工作现存在的工作处理不够协调、检查标准设定不够明确、安检队伍素质良莠不齐与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必须在"工作效率"与"工作效果"标准都不降低的前提下,权衡兼顾两者。  相似文献   

19.
倾心吸引而意在追随,这是约瑟夫.奈软实力说的最主要目的。文化中的"吸引"讲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而政治层面的"吸引"则既有特定目标,也有明确的吸引对象。但吸引毕竟不是宣传,不是操纵,而是期望寻找双方的利益结合点,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同与追随,因而必然要对国家利益概念有所修正或拓宽。难的是叫人服膺而不是服软,但约瑟夫.奈的软实力说,仍然是从全球霸主的眼光来看问题的,奢望通过维护既有秩序而获得合法性与软实力,所以越来越显出工具性倾向。那么,吸引别人自愿追随,是由于精神力量的感召,还是"巧实力"的策略性运用,对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回答,将决定美国版文化软实力的生和死。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建设既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容易混淆的两个重要范畴。明晰"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找准"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建设的着力点。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已有一定基础,探索贵阳"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合贵阳实际的一些对策性建议,极具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